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我愿做“山里孩子的领路人”

河南省淅川县被人们誉为偏远之地的“小西藏”,地处淅川的仓房镇,因丹江环抱而与世隔绝。这样一个世外小镇,却有一群特岗教师常年坚守。2014年以来,刘培军、韩鹏飞、杨素芬、吴艳艳、龚长喜、周颖、闫果,这些来自陕西商洛、河南许昌和开封、淅川县城的特岗教师,至今仍留在仓房镇镇直小学,聚首丹江口库区、大山深处,追逐着振兴乡村教育的梦。

他们缘何留下?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温情,看到了希望。

特岗教师吴艳艳还记得,刚来的时候学校特别为特岗教师住宿提供“六个一”保障:一人一间住室,一套厨房用具,一床新式铺盖,一套办公桌椅,一个新电磁炉,一套洗漱用品。

“本地几个教师都是自费在街上租房子,学校对我们真是太好了。”几位特岗教师颇受感动,杨素芬说,如今学校还为他们新买了洗衣机,修缮了洗澡间。

每逢节假日,本地教师会带上这群特岗教师钓鱼、摸田螺、摘枇杷、拉槐花、拉葛花等,体会乡村生活的快乐惬意,排解羁旅思绪。或者,干脆就让到家里“搭锅儿”,“叫哥,叫姐,姊妹伙儿,缺啥少啥尽管说!”当地教师热情地招呼他们。

“孩子们冷不丁地就掏出一兜新鲜的水果塞给你。家长们送来了果蔬,你再推脱,他们会生气。”教师韩鹏飞说。

“老教师退休了,新教师补不上,他们再都走了,孩子们可咋办?”家长害怕这群年轻的特岗教师离去。大山里的孩子渴望走出大山,靠什么?靠知识。学知识就离不开教师。

幸运的是,近年来本地教师听到特岗教师最多的声音是,“这里马上要通高速,环库公路要通过。我们几个慢慢有了积蓄,可以购买汽车,以后会很方便的”“均衡发展给乡村教育带来了变化,工作生活条件都在慢慢变好,在这里更历练人。”

他们给出的答复更是暖心:“我们都决定了,不走了,一起留下来,把学生带出大山。”

“啥不会,有人教,啥不懂,慢慢学。只要用心,没有教不好的课。”学校副校长周文海总是鼓励特岗教师,“老教师创造过去的神话,未来的神话要你们创造。”

由听观摩课到敢上引路课,刘培军、龚长喜能行。由上公开课到敢讲示范课,杨素芬、吴艳艳、周颖从没怯场过。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四种课型的研磨,韩鹏飞和闫果几个都在不断地摸索前进。

空余时间,7位特岗教师还聚在一起,结合最近的微课竞赛和淅川县导学互动课改理论在讨论:“微课需不需要导学提纲?微课中怎样突出展示和评价?微课中的导学归纳和拓展延伸结合在一起是不是更有效呢?”有些老师说,放学了都不能安静一会儿,自己给自己放个假,拼那么狠干吗?他们却总说,“教学是个良心活儿,学校对我们那么好,不努力对不起人”。

杨素芬上班第一天,校长就让她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让她多少有些手足无措。但学校领导和老教师处处帮着她。接下来,她把全校老师指导的作文搜集起来,印发给学生;她仔细琢磨今日头条上的阅读训练指导方法;她自费在班里挂上钟表提醒师生时间观念……

吴艳艳接手了六年级的科学、品社两科统考科目后,上网查阅试题,从考点中找重点,以练代讲。坚持每课制作课件拓展学生视野,听说拼音有声挂图对孩子学习有帮助,她便买了一幅挂在班里,孩子们遇到不会或不确定的音节,便可以点击挂图的相应按钮……

他们的努力也不断有了回报。龚长喜、周颖、刘培军在县特岗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获奖;杨素芬被镇政府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被县教体局评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闫果被评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今年还当上了学校语文教研组长……

“教学相长,我们要接过老教师手中的接力棒,敢于开拓,有所创新。为山里的孩子点亮明灯,超越梦想,一起飞翔!”刘培军说。

而仓房的学生和家长真诚、和善深深感染着特岗教师们,几年下来,许多记忆难以抹去……

杨素芬还记得一个冬天的黄昏,她去街上买菜。因为急着复习备考,几天都错过了卖青菜的。她缩着脖子朝街头走,呼啸的寒风夹杂着有人喊她的声音,她走近了才发现是一名学生家长。“杨老师,这是我今儿晚上蒸的红薯,杠甜,稀瘫。刚想给你送去,远远地看见是你,就站在这儿等你。你先尝尝!”杨素芬的心头一热,泪水就不争气地出来了。

闫果教五年级语文兼班主任时,班里有一个“无恶不作”的捣蛋鬼,家长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一次上课,任课老师给闫果打电话说这位学生晕倒了。闫果飞快地跑进教室,背起他便跑到了镇医院……这个学生醒过来的时候,看到闫果时竟然哭了。“他还只是一个小孩子,需要关心和引导。等他出院后上课也不捣乱,在街上老远见我就问好……”每每想到这件事,闫果说自己总有一股想哭的冲动。

近年来,因为坚守与创造,这群特岗教师的名字不时出现在省市县媒体里,有时被称作“丹江西岸可爱的人”,有时被称作“校园里的太阳花”,但他们却更愿意被孩子们称作——“山里孩子的领路人”。

来源:中国教师报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19-05-14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