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乡村教师的幸福生涯:土家硬汉背出大山的希望


 

 

  每天背送学生过河是周玉树的一门“必修课”和要做的“常规动作”。三十多年来,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样枯燥而又艰辛的动作。

每逢开学,跋山涉水背教材、学习用品是周玉树三十多年绕不过的一道坎儿。有人说,他在背教材进山的同时,也把文明和知识背进了大山里。

 

  在湖南省保靖县海拔千余米的万云山山口,人们经常能见到一位身背背笼、躬背驼腰、着装朴素的土家汉子,他的背笼里背的不是包谷、谷子,而是满满一大背笼崭新的教科书。当地人说,那个汉子在这座山里,爬进爬出已经有大半辈子了。背教材、背学生是他一生的热爱和一辈子的“必修课”。背书的人叫周玉树,五十开外,是湖南省保靖县普戎镇牙吾村教学延伸点教师,湘西州“乡村优秀教师”。31年来,他凭着一副硬肩膀,背起了牙吾村两三代人的希望。


  1976年,周玉树高中毕业。生产队长叫他当教师,他心动了。第二天,走进教室时他惊呆了:十多双如饥似渴的眼睛注视着他,黑板上写着“老师我要读书”,下面还有十多个孩子歪歪斜斜的签名。他一把抱住孩子们,双手久久没有松开。


  为教好孩子,周玉树没少动脑筋。白天,他认真教书;晚上,他圈圈点点备课钻研教材。周末,便带上课本和笔记去十多公里外的乡学区及周边学校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1980年,他的堂哥周玉文因肺结核去世,其生前苦苦支撑了二十多年的“袖珍学校”———下牙吾村小面临停办的危机。没等领导说话,他主动拿起了哥哥留在讲台上的那根光溜溜的教鞭,这一拿就是6个年头。6年里,周玉树上午教下牙吾孩子,下午教上牙吾娃崽,往来奔波。


  1986年秋,学区实施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牙吾村两校合二为一。从此,周玉树每天还要义务接送下牙吾村十多个孩子上、下学。牙吾村住户分散,200来户人家分为上、下两个村屯,被一条没膝深的小河隔开,相距三四公里。一条杂草丛生的山路在乱石间沿河而走,从上村到下村一共要涉水过河13次。为了学生的安全,他像个“喊工”,每天早上满寨子窜,喊三遍学生,等学生到齐,便挽起裤管一个个背过河。21年来,他像渡船一样风里来雨里去,默默无闻地渡送着学生,从他背上走出大山的就有八十多人。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03-21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