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海外瞭望
  

我与中国血脉相连

主持节目的卡佳(右二).jpg

“在中国期间,我坚持每年为中国人民献血,现在已累计超过2500毫升。我老公是中国人,女儿在中国上小学一年级,我虽然是俄罗斯国籍,但内心早已与中国血脉相连。”

卡佳,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首位来华留学博士生。她在中国结婚生女,与中国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浓厚的中国情怀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让她成为一名中俄文化交流的使者。

初识中国,领略文化底蕴

“小时候,我得到的第一个书包是中国生产的,上面印有孙悟空的图案。”20多年过去了,卡佳对童年时期的那个蓝色帆布书包仍然记忆犹新,并在内心深处保留着当时初识中国的惊喜。

小卡佳经常翻阅家中一本厚厚的相册集,上面全是关于中国文化的彩色照片,详细介绍了中国的人文风貌和大好河山。“中国真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前往中国的想法那时候就在卡佳心中诞生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汉语。”

卡佳10岁开始学习汉语,经过3年刻苦自学,她成为班上汉语水平最好的学生。“把不会的汉字都写在卡片上,随时看随时背。”卡佳不满足于学习基础汉语,开始逐渐接触一些丰富的成语和诗词,了解中国的历史故事,词汇量也越来越大。

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卡佳大学后选择了哈巴罗夫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的汉语语言学与翻译专业,由于成绩优秀,获得了语言专家的资质,被学校选为首批3名俄中交换生之一,于2007年赴哈尔滨工业大学语言学专业交流学习。

2009年,卡佳获中国政府奖学金,成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留学生,2012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2017年,卡佳考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邂逅石大,感受别样特色

“来此读书之前我就来过青岛。青岛是我来中国最早接触的城市,青岛人善良热情,在生活上给了我很多帮助。”卡佳感受到青岛这座城市散发出来的独特的中国魅力,常常感动于山东人的“好客”。

卡佳不仅喜爱石大美丽的校园环境,而且对学校开放发展的理念和教育政策赞赏有加。“学校里不分国籍,我的导师都一视同仁,在与同学们的互相帮助下,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不断提高,还充分锻炼了我的汉语口语。”“老师们对我很好,教学非常有耐心,同学们很友爱,在学习上常常帮助我。学校老师的地位很高,尊师重道的风气很浓厚,我很受感染。” 在紧张的专业学习之余,她还积极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担任过校留学生才艺大赛和留学生新年晚会的主持人,还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石大在中俄交流方面经常开展丰富的活动,使中俄两国的学生可以近距离交流。通过这些活动,我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在石大美丽而开放的校园里,卡佳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国文化,并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卡佳喜欢多种体育运动,坚持每天慢跑5公里,曾参加2016年哈尔滨国际马拉松和2017年青岛马拉松比赛。

融汇中俄,扬起友谊风帆

出生于前苏联时期的卡佳,从小受到熏陶,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颇有好感。来到中国后,看到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速发展道路,更加深了她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后,她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认识更加深入。学习之余。卡佳主动为学校教师与俄罗斯进行文化交流搭建渠道。卡佳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从一个俄罗斯人的角度,为石大师生提供关于当下中国理论实践的新视角。对此,她的导师张荣华教授赞赏有加:“我能感受到她对充当中俄文化交流桥梁的热情,她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助于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在中国度过了大部分的成人生活,这对我性格的塑造有极大影响,从某种意义说,我已经是半个中国人了。”卡佳微笑着说。

卡佳感受在中国的美好,积极为中俄文化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她曾担任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管,黑龙江省新闻办公室俄文期刊《伙伴》的翻译、编辑,并在中俄国际博览会上为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州长和黑龙江省省委书记、省长的会谈做翻译。

2018年5月,卡佳在北京大学参加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与全球3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中外学者共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的发展让世界瞩目,在中国石油大学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有意义,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交流,为中俄的共同发展和文化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卡佳说,这就是她在中国的梦想,并为这个梦想而不断努力。

来源:《神州学人》杂志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19-08-20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