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疫情期间,校长刘廷贵送教上门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4月初,甘肃陇南成县二郎乡王沟社的一处农家小院里,刘廷贵带着6名小学生在桃树下学习,琅琅读书声回响在大山之中。

这样的读书声,原本应该在二郎乡严河小学校园里响起,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校园变得格外安静。2月24日,成县教育局建议各校按照实际情况,由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探索实施线上教学。陇南地处秦巴山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域,境内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错综交融。受制于自然条件,严河小学办学条件薄弱,网络条件和信息化设备也比较落后。然而,在严河小学校长刘廷贵的坚持下,该校有关教学工作井井有条地开展起来。

“条件再艰苦,也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学业”

今年57岁的刘廷贵,已经在大山深处坚守了整整36年,他既是严河小学的校长,也是学校一年级和三年级的语文教师。

严河小学全校66名学生大都散居在学校周边的大山深处,大部分还是留守儿童,家里没拉网线,还有的手机信号质量差。尽管县教育局对线上教学并没有作硬性统一要求,但刘廷贵心急如焚:“条件再艰苦,也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学业。”

实际上,刘廷贵也是个“电脑盲”,不会进行网络教学,对电脑的使用也不太熟悉。为了能够给孩子们进行网络授课,他特意叮嘱在县城工作的儿子购买了笔记本电脑,并接通了家里的网线。凭借着自学和年轻教师的帮助,他硬是学会了一点点电脑操作技术,渐渐掌握了网络授课的技巧。

但新的问题来了,许多学生家长不懂如何安装手机学习软件,网上教学的开展困难重重。刘廷贵决定一户一户地教学生家长下载使用云会议、钉钉等软件。为防止家长出现扎堆“围观”的现象,他提前联系好家长,在路口、院子边为他们讲解。“他有时候一天要跑四五个山头,来回几十公里,饭也顾不上吃,太辛苦了。”一位学生家长心疼地说。

农家小院开起了课堂

最让刘廷贵担心的,是住在王沟社的三年级学生王佳伟和一年级学生王嘉豪兄弟俩,他们属于单亲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70多岁的奶奶,也没有手机,根本无法开展线上学习。小学各科都曾教过的刘廷贵,下决心去两个孩子家上门送课。刘廷贵的家在刘坪村,到王沟社有5里多的路程,而且全部是山路,坡陡弯急,行走十分费力,要走近一个小时。第二天早上6点钟,他就带上前一天晚上备好的教案直奔王沟社。

当王佳伟和王嘉豪看到刘校长出现在家门口时,高兴得话都说不出来。随后,王沟社另外4名学生也全部加入进来。细心的刘廷贵把6名学生按区域划分,每人相隔一米多,且戴上口罩,互不影响。就这样,刘廷贵的“农家课堂”在王佳伟家开课了。

自此,每天早上,在二郎乡王沟社王佳伟和王嘉豪兄弟俩家的院子里,人们都会看到一位清瘦的老人和6名小学生学习的身影。琅琅的读书声响彻大山,成为小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忙着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同时,刘廷贵又从10多公里外的学区领取了配发的喷雾器、消毒液以及防护服等用品,利用空闲时间,带着干粮,步行到学校,对每个角落都进行了仔细的消毒。“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现在,疫情虽然暂时阻挡了孩子们上学的脚步,但不能阻挡他们学习求知的心,我会继续为孩子们坚守线上和线下课堂。”刘廷贵说。

托起大山的希望

在大山深处的教育战线上,刘廷贵已度过了36年。这期间,为了教好学生,他晚上拿起书本学习,把不懂的问题细心记在本子上,随身携带,每次利用去学区开会的机会虚心请教别的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他的课堂总是幽默风趣、形象生动,深受学生喜欢。他还利用休息时间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地进行家访,给辍学的学生和家长做工作,给成绩差的孩子辅导……身影遍布二郎乡的各个山头。

在刘廷贵的默默坚守和辛勤努力下,严河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教学质量在山区历次统考中均名列前茅。迄今为止,这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输送出近千名学生,有的接过了他手中的“粉笔”,也选择坚守在偏僻的山村里,帮助更多农村孩子实现人生梦想。

大山里的山桃花都开了,寂静的大地很快就会重新恢复色彩。

在深山学校的36年里,刘廷贵曾无数次地遇到过挑战,他都迎难而上,坚持下来。如今,疫情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他仍然坚持行走在办学的道路上。正如他所说:“条件再艰苦,我也不会让孩子们耽误学业。”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0-04-18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