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一位教师的走教日记


 “农村学生很富有想像力,不比城里孩子差;学生纪律非常好,没有出现抄袭、讲话等情况,这儿的学生很淳朴……”这些是南川区隆化五小美术老师何芸翔的日记片断,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彩瞬间被他定格在自己的QQ空间。

  隆化五小是南川城里的一所小学。他所说的这些学生不是何芸翔在该校的学生,而是就读于几十公里外的德隆小学。

  为何城区学校教师到了农村小学?他与孩子们产生了怎样的交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交集?7月29日,重庆晚报记者赴南川区采访时发现,这一切缘于当地多个部门联合实施一项重大行动——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当地老师通俗地把这种做法称为“走教”。

  德隆小学是南川区一所偏远乡镇农村小学,每到寒冬时季,水一倒出去就能结冰。何芸翔说,他到德隆小学报到时,正值冬天最冷的时候,当时从南川城区出发,骑了2.5个小时的摩托车才到达学校。“我到学校就收到了见面礼——路面太滑,狠狠地摔了一跤。”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我不后悔。”何芸翔说,他到了德隆小学以后,发现那么多老师都在默默地奉献,发现那么多孩子都在期盼老师传授知识,心里面感到非常坦然。

  何芸翔的感慨,体现在了他的走教日记里。

  他触亮手机屏幕,打开自己的QQ空间。指着每一幅照片,就能说出自己与德隆小学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彩瞬间。每幅照片下面都配着他的走教日记:

  “5月在教室给学生测试美术,学生的纪律非常好,没有出现抄袭、讲话等情况,这儿的学生很淳朴。”

  “学生作品,和我教的不一样,涂的色彩很丰富,画得更加漂亮,证明了学生的创造性是丰富的,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的这种行为。”

  “这是一个调皮的男陔,尽管知道有教师听课,但还是把自己的女同桌丑化了,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童年,也是对女同桌调皮的。”

  “听了送教下乡的三节课,感觉送教下乡是一个很务实的工作。在教师的讨论中,有一线教师提出在上课中真正遇到的问题,也有在高层面上对大方向把握的专家发言。”

  “农村的孩子也有画画好的,只是少了一些教育和培训,这样的孩子可惜了。”

  ……

  何芸翔虽然是南川城区隆化五小的教师,但今年43岁的他又再次踏上了新的走教历程——到马嘴实验学校支教,仍然肩负着教授农村孩子的担子。

  在南川区,除了像何芸翔这样从城市到乡下的教师,还有从乡下到城市的教师。

  郭红梅就是其中之一。她原在地处渝黔交界处的庆元镇小学任教,现在到位于南川城区的隆化一小。

  郭红梅在隆化一小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已经成为孩子非常喜欢的一位老师。“只要几天没在学校出现,孩子们见了我就会欢呼地拥抱。”

  像何芸翔、郭红梅这样的教师,在南川区教师队伍中还不少。南川区教委介绍,截至目前,通过走教、支教、轮岗交流等方式调度教师就已超过400人,其中城市到农村交流的教师近100人。

  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已成为了南川区的一种制度。南川区多个部门已联合印发《南川区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指导意见(试行)》。
       

 “家门口的学校会越来越好”

  新举措

  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向城区及中心集镇涌入,导致城区及中心集镇学位紧缺、大班额突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薄弱等问题。

  这些许多区县可能都会遇到的问题,南川区有新的举措——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补教育短板。南川区教委透露,在2016年新建、迁建城区学校5所,改扩建城区和中心集镇学校7所的基础上,2017年至2018年,计划再新建4所城区及中心集镇小学,进一步优化解决学位差缺问题,缩小办学条件校际均衡差异。

  新进展

  南川区的上述举措,可以有效地补足校舍场地和教育装备两大短板。

  解决补足校舍场地和教育装备两大短板时,南川区又瞄准了补足教育的另一大短板——均衡发展短板。

  谈到补足均衡发展短板时,南川区教委表示,在加大城区及中心集镇学校建设力度时,还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南川区教委透露,今年将再筹资6738万元,专项用于薄弱学校运动场软化和新建学校的整体装备。

  新成效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之一。”南川区正在深入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要一环。

  对于这一点,南川区隆化三小校长王纯友体会颇深。他说,南川区教育之所以步伐大,得益于有一大批教育好帮手。

  王纯友口中的好帮手,就是南川区已经建立的区领导、区级部门联系帮扶学校制度,36名区领导重点对口联系68所学校,直接下到基层,为学校解决办学困难。

  这种对口帮扶措施起到了好成效——一所小学校的功能室扩建,成了南川区领导的大事。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为解决隆化三小因学校扩建带来的拆迁安置房问题,分管教育的副区长近期专程进行协商。王纯友说,“这个问题一旦解决,学校三期扩建即刻启动,明年就会有专属的功能室供学生使用,不必象现在这样需要见缝插针找地盘。”

  南川区通过多种举措优化教育资源、扩大教育有效供给,让家长和学生们有了获得感。一方面,学位增多。南川区新建的隆化一小A区和与北师大合作共建的北师大南川附校一期工程已竣工投用,增加学位5000余个。其余在建工程将于今年全部竣工投用,届时将累计新增城区及中心集镇学位1.2万余个。

  另一方面,师资更优。南川区还意识到,择校问题的根本是选择优质教育资源、选择优质师资的问题。他们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水平的提升作为缓解入学矛盾的关键。

  优化师资队伍,具体怎样干?南川区教委透露,一是全面开展干部教师轮岗交流;二是引进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毕业生;三是实施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

  正是通过大力实施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让南川区的家长们感叹:“家门口的学校会越来越好,没有必要再去城里挤位子了”。

  新闻纵深

  重庆晚报记者采访发现,南川区正在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财政投入,补强基础教育短板。持续采取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城市学校稳健发展,农村学校吸附力增强,较好地满足了老百姓就近入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愿望。(新闻来源:重庆晚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7-08-21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