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女教师无偿教育脑瘫儿 投3万元办班却遭强迁


 

“1、2、3……”袁老师教陈楚召写字。他是14个脑瘫孩子中最聪明的,他学会写数字花了半年多的时间

  这个星期,来自粤桂交界的深山处8个脑瘫孩子,将在广州做手术,他们幸运地获得了10万元的社会爱心捐款资助。最感谢的人是谁?正是那个教会他们说谢谢的人――袁莲娇老师。多年来,她支撑着残障孩子的全部负重:找不到校舍,她掏钱租场地;没有教材,她靠双手“摸”出了孩子们的声音……

  袁莲娇很娇弱,微笑的眼神里藏着坚毅。1991年她从广东省郁南师范学校毕业,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孩在南海县南庄镇上元小学当一名教师,教小学生语文和英语,这样的日子简单而快乐。

  小学教书关注残障生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刺痛了袁莲娇,使她开始关注特殊孩子:当时她所带的班级参加全镇的小学联考,由于班上一个学生一科只考了3分,班上整体成绩硬生生被拉了下来。经过医生确诊,这个孩子是智障,成绩不予计算在内。袁莲娇所在的班级拿到了一个第四。袁莲娇问自己:“正常的孩子有那么多人关心,但是那些特殊的孩子呢?”

  两年后,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留在了郁南县都城镇一小继续当老师。和别人盯着尖子生不同,她最关注学校里的“启智班”,她想的是:“能在这个班里读书的孩子多么幸运啊,还有那么多残障的孩子,他们只能默默地躲在家里。”

  一个大胆的想法越来越清晰了:办一个专门学习班,无偿地教育特殊孩子。

学习班上14个特殊孩子几乎成了袁莲娇生活的全部,吃喝拉撒全要扛着

承包果园筹备办学资金

  1994年,袁莲娇生子,辞掉了工作,一边带儿子一边给人做家教。老公以为她决定做一个家庭主妇了,其实袁莲娇没有放弃过内心的理想:脑瘫孩子基本都生在穷人家,要办学就要有钱。1999年她四处凑钱承包了一个数百亩的果园,“果园有收益了,办学就有了支援。”

  2004年冬天,袁莲娇在路边看到一对祖孙俩,乖巧的孩子却默不作声,孩子的婆婆告诉她孩子从小脑瘫不会说话。袁莲娇决定收下这个叫做梁诗健的孩子,作为自己的第一个脑瘫学生,不收家长一分钱。袁莲娇开始摸索如何教脑瘫孩子学会发音,“握着孩子的手,让他摸着我的喉咙,感觉到蠕动,孩子就会觉得新奇,慢慢地他会跟着学着张嘴。”就这么不厌其烦地教一遍再一遍,一年多过去,11岁的小诗健开口,叫出了第一声“妈妈”。

  投3万元办班遭强迁

  从小诗健身上看到了希望,两三个脑瘫儿被父母送到了袁莲娇的眼前。袁莲娇找了一处小房子,一个人照顾孩子们的吃喝拉撒,教他们说话、认字。人越来越多,不够孩子们活动了,袁莲娇开始寻思着租个更大的地方。

  2005年6月,袁莲娇与郁南县汽车站协商后达成口头协议,决定租用车站6楼近千平米的地方作为新址开办学习班。在车站负责水电、消防和治安的前提下,袁莲娇租用3年,并交了1000元租金和3000元押金,她把能借到的3万多元倾囊投入到学习班的装修,袁莲娇幸福地梦想着:等到两个月后,孩子们就能搬进宽敞的地方,好好学习生活了。就在装修完工之际,车站却突然下令:“马上搬走,口头协议不算数。”不仅一分钱不会退,还催着她交千余元水电费,扣押她仅剩的课桌凳子。她起诉汽车站违约的案子下月开庭。

  “当时天都要塌下来了,身上只有10多块钱,都不够给孩子们开饭。我的果园一点收成也没有,能找的朋友都借遍了。”孩子们的出路还没找好,施工队又上门催债来了,一筹莫展的袁莲娇不知道该找谁去倾诉。

