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掠影
  

上课外班真能提高学习成绩?

■纵深 聚焦校外培训①

编者按

“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违规办学”……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有关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校外培训机构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上校外培训班是否真的能够提高学习成绩?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怎样标本兼治,为“校外培训热”降温?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本期起,“新闻·深度”版开设“聚焦校外培训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想提分,上××!”“名师辅导,提分快,效果有保证!”“××教育,效果说话!”……在教育培训机构这些让人心动的广告词的忽悠下,众多家长不淡定了。中国教育学会的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有中小学生1.8亿,中小学课外辅导学生超过1.37亿人次,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随着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大量涌现,鱼龙混杂、恶性竞争的局面也随之而来。

2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决定联合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尽管如此,有的家长心里还是犯嘀咕:“课外班既然能提高考试分数,该上还得上啊。”这些课外班真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吗?这种“抢跑”的课外班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针对这些疑惑,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1.让苗苗和婷婷烦恼的课外班

苗苗(化名)是北京一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她是班里报课外培训班最多的孩子,课余时间基本上排满了:周一到周四晚上分别为钢琴、英语、尤克里里(一种乐器)、尤克里里,周五晚上英语、声乐,周六英语、舞蹈、作文、钢琴,周日奥数。苗苗身体羸弱,经常请病假,上课时目光有些呆滞,经常犯困、打哈欠,学习中等,但说起话来像个小大人:“你们不理解我这个数学学渣的痛苦,也不理解奥数班上别人都能回答对问题而我回答不上来的尴尬。”

班主任王老师问:“如果周末没有课外班,你最想干什么?”苗苗说:“我最想睡觉,睡醒了看一会儿电视,然后再睡觉。”“如果还有时间,你想做什么呢?”“再有时间,我就想自己画画或做手工。”王老师突然意识到,苗苗之所以经常生病,或许跟课外班有关系,因为她根本没时间休息和体育锻炼。

王老师和苗苗妈妈深聊了一次,并把苗苗的想法告诉了她。之后,在充分尊重苗苗意愿的情况下,上了4年的英语和数学课外班取消了,只保留了声乐班和舞蹈班。“现在看看这孩子,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也很少生病请假了。虽然课外班减少了,但她的成绩并没有下降。”王老师说。

与苗苗不同的是,五年级学生婷婷(化名)在每个老师心目中都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小学三四年级时,不仅学习成绩非常拔尖儿,还是学校的文艺骨干,一直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但这学期上课总是若有所思,学习成绩有所下滑,对学校活动也不积极参与了。

原来,在妈妈的坚持下,婷婷报了包括数学班在内的许多课外班。实际上,婷婷的数学一直是强项,就算不上课外班也不会影响她的成绩。反而,知识提前学了,她上课注意力就不那么集中了。在老师的沟通和介入下,婷婷妈妈减少了婷婷的课外班,将更多的时间由婷婷自主管理。之后,婷婷上课的状态明显好转,在课下还积极帮助身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她的状态慢慢回归,在最近几次考试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2.报课外班大多为了提高成绩

对于小学生来说,报课外辅导班能不能提高学习成绩,不仅是家长们关心的问题,也是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涂元玲的困惑。

为了寻找答案,涂元玲于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其负责的北京市协同创新学校计划“基于学生调研的学校学生发展目标的具体化及其实施策略”开展过程中,对北京市5所不同层次小学的学生课外报班情况进行了调查,先后开展了72次座谈,参加座谈的学生288人次。此外,涂元玲多次深入课堂进行观察,研究上课外班学生上课的状态。此外,她还分别对两个课外教育机构以及在这两个机构陪同孩子上课外班的家长进行了非正式访谈。

在座谈的基础上,涂元玲还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1247名家长中,其子女上课外班的有1028名,占所调查总数的82.44%。涂元玲介绍说,调查发现,关于孩子为什么要上课外班,家长选择最多的是“孩子喜欢”,达到55.16%,其次是“对小升初有帮助”“周围人都在给孩子报课外班”。但这个结果与之后调查中发现的情况不完全一致。

