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于强:“空心”村小的“生长力”

“校不在大,求真则名。师不在精,有爱则灵。斯是陋室,力求德馨。鱼儿水中戏,鸟雀枝头栖。少行政干涉之乱耳,罕事务工作之劳形。可以绣彩丝,阅典经。学海遨游乐,操场健身忙。师生云:馨雅情深。”这是前两年从城区到村小黄家小学支教的节娓老师,在回城之前留给这所偏远村小的“黄小铭”。“黄小铭”现在成了黄家小学校长于强和师生们耳熟能详的“名篇”。

于强是一名“80后”的年轻校长。2012年,于强来到这所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张店区最南端的黄家小学时,正是黄家小学最困难的时刻:22名教师中,55岁以上的老教师就有十几位,校舍破旧,满院子泥土,还有不少墙体裂缝的危房,学生大多是村里的留守儿童。

“整个村子都处于‘空心’状态。”于强说,“由于村子处在采煤矿区,地下已经被挖空,村里年轻人大多进城务工或居住,留下来的大多都是走不出去的老人和儿童。村子空心化,学校发展也面临巨大困境。”

如何让这样一所村小走出困境?于强扑下身子,一干就是7年。

从文化入手,让学校活起来

“最重要的还是老师,但老师需要引领,尤其是在这样默默无闻的村小。”于强说。刚到学校时,于强赶上了区里的好政策,操场、教师、信息技术设施等基本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更重要的是,区里的支教政策和农村学校教师补充计划,给学校师资带来了新鲜血液。

“黄家小学虽小,但解放前建校,还保存着上个世纪30年代当地有人捐资办学的一块石碑。”于强和老师们家访时,发现了这块石碑,于是请有书法爱好特长的老教师整理碑文,发掘传承学校的历史文化,带领师生同心同德找目标。

“学校不在大,但是要追求教育的本真;老师也不一定要多么精良,但是要有爱心。”以此为开端,于强针对当时学校缺乏学科带头人、名师引领的情况,提出了这样的理念,带领老师们踏踏实实搞教育教学研究实践,推动学校“逆袭”。

针对学生中留守儿童比例高、家庭中祖辈陪伴多、父母陪伴欠缺等实际情况,于强和老师们先从培养学生会说话、敢说话、能说好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让他们“雅言善行”。几年后,于强又提出“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的“四敢”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并将其总结为这所村小教育的“亮剑”精神。

从鼓励入手,让教师动起来

当时,学校30多位教师中,有20多人都是80后、90后的青年教师,虽然教育教学经验稍有欠缺,但都充满了活力和干劲。于强并没有急着出新花样,而是在传承学校好传统的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老师们“铺路子、定调子、搭台子、压担子、亮点子”。

“铺路子”就是首先尽最大可能为支教教师、青年教师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后顾之忧,积极解决午餐、午休以及上下班的交通问题等;“定调子”就是让每位教师对自己的专长或工作优势以及新面临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搭台子”就是学校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其中节娓老师的“随笔写作”专题培训、贾万娜老师的“海量阅读”系列开讲等,都成了深受老师们欢迎的“成长营养餐”;“压担子”即实施“青蓝工程”,给教有余力的教师安排“结对子,带徒弟”的任务;“亮点子”是鼓励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当好“观察员”。这些举措都成了青年教师业务发展的“成长礼”。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爱好特长,重要的是要激励老师们发挥所长,实现自身价值。”于强说。年轻的语文老师亓文杰参加工作没几年,但在博客中写的文章文采斐然,常常成为大家争相阅读的篇目。这一特长被于强看在眼里,于是让她试试学校的宣传岗位。如今她不仅在学校宣传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还正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课内大量阅读的实践探索。

“于校长治校的法宝,就是不仅能沿袭良好的传统,还能让每个教师都‘人尽其才’。”有一手刺绣绝活的老教师王翠芹说,学校的刺绣社团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在一代代老教师的传承下,已经坚持了二三十年。

从人性化入手,让管理发挥最大效益

“教师只有身心愉悦,才有可能对工作投入饱满的热情,才有可能向学生传递生命的气息。”基于此,在黄家小学工作的每一位教师,都会享受到不一样的“温情套餐”。

“温情假期”即是其中之一。黄家小学的老师在正常节假日之外,还可以享受四种温馨小短假。“疲劳假”:学校每月为每位教师提供一天疲劳假,教师在工作少且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提前申请即可;“亲子假”:学校准许有小孩的教师,每周可以有一天晚到校一个小时;“探亲假”:允许家住外地市的教师周五下午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提前回家探亲;“午休假”:一些老教师作为学校的宝贵财富仍坚守在教学一线,学校允许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的老教师,午休时间延长半小时。这么多暖心的“假”,让许多初来乍到的教师有点“目瞪口呆”,很多老师都说:“学校有这么贴心的小假期,谁还好意思不去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呢?”

于强自己的一本“经”是:“看起来是给教师的各种各样的‘假’多了,但实际上他们心情舒畅了,干劲更足了,工作效率也就更高了!”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19-04-20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