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文教新闻
  

大连:勇向教育改革深海行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计划单列市教育行④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是东北最大的港口城市,因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被誉为“北方明珠”。近百年来,这座城市书写着不平凡的历史。

改革开放40年来,大连的教育事业发展,如同这座城市一样富有色彩。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发布的全国38个主要城市《公共服务蓝皮书》中,大连基础教育满意度2017年居全国第2位。

人民群众对大连教育的满意度来自哪里?体现在义务教育方面,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1%,择校率不足1.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方面,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接收15.7万名随迁子女,全部实现就近免费入学、混班教学;全市所有县区以较高质量通过均衡验收,教育公平得到较好保障……

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功夫提升学校的质量内涵,执着追求大连教育的发展品质……多年来,特别是在和千家万户紧密相连的基础教育发展上,大连以勇于改革的气魄,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实现发展的换挡升级,这里的教育不断向深处前行,这里的教育和这座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

勇于探索,教育不断前行的“动力源”

对在大连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贾聚林来说,如珍珠般散落在大连海滨沿线的岛屿,是他的挚爱。因为这里有着迷人的风景,更有着在海岛上研究、切磋教育问题、寻求教育再出发的激情与点点滴滴。

那是1993年的夏天,时任大连市教委副主任的他与7名同事来到一个小岛上。这一次,他们要“创生”的,是后来在大连乃至辽宁省都赫赫有名的德育“八八二”工程。

为集中精力,他们主动屏蔽了一切通信方式,连续10天就如何做好德育充分地探讨,热烈地开展头脑风暴。而每天的调剂,就是下午下海畅游一番。

那时,经过改革开放后十几年的发展,大连已在全市范围内取消重点初中、取消小学统考,有力减轻了学生和家长不必要的负担。与此同时,高中录取“指标到校”初步试行,课堂教学改革也有声有色。可以说,大连的基础教育已经取得很大进步。

但是,大连教育人没有沾沾自喜。他们敏锐地注意到,学生文化课成绩上去了,但道德素质却没有相应提高。有的学生临近毕业,感觉终于脱离“管束”,在教室里扔了一地的零食包装、撕碎的书本,甚至还有烟头。

“八八二”工程应运而生。“勤、俭、智、恒”等“八心”,“仁、义、敬、公”等“八德”,这八心八德和爱国意识、公民意识一起,构成了大连德育教育改革的新起点。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八八二”工程实施后,大连中小学生文明素质明显提高,该市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如今再回首这段往事,早已退休的贾聚林感慨:“那段不断尝试、改革的历程让人无法忘怀。”

“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以改革创新促进发展是大连教育发展的传统。”大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赵阳说,改革是大连教育40年发展最鲜明的主线,也是大连教育不断升级的动力之源。

如今,大连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源于先行一步。早在1996年,大连便成为全国最早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和实施区域教育均衡化的城市。当地逐步探索出强化政府职责、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管理模式、深化教育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并且在实施指标到校、教师交流等关键环节摸索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办法和政策。

“大连始终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市教育局副局长鞠振伟说,大连作为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和窗口,发展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关乎城市的吸引力和城市的幸福感。“浪漫之都”大连需要有坚实的教育根基,为了这样一个目标,大连在划片招生、电脑派位上严守公平底线,并且在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凝心聚力。

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最近5年来,大连持续以改革深化发展。当地创新实施“区际组团办学”,按照“区际组团办学、全域资源共享、城乡对口帮扶、全面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组建城乡对口帮扶“四大教育组团”,实现在学科教学、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培训、校园文化等方面全市城乡优质资源共享,全方位努力提升义务教育整体质量。

当前,特色学校发展联盟行动正在大连深入开展。为实现以特促优、以优促特、以特带弱、以强补弱,促进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整体优质、均衡、特色发展,从2014年起,大连市先后组建教学特色联盟、小学德育特色联盟、队伍建设特色联盟、人才培养特色联盟、艺体教育特色联盟、学校管理特色联盟、初中德育特色联盟、人文关怀特色联盟、科技创新特色联盟等十大联盟,组织优质学校和后发展学校入盟抱团发展。各联盟学校通过开展专题研讨、论坛沙龙、实地观摩等活动,在学校发展理念、思路和方法以及课程改革、教学管理、教研科研、队伍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开展交流与协作,资源共享。

遵循不断增强育人质量的思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大连市建成创新实践学校、18个素质教育中心和80个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同时,制定了基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活动能力,分层次、分阶段设计不同年龄段的活动内容,每年到基地开展学习实践的学生达63万人次。