“访谈中,就小学生课外班中比例最高的数学和英语这两门学科而言,许多孩子跟我说,他们都不喜欢。之所以报,是因为爸爸妈妈认为这对提高成绩有帮助,而他们喜欢的科目多数在其父母看来是对小升初没有帮助的,因而没有得到父母许可去报。”涂元玲说。

为什么有那么多家长选择了给子女报课外班最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喜欢”呢?访谈中,有的学生对涂元玲说,如果说不喜欢,“爸妈会说我就想玩,就会批评我”,所以,父母问起时,就直接说“喜欢”罢了。

调查发现,随着年级增高,本应该自我认知和选择能力增强的小学生,自己决定报课外班的比例反而降低。到了四年级,很多学生父母为了“小升初”而给孩子选报一些课外班。简言之,小学生报课外班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学习成绩。

3.课外班对学习成绩实质性帮助很小

报了课外班,就一定能提高学习成绩吗?在面向教师的访谈以及在有关课外班学习内容的分析中,涂元玲发现,在班级成绩“中等与优秀之间”“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的课外班上大部分内容“听不懂”,有些学生甚至不能详细描述课外班上学习的具体内容。“对于学习成绩不属于优秀之列的学生而言,首要的是进一步把学校的教学内容学好,而不是去学习普遍比学校教的内容更难的课外班内容。”涂元玲说。为此,在所负责的项目进行中,在对200多名学生访谈后,涂元玲和教师一起分析,与家长进行详细沟通,就如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将其语文、数学、英语课外班进行精简甚至去掉提出建议,并建议家长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家长采纳了涂元玲的建议后,孩子的学习成绩几乎都有提高,有的进步还很大。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课外班并不是提高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必要因素。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李女士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对教育也有自己的认识和坚守,对于课外班能否提高成绩也是将信将疑。

儿子进入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内容逐步加深,篇幅越来越长,李女士从儿子各单元语文卷的情况看出,阅读是丢分最多的。阅读原本是件很美好的事,却因为丢分多,渐渐让孩子对其产生畏惧。

为了保护儿子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成绩,李女士无奈给儿子报了“一对一”语文课外班。一周后,学校进行了语文单元测验,儿子回家兴奋地说:“妈,我语文阅读这次全对!”李女士很高兴,正要夸儿子时,却听他说:“你知道为什么我阅读题都对了吗?因为‘一对一’的老师讲过了,完全一样的题!”

李女士突然醒悟,原来,成绩可以这样提高!她平静地说:“儿子,这样的‘一对一’,妈妈不稀罕!我宁可你少考几分!”

“阅读学习重在理解,从字词的意思,到对句子、段落的理解,再到对整篇文章主旨的把握,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涵盖多个方面,而非机械分段和答题套路。如果采用提前让孩子做一遍原题的方法来快速提高学习成绩,只是蒙蔽了家长的双眼,并未真正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李女士说。

涂元玲也在课堂上观察到,有相当多学生虽然在课外班上学习了相关内容,但“学得不扎实,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非常普遍,并没有达到“学会”的程度。而且,涂元玲所调研的每个班均有几名学生没有报任何语文、数学和英语课外班,但学习成绩优异,这也说明课外班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必需品。

“当然,我们不能将课外班一网打尽,比如艺术类课外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就是目前学校教育很难替代的。但就语文和数学这两门学科来说,语文、数学课外班对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成绩的实质性作用很小,被调查的所有学生家长选择最多的是‘不确定’,达到38.31%,选择‘有较大作用’和‘有很大作用’的家长分别为25.99%和15.34%。”涂元玲说。

“其实,即使成绩有了提高,也多是表面的而非实质性的。”涂元玲说,“因为目前课外班上的教学以讲授式为主,如果学生没有听懂和理解,但是记住了老师所讲内容,可以将之搬到学校考试中而获得分数,可是这种成绩并不代表学生有了实质性发展。”

