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体育校长”李建生


   浙江省武义县壶山小学校长李建生,是一位体育教师。

10多年前,在或多或少的议论声中,李建生成了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壶山小学的校长。

学出自信

一所山区小城里的小学,如何更好地科学育人?凭着顽强的体育精神,十几年来,李建生这位资深的超级“陶粉”多次前往“圣地”——南京行知小学,探寻行知教育与学校创办者王式桢“经世致用”办学思想穿越百余年时空的相遇、交融,与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携手共进。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可能地交到学生手中。”

这所山区小学,10多年前就举办过“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什么”的家长论坛,率先提出了有效教学;营造书声、歌声、笑声、呐喊声的“四声”校园;成立半月池文艺社、婺剧社团、少年工程院等10多个学生社团;学校少年工程院很快成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的科普基地。2005年年底,李建生带领团队研究的课题《“科幻·设计·制作”科技教育改革实践》,获得了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政府奖)一等奖、省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小学生搞科研,是不是太超前了?有人怀疑。李建生的回答是:“关键看你要做的科研内容是什么,是否适合他们。”壶山小学的学生研究的东西很多,有生命起源、营养午餐,有当代社会热门的航天、星球、网络、电脑,也有武义特色的萤石矿、温泉水,还有孩子们喜欢的陶艺、剪纸等小发明小制作。

“‘赏识教育’帮了我大忙。作为校长,你要让老师觉得他有能力做;作为老师,你要让孩子有信心做。”壶山小学的课堂还常常会搬到家长会上。每次这样的课后,教师都有一种打胜仗的成功喜悦;家长和学生们有自豪与快乐,更有对孩子、对自己的新认识。

不拘一格

“我的愿望是给予每一位老师以平等、自由、欣赏的空间。”李建生会不羞涩于自己笨拙的文笔给每位教师写一封《新年寄语》,给每位教师送上生日鲜花……他更有不拘一格的管理:因为适合,计算机教师孙广斌成了带领学校德育改革的德育处主任;校医韩增伟成了全国各类科技大赛的优秀辅导员……

8月16日,首颗由全国中小学生共同创意、设计并动手组装的立方体卫星“少年星”原型样星,将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进入太空。其上镌刻着参加研发学生所在的31所学校的校名,壶山小学便是其中之一。而与其他30所学校有些不同的是,壶山小学参与设计、组装的两名学生的带队教师,就是如假包换的校医韩增伟。医学专业毕业的韩增伟喜欢小制作、小发明,就这样被一直重视科技教育的李建生看上了。“校长跟我说,一切按照你的想法来,全校的科学辅导都由你来负责。”成了学校的科技辅导员的韩增伟,做事情也渐渐有了李建生敢想敢干和不拘一格的风格。最近4年来,这位校医辅导的学生先后获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大赛等十余个奖项。

教有“留白”

资深“陶粉”李建生并非只会吟诵陶行知的话语,而是将其理念的精髓和体育教师“会玩”的专长糅合在一起,并将这个“混合体”发挥到了极致。

“读书之乐乐陶陶”。2011年,壶山小学改变传统监测手段,把一、二年级期末书面考试变成游园式的“乐考”。很快,“乐考”又延伸到三年级。基于“考”等课改项目的《一线学校构建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实践研究》课题被列入教育部重点课题。

2014年,壶山小学推出了面向三至六年级的走班选课课程,以“1+N”的形式对课程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六大门类62门课程,学生们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你能否用其他办法使它在水中自由地沉浮?通过这个现象可提出什么问题?”这是科学拓展性课《我们的潜水艇》上的一幕。课上,科学教师李一乐并没有将自己知道的知识都“倾倒”出来,而是让学生们通过课外的合作、自主延伸学习,找到自己的答案。

“教育要有一定的留白”“让学生知行合一”……这是李建生鞭策学校教师的常用话语。

“学有所长,玩有名堂”“走出教室找课堂,跳出课本找教材”……这是他鼓励学生们努力的方向。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短式网球冠军、全国戏曲梅花金奖、浙江省汉字书写电视大赛第一名、东亚青少年合唱比赛金奖……近些年,学生们不仅“玩”出了名堂,更“玩”出了一番天地。

2015年,李建生再次来到南京行知小学。这次,他的目光定格在“爱满天下”几个古朴大字上。“这给了我一个新的启迪,教育要回归本质,爱满天下,至善至美。”

“让美育成为学校学习生活中最亮丽的风景线。”李建生和他的团队开始着力于让“队旗扬起来,队歌唱起来,红领巾飘起来,队活动亮起来”,让学生们走向课堂,走向田野,走向舞台,走向公益。

去年寒假期间,壶山小学的少先队员们自发组成了96个红领巾小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向社会,参与各项关爱、公益活动。如今,越来越红火的红领巾小队已有160多个。“这是一个美丽的蜕变过程。”德育处主任孙广斌介绍,每周五,学校都要开展“礼仪天使进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学会在参与各项关爱、公益活动中,彰显“信念之美、艺术之美、气质之美”。(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7-09-07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