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文教新闻
  

两会专论: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学


两会专论: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学

http://www.youth.cn   2007-03-08 10:11:00 中青网
 

  毛天祥


  “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3月5日,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讲到促进教育公平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市长赵凤桐表示,为了确保打工子弟享受到更好的义务教育,还是希望更多学生到公办学校读书,这些学生进入公办学校读书。

  赵凤桐代表希望更多学生到公办学校读书,打工子弟们又何曾不想呢?如果就读公办学校轻而易举的话,谁还愿意去办学环境和条件都不如公办学校的打工子弟学校呢?其实,正是因为就读公办学校的门槛过高,打工子弟们才被“逼”去打工子弟学校。

  确实,最近几年各地都出台了措施让农民工子女沐浴“教育公平”的阳光,但享受关爱阳光的条件却有些苛刻。以赵凤桐代表所在的北京市为例,流动儿童少年如需借读,需当地政府的户籍证明、身份证、在北京市的暂住证和外来人员就业证等证明材料方可提出申请。

  手续如此复杂繁多,农民工需要填写的材料,需要“乞求”的部门多如牛毛。更让人费解的是,就业证、劳动合同等,居然也是打工子女入学的“门槛”之一。这些门槛看似合理,但具体操作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演变为农民工及其子女饱受歧视的过程。如此做法,最后不仅会把众多农民工子女“逼”到民办学校,而且难免会刺激到农民工子女幼小的心灵并留下永久的伤痕。其实,那些条件简陋、收费较低、入学程序简单的民工学校之所以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一定程度正与公办学校入学门槛过高有关。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公办学校应该给学生,尤其是农民工子女营造一个人性化的环境,给他们更多人性化的教育。毕竟,“人文关怀”、“以人为本”,这些不单是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更应体现在触手可及的现实生活中,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细节里,在具体的操作上应该更加利民便民,更加充满人性化。唯如此,才能真正让农民工子女与城市的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责任编辑: 大地 来源: 中青网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03-08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