涂元玲告诉记者,课外班上的内容大多难于或超前于学校教学内容,有不少学生听不懂,因而对提高学校学业成绩作用很小。

已从教30年的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校长郭云峰告诉记者,他一直不建议他的学生轻易接受校外辅导,更是坚决反对“为补习而补习”或基于“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习,我们家的孩子不补习就吃亏,就会跟不上”而选择的补习。郭云峰看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在校外辅导班提前学了,孩子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反而不学,久而久之,学习习惯就出现了问题。

“我也看到有些培训机构为了所谓的培训效果,在期末前集中刷题,这容易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一旦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才是最可怕的。校外培训机构应该是基于学生个体需求和发展提供定制化和精准服务,而不应该是学科知识的学习,因为这部分功能应该是学校的职责,校外培训机构不要越俎代庖,不能定错位、站错岗。”郭云峰说。

4.“抢跑”的课外班透支孩子发展潜力

“我们班原来的许多‘学霸’开始不行了,而许多‘学渣’却开始慢慢崛起了。”北京海淀某知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小明(化名)对记者说。

经过交谈,记者得知,小明口中的“学霸”,大多是早早地就在外面报了许多课外班的同学,他们有的一年课外班花费近十万元。由于提前学习过,这些“学霸”一开始成绩都不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却慢慢地走了下坡路。

“靠超前抢跑和各种补习班武装起来的‘学霸’是‘伪学霸’,而有学习力但暂时低分的是‘伪学渣’。”郭云峰说。

为了探究小学课外补习对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业发展的影响,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张羽、陈东、刘娟娟等人在北京市某示范初中进行了调查。该校初一至初三共1798名学生,参加调研的学生有1691人。之后,张羽等人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对参与调研学生的9年追踪数据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社会地位等学生家庭背景等变量之后,学生在小学阶段参与语文、数学和英语补习对其初中阶段在相应学科上学业成绩的影响各不相同。整体来说,小学阶段过早、过多参加课外补习,对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长远学业发展不利。

“具体来说,小学一年级参加课外补习对初中数学的初始成绩有显著负影响,小学二、四、五年级参与补习对提高初中数学的起始成绩具有优势,但对后期的发展速度会有负面影响,即长期来看,它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张羽介绍说,“与数学科目类似,小学一年级参加语文课外补习也对初中语文初始成绩有显著负影响。虽然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语文课外补习对初中初始成绩有显著正影响,但整个小学阶段参与语文课外补习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发展不存在显著影响。”

“小学英语辅导能显著提高初中早期的英语成绩,但对初中阶段英语提升的速度基本没有显著影响(小学四年级英语补习对初中增长速度有显著负影响),这符合英语语言学习的关键期理论。”张羽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张羽以数学为例,带领团队收集了小学一到五年级的校内数学教科书和课外辅导机构的数学讲义,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每个知识点的难度进行打分,进而比较校外辅导班中和学校中的知识点之间的难度差异。

“我们通过对收集到的校外辅导机构教材的超前度分析以及对学校小学数学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校外辅导班的教材内容平均比学校教材内容超前4年左右,严重违反了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伤害了小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和探究能力。”张羽说,“除少数天才儿童外,大部分学生不适合这种数学辅导班。”

张羽进一步说,这种抢跑式的补习虽然能使学生在进入初中时取得分数上的优势,但它严重违背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不利于培养学生系统的数学思维,并且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在张羽看来,到了初中,随着对数学思维能力要求的提高,简单的提前学习和背诵已经无法满足课业需要,而数学思维能力不足又使得这些孩子在理解高阶数学问题上产生困难,再加上长期大量、高难度的练习容易打击学生自信,使其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对数学产生反感。这些学生进入初中后,不论是在数学思维能力上还是在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上都后劲不足,逐渐丧失抢跑优势。

