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是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陶行知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陶行知先生于1943年10月13日写下了《创造宣言》。当时,正值国难当头,外侮内乱,民族处于危难之际。国家和人民对教育还都看不到希望之时,先生却笔力独扛写下了这篇教育救国的“创造宣言”。文章并不长,却把哲理蕴含在浅显的道理中,鼓励用教育去培养创造之人,鼓励更多人用创造去改变旧世界,给当时的旧中国点燃教育的曙光。
今天,恰逢是发表《创造宣言》的第80周年,重读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从中仍然能感受文章的力量。
在此,分享两位我们熟悉的教育专家重温陶行知为我国教育创造的价值。
姚文忠
中国著名基础教育专家,成都师范学院教授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原副会长,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会长
创造性
陶行知认为,第一流的教育家应当“创生新知,开辟新域”。一种思想理论着力以合适的方法去解决新课题就是创造性。
创造是陶行知的一大鲜明特性,“创我者生,仿我者死”。中央提出双创,强调创造的普遍性;指出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事业。陶行知主张教育家办学。所谓第一流教育家,必须具足创造精神,必须具足开辟精神。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要求给教师提供足以保障创造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即“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陶行知这样讲:“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主张“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陶行知全集》第4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4页】,创造出为自己喜欢的理论和技术。在研究方法方面,他反对依赖天工、沿袭陈法、率任己意、仪型他国、偶尔尝试。陶行知自己就是这样实行的。强调创造,使陶行知把“与时代俱进”看为教育的基本法则,要求做“永久的现代人”,实行“川流不息的现代化”。所以,生活教育是极其“三个面向”的创造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陶行知亲自开办并任校长的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被孟禄和卡特夫人赞为世界奇迹。他们在陶行知去美国宣传抗战时给予有力支持,说明所称的奇迹不是应酬之语。陶行知与朱经农合写的平民教育《千字文》,极富学习之便,记忆之便,运用之便,收到很好效果。他让孩子教奶奶识字,一整套方法立收奇效。一个小创造,收获大惊喜,令人叹为观止。办育才时遭遇物价飞涨,师生至于一日两餐稀饭,教师工资无着。陶行知除变卖自己的衣物应急外,一套垦荒、义演、募捐和做生意的办法,使工资照发,学生不至于受饥。陶行知搭修缮南京中山陵的便车,建议政府配套兴建学校。于是,在陵墓周围为市民村民建成七所学校,把纪念、教育、文化组合一起。陶行知在生活工作学习上的创造,使其经历实绩中奇招、妙招迭出,蔚为壮观。
陶行知不仅自己在办学和教育教学的大事小事中屡出新招,对别人的创造也极其留心,热情推广。平民教育是晏阳初开创的,陶行知听说后,立即去考察,认为很好,旋即向朱其慧等举荐,不仅推其事,还成立全国性的平民教育会,任主任干事,助力这一创造走向大半个中国和世界。
陶行知的创造精神和实干工夫贯穿在他的全部活动中,《创造宣言》和《创造的儿童教育》更是呼吁创造的奇文弘文。“教学做合一”“小先生制”“艺友制”“工学团”是他在教育方法技术方面的首创。现在,全国学校里,运用小先生制所取得的实效,更加突出的反映着创造思想精神是教育的命脉。
陶行知不仅自己从实践中屡创新理,屡制新法,同时善于发现肯定他人的创造和成功。结合自己的众人的创造,才使生活教育至宏至伟。
在当下教师群体中出现的职业倦怠被认为已经非常严重。这些问题与流行的管理主义、事事标准化有无关系,应该注意探讨。前些日子,中央大报出现这样的大标题,“黄大年用钱买不来。”这个标题振聋发聩,理应推及广大教师。认为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来自待遇不济,这种认识十分片面。学生愿望教师“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是真正的心语,看不见这层价值观,徒将教师看成食利者,恼人、荒唐。希望管理者尊重教师人格,提供足够的工作条件,保证稳定供给,充分发挥其学习心、创造性,在****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教师队伍决定能够承担起卓越的育人使命。
摘自:《给老师和家长的建议——陶行知教育小故事》序言 姚文忠:从8个视角看“生活教育”理论的特性。
周洪宇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
开拓求新的创造精神
陶行知强调创造,提倡“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在上世纪30年代,他写了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叫做《创造宣言》,他提出要大力推行创造教育,可以说他是中国最早提出创造教育的教育家之一。
他本人一生的实践也是不断的开拓、创造的过程,陶行知重视创造,时时处处开拓创造,不管是他的教育学说,还是他的教育方法等,都具有独特的陶行知的味道。
他的创造,不仅为中国的教育开辟了道路,更重要的是为提高中国劳苦大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提高中华民族的觉悟和素质,为中国的革命做出了贡献。
摘自:中国教师报,周洪宇:“行知精神”体现在这6个方面。
创造宣言
陶行知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土地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现成之神来崇拜。
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笨人借恋爱之名把爱人造成丑恶无耻的荡妇来糟踏,糟踏爱人者不是奉行恋爱无上主义,而是奉行万恶无底主义的魔鬼,因为他把爱人造成魔鬼婆。
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末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菲狄亚斯,米开朗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Lesseps)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毋需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Pascal)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仑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东山的樵夫把东山的茅草割光了,上泰山割茅草,泰山给他的第一印象是:茅草没有东山多,泰山上的“经石峪”、“无字碑”、“六贤祠”、“玉皇顶”;大自然雕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他无用,都等于没有看见。至于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境界,也因急于割茅草看不出来。他每次上山拉一堆屎,下山撒一泡尿,挑一担茅草回家。尿与屎是他对泰山的贡献,茅草是他从泰山上得到的收获。
茅草是平凡之草,而泰山所可给他的又只有这平凡之草,而且没有东山多,所以他断定泰山是一座平凡之山,而且从割草的观点看,比东山还平凡,便说了一声:“泰山没有东山好。”被泰山树苗听见,想到自己老是站在寸土之中,终年被茅草包围着,徒然觉得平凡、单调、烦闷、动摇,幻想换换环境。一根树苗如此想,二根树苗如此想,三根树苗如此想,久而久之成趋向,便接二连三的,一天一天的,听到树苗对樵夫说:“老人家,你愿意带我到东山去玩一玩么?”樵夫总是随手一拔,把它们一根一根的和茅草捆在一起,挑到东山给他的老太婆烧锅去了。我们只能在樵夫的茅草房的烟囱里偶尔看见冒出几缕黑烟,谁能分得出那一缕是树苗的,那一缕是茅草的化身?
割草的也可以一变而成为种树的老农,如果他肯迎接创造之神住在他的心里。我承认就是东山樵夫也有些微的创造作用——为泰山剃头理发,只是我们希望不要把我们的鼻子或眉毛剃掉。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你所栽培的幼苗是有了幻想,樵夫拿着雪亮亮的镰刀天天来,甚至常常来到幼苗的美梦里。你不能放弃你的责任。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当你看见满山的幼苗在你监护之下,得到我们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的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
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 2021年10月“寻大师足迹,悟行知精神”——成陶重庆合川研学之行
陶行知,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七十余年,七十年后的今天,尽管时代如何进步,我们都还是会不断的提起和讲述,并不停地向他汲取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宝藏”,他开创的“生活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体系至今受用,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
作者:集稿
文章来源: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微信公众号“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23-10-13(转载时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