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优质教育再向西行一千公里

2018年3月,由西北师范大学优秀师范生组成的支教队伍,分批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开展为期一学期的实习支教工作。

三月,到阿克苏支教去

“终于要去阿克苏支教了,心情特别激动!自从支教名单确定后,我就一直在做教学准备,盼着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学生们。”在兰州至阿克苏的K169次列车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贾研灵告诉记者。

和贾研灵同行的还有251名同学,他们是西北师范大学第二十批赴新疆实习支教的学生。这一学期,他们将成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乌什县、阿瓦提县、拜城县、新和县、库车县和阿克苏市等6县1市41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新老师”。

今年是西北师范大学选派优秀师范生赴新疆实习支教的第十个年头。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和西北师范大学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开展实习支教工作,推进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改革,支援新疆基础教育,缓解新疆基层中小学教师短缺问题,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十年来,西北师范大学每年派出两批优秀师范生赴疆,以联合编队的形式在阿克苏支教。十年间,3000余名西北师大学子“接力”这场“支教的马拉松”,把教育的种子撒播在了阿克苏这片热土上,秉承着先师们的“西迁精神”,把优质的师范教育再向西推进了一千多公里。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吐孙尼撒来自新疆和田,一来到阿瓦提县第七国语幼儿园,就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毕业后我要回到和田,为新疆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万明钢教授说:“选派优秀师范生赴新疆实习支教,就是要主动适应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边疆。充分发挥学校民族教育、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学科领域优势突出的特色,在支持边疆基础教育的同时,推进实践育人,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民族地区的支教工作,对学校提升实践教学、提高招生质量、开拓就业市场、开展教育研究和搭建特色专业交流平台等方面有显著的成效。

温暖的阿克苏是另一个家

“刚出阿克苏火车站,支教学校的老师就来接我们了,让初来乍到的我们有了‘家’的感觉。”支教学生陈泽川说。来自海南的她,在阿克苏的春天里打消了所有顾虑。

“我的名字叫阿旺次仁,来自西藏。”支教专业学生阿旺次仁在第一堂课上这样介绍自己。“56个民族一家亲,我要做民族大团结、大繁荣的践行者。”

“我已经是‘十朝元老’了!”带队老师卓杰幽默地告诉记者。十次带队赴疆支教的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阿克苏通”。在每次支教前的培训会和赴疆列车上,他都会如数家珍地给学生们讲述当地的教育状况和民情风俗。在实习支教学生眼里,和蔼可亲的卓老师就是他们在异乡的家长。

因为支教爱上新疆

“我与新疆的缘分要从大三的支教说起。当时支教的地方在新和县的一个民族中心小学。全校有一千多名维吾尔族小朋友,我很喜欢他们的眼睛,明亮、干净。”温宿县第五中学八年级历史老师陈楠谈及支教经历仍是热泪盈眶,“三个月的支教时间很短,离开时,孩子们舍不得我,我也很舍不得他们。所以,在毕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再赴新疆。”

西北师大优秀学子因为实习支教,了解了新疆,爱上了新疆。毕业生马万有曾参加支教,毕业后选择工作,他毫不犹豫地签了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二中学。“在阿克苏地区二中,有15名老师毕业于西北师大。”小马老师自豪的语气,让人感觉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阿克苏人。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至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就有795名优秀毕业生赴疆就业。

传递教育的接力棒

“在当地学校,实习支教学生大多承担着多个年级多门课的教学和教辅工作。他们的到来,有效缓解了阿克苏地区汉语教师严重不足的压力。他们用扎实的专业素养、高尚的精神风貌、饱满的教学热情、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得到了当地师生的高度赞誉。”阿克苏地区教育局副局长高仕毅说。

“西北师大实习支教的学生专业精良、业务娴熟,第一时间就能上讲台。”阿瓦提县教育局局长魏百庆告诉记者,“每年的春天和秋天,我们都在期盼西北师大新一批支教学生的到来。希望学校能选派更多的优秀师范生到阿瓦提县的学校实习支教。”

“西北师大实习支教学生的到来,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对大学的向往,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温宿县第二中学校长朵柱说,“目前,我们学校有8位西北师大毕业的教师,他们个个都是教学骨干,而且能够在多个岗位上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西迁精神,薪火相传。80年前,西北师大师生在抗战烽火中一路西迁,担负起了发展西部教育的历史重任。走进新的时代,西北师大的责任使命未有改变。我们将努力探索符合新形势、新要求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持续为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服务,更加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实习支教工作。”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说。(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18-04-10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