除此之外,涂元玲在面向学生的访谈中发现,课外班占据了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体育锻炼、和同龄人玩耍与交往、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时间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受到严重影响。她在对两个班所有学生的访谈中发现,每班均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学生表示,上课外班使得自己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课余基本上没有时间阅读学校学习和课外班学习之外的书,体育锻炼、社会交往等方面也受到严重影响。“而这些,都影响了孩子的未来发展潜力。”涂元玲说。(本报记者 苏令)

专家观点

“抢跑”无益 实则有害

叶存洪

当今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教育越做越早。很大程度上源于“看到周围人都在给孩子报课外班,担心自己输在了起跑线上”。其实,过早地进行教育,非但无益,实有害之。

首先,如果孩子的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不得缓解,好比一张弓长时间绷得紧紧的,就会失去弹性。《礼记·杂记下》中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拉紧弓弦;弛,放松弓弦,比喻学习、工作、生活要合理安排,有紧有松,有快有慢,劳逸结合。拉二胡的人都知道,拉完二胡之后要把琴弦调松一点儿,就是这个道理。文中的苗苗,“课余时间基本上排满了”,双休日自不用说,周一到周五晚上也全部做了安排,如此“大容量、快节奏、高强度”的学习生活连大人也未必吃得消,何况孩子?如此,则“上课时目光有些呆滞,经常犯困、打哈欠”自然就不奇怪了。像苗苗这样的孩子绝不在少数!其实,适度的休息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智力活动,让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积极主动。反之,则学生大脑容易受到抑制,致使思路狭窄、呆板拘谨、学习效率降低。苗苗、婷婷减少甚至取消了课外班后成绩非但没有下降甚至还有提升,原因实在于此。

其次,校外“抢跑式补习”虽然短时间内能使学生取得分数上的一些“优势”,但这种“优势”很可能会以牺牲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代价。一是学生觉得经过课外辅导已经懂了,所以回到学校课堂,面对教师讲课,他们很容易“开小差”,不愿踏踏实实地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走,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专注的习惯;二是养成“轻课内,重课外”的依赖性,觉得“课上没听懂、没学会没有关系,反正还有辅导班呢”。其实,学校课堂和校外课堂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体系,后者是以“超前”“超纲”“灌输”“碎片化”“猜题式训练”“高强度重复练习”等为主要特征,不太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系统思维的培养,它的“边界”肯定要小于学校课堂,当面对学校教育超出其“边界”的部分,孩子却因为“开小差”“倚重课外”等习惯而“不在状态”。

最后,过早地进行教育,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身心机能。从心理上讲,在最需要玩耍的童年却没有机会玩耍,是人生最大的缺憾。美国精神病学家斯图尔特·布朗曾用42年采访了6000人,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数据显示,如果幼年时“没有玩够”,其社交、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格鲁吉亚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也说:“一个孩子不会顽皮,这就意味着他丧失了某种东西,他内在的某种重要的东西没有得到显露和发展。这种重要的东西沉睡着,如果他的整个童年都是这样度过的,要知道,在今后,任何力量都不能唤醒这沉睡的东西。”在身体方面,单以写字为例:幼儿手部关节骨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手部肌肉的力量不够,握笔握在一寸高的地方,捏不住,写不成,于是就越握越下。再说,幼儿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也差,他们写字时,眼睛总要盯着笔尖转。为了能看到笔尖运动,便歪着身子,侧着脑袋,并尽量使右侧的肩、肘、腕向前。可见,过早地要求孩子写字,会导致坐姿变形,终身难改。

实际上,与其得一时之巧失长远之功,还不如多做些“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情。比如,将现在用于跑校外各种辅导班的时间,用来带孩子郊游、远足,陪孩子游戏、锻炼,一起阅读、讨论,从而让孩子有可以被接纳的环境,有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有经常接触自然和社会的“冲动”,有喜欢并坚持的体育项目,有一两种收藏的爱好,有动手制作的热情,甚至有失败、被拒绝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心、远大的理想与目标、高抱负等非智力因素。这些远比短时间内分数提高三五分、排名前移三五位来得重要。(作者为南昌师范学院教育评估院院长、教授)(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18-06-13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