  番禺网友助建学习班

  天无绝人之路,一位素未谋面的网友在关键时候拉了她一把。这位姓陈的网友在番禺钟村技术学校当老师,谈起教育话题,两个人很投契,始终鼓励袁莲娇坚持理想。得知她的困境,网友赶到了郁南,掏出了几千元钱,暂时安置好了孩子。袁莲娇揣着这份支持,去银行贷到了2万块钱。2006年6月,历尽磨难的学习班终于在郁南县都城镇城中路的一所房子里开张了。袁莲娇把这个班取名为“智斌希望学习班”――这是网友陈老师的名字。

  袁莲娇的老公在老家的财政所上班,她说她平时不用老公的钱,都是自己的积蓄和跟朋友借钱维持学习班。

  学习班上14个孩子几乎成了袁莲娇生活的全部,吃喝拉撒全要扛着。从清晨开始忙碌,一直要到晚上11点,孩子们都睡着了,她才悄悄地回家,13岁的儿子此时也进入了梦乡。努力结出了果实:所有的孩子学会了自己吃饭,学会了推着凳子一步一步上厕所,大部分的孩子能数数了,就算不能写字也能认字了。

  争取善款为孩子做手术

  但是袁莲娇不愿就此止步,她想尽办法让这群孩子感受到快乐,更接近正常人的生活。带孩子们出街饮茶,路人总会奇怪:“怎么会有那么多不正常的孩子。”她看到的是走出家门孩子们笑了。

  去年12月,她领着孩子到番禺的互助学校联谊,周围人的爱心不仅感动了袁莲娇,也启发了她,回到郁南组织了一场书画义卖,筹到近千元的捐款。《信息时报》和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联手资助了广州一对脑瘫兄弟手术后能走路的消息更让她激动不已,袁莲娇第一时间联系了陈老师。“我们也去试一试,为孩子们争取一下。 ”袁莲娇从来没想过被拒绝后会气馁,她一面和广州联系一面说服家长:“孩子越小,手术效果越好。就算要借一身债,总是可以慢慢还清的,错过这机会以后就再来不及了。”袁莲娇的努力为孩子们争取到10万元善款,首批有8个孩子来到广州手术,随同来的家长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这种幸运:人均手术费2万余元,但家长只要出1万元就可以了。“事在人为,如果不争取,当然就没有机会。”袁莲娇执着的理由就这么简单。

  遭有关部门误解威胁

  现在孩子每个月只交200元的伙食费,根本不够开支,稍不留神,一瓶油可能就被孩子打翻了。每个月1800元的租金,加上水电、补贴帮手的女孩一点零用钱,各项支出要超过4000元,全靠她想办法补贴。“银行前天开始打电话催我还债了,还欠着装修队8000元没还清。”袁莲娇仍然乐观:“好在果园去年终于开始结果了,回收了5万元,有钱还给朋友了。”目前,袁莲娇还欠银行和朋友3万余元。

  经济短缺不是最大的阻力,她不能接受的是来自他人的误解。“有关部门认为我在给他们找麻烦。因为如果不是我帮助这些孩子,那些残疾孩子的家长就不会去相关部门提出合理的要求,这变成了给某些人‘添乱’。甚至有人威胁我,说我要是再干下去,就把我扔到西江去。”

  家长们最担心的是“万一学习班关门了,孩子们怎么办?”因为条件有限,还有4个孩子在等着入学习班未能如愿,袁莲娇不忍心拒绝他们,“只能让他们等消息”。

  这次来广州,袁莲娇的理想再一次“长大”:参观了番禺的培智学校,她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有这样的校舍,“我想办一所学校,专门帮助山村里的脑瘫孩子。”

  人物档案 袁莲娇

  1971岁生,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人

  1991年从广东省郁南师范学校毕业,在南海县南庄镇上元小学当教师;

  1993年回老家,在郁南县都城镇一小当老师,开始形成办学习班无偿教育特殊孩子的想法;

  1994年生子,辞职,边带孩子边做家教;

  1999年承包果园,为创办学习班筹钱;

  2004年冬天带第一个脑瘫儿;

  2005年创办学习班,目前收留了14个特殊学生。

  本版撰文 时报记者 游曼妮 通讯员 王大勇 本版摄影 时报记者 朱元斌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03-21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