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海外瞭望
  

如何促进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


11月5日至15日,我国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南宁举办。此次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是由原全国学生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运动会两项赛事融合而成,也是我国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举措,充分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的向上风貌,同时引导全社会更加重视学校体育,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把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以来,我国正向着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迈进。为探究体育与健康教育更好的融合之道,我们将目光投向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成绩名列前茅的芬兰,通过对芬兰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政策、文献、实践等进行深入研究,探寻芬兰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以期为我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芬兰促进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落地

在芬兰,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分为1—2年级、3—6年级和7—9年级三个学段。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涉及的核心素养包括思考和学会学习,文化感知、互动沟通和自我表达,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的技能,多元识读,信息和通信技术运用,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七个维度。

芬兰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在建构教学目标时,每个维度下又根据学段设定了不同的下位目标,其中,分布频次最高的是“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的技能”,1—2年级出现8次,3—6年级出现9次,7—9年级出现11次。可以看到,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将“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的技能”作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点,旨在培养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公民。

在课程设置上,芬兰小学阶段开设体育课程,初中阶段开设体育和健康教育两门课程。课程标准中对于体育的总体定位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进行身体活动、学习基本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素质;通过学生体育活动,完善社交和心理能力,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社区体育设施和自然环境,基于不同季节和当地条件提供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通过体育运动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一般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芬兰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支持与助力。在实施过程中,芬兰结合学生成长的特点设定不同阶段的要求,分学段、分年龄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在芬兰,1—2年级体育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习基本运动技能,学会团结互助和结交朋友的能力,增加与运动相关的积极情绪体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自己的见解等;3—6年级体育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习和巩固基本运动技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独立成长,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等;7—9年级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的多样化运用,加强学生对自我身体变化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教会学生独立、包容并鼓励学生参加促进健康的体育活动,对自己和团体的体育活动负责等。

芬兰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特点

在基础教育阶段,芬兰全面围绕学生面向未来所需的健康能力设计相应课程,并施以有效的制度保障,让孩子们每天有足够的玩耍、社交和运动时间,为其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激发其自由探索的好奇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无畏无惧的挑战精神,从而保障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芬兰促进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主要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统一。芬兰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围绕着“让学生成长为健康的人”这一核心要义,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在不同学段设定相互衔接的课程目标。在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由政府提供一体化的基础教育统编大纲,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作出明确要求,也对教材内容赋予较大的灵活性,其特点是注重因材施教、因地施教,旨在通过学生身体活动过程,完善学生社交和心理功能,使其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体育与多学科内容融合发展。芬兰的七大核心素养始终贯穿基础教育课程标准。通过塑造健康的身体形态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是芬兰体育课贯穿全学段的基本宗旨。在芬兰,现象式教学被广泛运用,其注重任务式学习,围绕特定学习主题,采用跨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模式,将教学放置于学生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场景”之中,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培养学生不同学科和领域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

注重学生生存能力发展。芬兰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的技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要求基础教育阶段以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技能和养成良好习惯。例如,教师会教授学生有关运动损伤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会把学生带到森林里,教授地图和指南针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找到走出森林的办法,使学生获得自主参与的积极体验,鼓励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芬兰注重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也反映出芬兰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由学校体育转向终身体育,促使体育教学向人的一生延伸。

依托自然环境释放学生运动潜能。室内室外、城市郊野、天地万物都蕴含着教育的契机。芬兰拥有75%的森林覆盖率,学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尝试回归自然,顺应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来发展体育运动。芬兰根据国家自身的气候和环境特质,大力发展冰雪运动,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将自然环境与体育进行融合,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芬兰核心素养中关于“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一核心素养的要求也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拟寻求人与自然之间更加和谐的氛围。

营造全社会健康生活氛围。芬兰的体育是社会福利、国家治理的一部分,这为全民体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芬兰的运动俱乐部体系十分发达,由国家出资运营运动俱乐部,同时拥有高密度的运动场地发展网络和体系化的运动员成长网络,这些便利条件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供良好的大环境。人们乐于参与运动,也十分重视健康相关内容,拥有相对健康的生活方式。

芬兰经验带来的启示

正如我国现代教育家马约翰所言:“体育实在是教育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运动技能和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能够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成长,还可以为社会发展带来裨益。芬兰对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可以为我国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主要目标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推动学生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统一。在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看到社会和科技发展进步对培养新时代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需要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国家战略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一体化培养体系。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学生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的技能,为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公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促进体育与健康教育系统性融合发展。现阶段,我国体育课程与多学科融合的探索正在起步阶段,基于芬兰经验,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绝不是单一的“增强体质”,未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是包含多方面教育价值的综合性课程,并在实践中探究更多课程融合发展的可能性,为我国体育课程融合发展带来新的思路与创意,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服务。

丰富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形式。体育起源于人类狩猎、采集、信息传递等活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基本的运动技能和活动方式。由于我国现在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时期,城市人口密度较大,需要更加关注学生运动场地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以确保居民能够安全有序地开展体育锻炼。随着我国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不同形式的运动形式应该被更多采用,孕育在山川河流中的自然运动教育将会受到更多关注。

作者:袁圣敏(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王曼单位系高等教育出版社,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课题“北欧自然体育研究”[GYJ2022044]成果)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11-16  09版名:环球周刊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3-11-22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