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张鹏程:留块教育圣地在乡村

张鹏程,尽管现在已经离开青化中学一年,但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青化村以及周边十几个村庄,村民们仍难忘他在这所位于全县最偏远乡村的薄弱初中逆袭的传奇。

起死回生逆袭

青化中学远离县城,学校条件一度十分艰苦,曾经县教育局分配5名大学生去任教,结果进门看了一圈,带着一脸的难以置信和失望,拉着行李转身就走了。这件事曾在全县轰动一时。

“2000年前后,学校的办学环境、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都跌到了谷底,县上也将学校列入了撤并名单。”老教师孟引仓在这里工作了40年,见证了学校的衰落,“从20世纪90年代末教学质量开始下滑,有些村整班车送孩子去县城读书,有门路的教师都调走了,学生普遍基础差,无心学习。因为学生连年中考考不上,村民意见非常大,甚至吵吵着要把校门给锁了——多亏了张鹏程校长,是他让学校起死回生。”

2005年9月,张鹏程由眉县营头中学教务主任调任青化中学教学副校长。他清楚地记得,上任后不久,县教研室召开新学期工作会议。不知情的工作人员照例给他准备了一条包扎带。因为往年他所在学校获奖证书多,得包扎起来带走。没想到,这次他只领到一个信封,里面是新学期教研计划安排。

“我就不信学校搞不好。”张鹏程连夜带着一帮青年教师干开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223高效课堂推进方略”,实施教学质量检测考核,倒逼教师教好书,学生学好习,教学质量逐步回升。

教师还是原来的教师,学生依旧是原来的学生。当他2012年任校长后,仅一年时间,学校中考由全县倒数跃居全县第一,中考通过率由原来40%至50%跃升到85%,并在随后几年,学校中考成绩一直稳居全县第一。

教育就是信仰

“人活着要有一种精神。我经常给师生们讲,你看村里六七十岁的老婆婆每天去庙里念经,从凌晨4点多跪到7点多,回家精精神神干一天活,不叫苦也不觉累。为啥?”张鹏程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我们教师要把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当成自己的一种信仰!”

出身教师世家、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张鹏程,敏锐地抓住每一个教育瞬间,去唤醒、激发教师内心的良知与责任感。

一次检查宿舍内务时,张鹏程意外发现有个学生的被子里竟然是一团团烂棉絮,他一边让人去买新被褥,一边召集全体教师开现场会,说:“像这样的贫困家庭学生,学校不止一个,如果学不到知识本领,他们将来的出路在哪里?教他们学好、上进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因为缺教师,2014年与2015年秋季学期,学校不得不把初一4个班合并成3个。中间教师实在周转不开,学校的报账员、后勤的转岗老教师先后走上语文课、数学课讲台。“刚进校就让带七、八年级各一个班的语文课,真的压力山大,全靠校领导、老教师手把手地教,整个儿是被激励被逼出来的。”新分配来的西南师大免费师范生郑楠说,几个月后刚适应又被调到初三“补缺”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当时觉得很难,但是挺过来以后,现在就没啥能难住我了。”薄弱校的劣势倒逼着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毕业不到5年,郑楠已是一位“资深”优秀教师了,而报账员张亚峰不仅获评优秀教师,还拿到了在职硕士学位。

在青化中学,校领导是毕业班的主力军,初三年级12名教师中,班子成员占了7个。张鹏程一直带初三两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成绩稳居全县前茅。

学校还建立了持续的教师学习培训机制,想方设法“请进来、送出去”,尽可能让教师拓展视野、更新理念,充分利用每周的教研例会和教师例会进行教学研讨、培训。学校每月将教师绩效考核和教学检测质量挂钩,对教学质量实行“双线”评价,鼓励教师团结协作又不乏竞争。“在这种环境下,‘不行’的教师也被逼得‘行’了。”郑楠说,“一些原来被其他学校认为‘不行’、自己也没自信的老师,如今也都在各自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梦想激发力量

张鹏程上任第一件事,是在校门口立了一个“自强不息”的石碑,鼓励师生“永不言败、永不言弃、永不服输、勇往直前”。

戴红花、走红毯、上光荣榜,是青化中学最激动人心的事。每学期各方面表现突出、进步较大的学生、教师、家长都会享有这一待遇。“第一次走红毯,激动得路都不会走了。”提起和孩子一起戴大红花、走红地毯的情形,朱彤的妈妈乐得合不拢嘴,“孩子可是给我长脸了,村里人见了都夸,家长们也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再当甩手掌柜了。”

学校每月组织“教师教学质量、班级学习质量以及小组学习质量及学生个人学习质量,月奋斗目标、措施、成果”展示活动,使每个人、每个层次、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具体措施、成果评价,督促师生向着目标努力。

学校坚持“3个年级一起抓,所有学科一样抓,品德能力协同抓”,重点落实4项常规“每天每门基础学科10分钟早记,每天饭后人人参与天天清活动,每天晚上基础学科知识整理,每天基础学科纠错归类整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这样日积月累的直接效果是“学科成绩检测整体中等偏上,没有掉队的特别差的学生”。

每天饭后20至25分钟的数学、英语“天天清”活动是青化中学的一道风景:教学楼上下、教室内外,黑板前、水泥地上,三三两两的学生围在一起“兵教兵”,用粉笔演练一道道习题,听写一个个单词,边写边讲解,彼此争论着。写满了就用拖把擦掉继续写,由于拖擦次数过多,部分水泥地上的砂石都漏了出来。

“这是一个虽处乡村,却拥有鸿鹄之志的教育圣地。”来青化中学支教的眉县中学教师王宁说,支教这一年是她从教4年来进步最大的一年。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18-12-08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