“当前,大连将城乡教育一体化作为义务教育发力的重点,在此前推进全域均衡探索的基础上将重点在教育集团化、特色发展联盟等方面进一步改革探索,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赵阳说。

锐意进取,教育品质提升的关键

每个新年过后第一个工作日,对大连市甘井子区的干部们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日子。这一天,全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区直各单位、各街道主要领导,都要齐聚一堂,商讨全年的教育工作。

这就是甘井子区著名的“新年议教会”。这个议教会每年初雷打不动,至今已经开了31次。

1989年,为坚决落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的战略,当时的区委、区政府决定,在每年元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区四大班子的新年议教会,议论和规划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推动教育立区、教育兴区、教育强区的区域发展方略。

多少关乎全区教育发展方向和动能的教育议题,都是在议教会上议得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经部署,便迅速落实。30余年来,无数大事小情点滴汇聚,推动甘井子区教育稳步前行——

2003年,实现办学设施标准化,使当初的五年规划四年完成;2013年,成为辽宁省首批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2015年,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新年议教会,就是我们的传家宝!”甘井子区教育局局长赵刚说。

富有先行精神的大连教育离不开改革开路,但是对于教育品质的追求更离不开锐意进取的精神。“大连教育每前行一步,面临的问题都很多,这需要我们以进取的精神去破解。”正是以问题为导向,大连的教育人不断向着提升教育品质进发。

2015年8月,在原金州区和普兰店区的基础上,大连金普新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10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东三省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金普新区甫一成立,就面临一个教育难题。作为地域整合的新区,金普新区内既有条件较好的社区,也有农村地区,学校之间差别悬殊,办学质量参差不齐。与此同时,高规格新区的成立吊足了老百姓的胃口,群众普遍希望,既然都在新区,孩子们就应该享受到一样的教育。

不仅如此,新区还承担着引导经济结构转型,吸引高层次人才和资本涌入的重要使命。工作可谓千头万绪,重点怎么抓?

最终,金普新区社会事业局明确思路实施集团化办学,并且与其他集团化范式不同的是,关键是要“让教育家到农村办学”!就这样,牛朝霞、汪振义、张厚东等3位响当当的当地教育名家分别走马上任,到金普新区的东部、西部和北部3个教育集团分别担任集团学校校长。

原本在城区名校担任校长的牛朝霞,初到农村学校时,被那里落后的教学条件震惊。送她履新的好友、同为城区名校校长的刘慧楠忍不住流下眼泪:“朝霞,以后你在这里需要什么帮助,尽管说!”

面对相当大的现实落差,名校长选择的是努力改变。经过近3年的艰苦努力,这些农村地区和新兴地区的学校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像西部教育集团,在汪振义校长的带领下,集团7所学校建立起了目标共同、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办学质量获得了较快提升。“融合已经进入相当深入的层面,就拿精品校本共享机制来说,像集团中的九里小学的棒球课、大魏家中心小学的天元课程、红塔小学的剪纸课程等成为集团校之间共用的校本课程。”

如今,金普新区已成功组建初步实现“在农村地区就地建名校,以名校带周边,实现农村地区教育质量与中心区同质同速发展”的目标,新区教育工作社会满意度多年达到95%以上。

不断深潜,教育的活力不断迸发

“追求品质”,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凝聚着大连教育人40年来的追求,也是他们心中紧紧绷着的一根弦。40年来,为了这4个字,大连教育人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在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每逢接到新的培训项目,培训部主任刘毅辉和副主任孙金波就进入一种“飘忽”的状态。这里的飘忽,不是指生活中的飘忽,而是他们的脑子里,在不停琢磨——

来接受培训的是什么层次的教师?具体培训目标是什么?教师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如何创新形式,使培训更丰富,更有内涵,真正起到效果?

他们的“飘忽”,实质上是专业的精益求精。几十年来,进修学校从最初的几间平房、两块黑板、几张木板凳起步,发展到如今拥有数字化教研室、高端教研设备、多个功能室。设施在变,不变的是进修学校几代教职工的信念:让这里成为教师自我成长成材的大本营!

一名名新入职的教师在这里接受初登讲台前的锻炼,一名名年富力强的教师在这里接受教育技能的再提升,一名名胸怀抱负的校长在这里完成职业生涯的飞跃。

正是因为深入进而投入,大连教育人的专业精神正在进一步成就大连教育。在这里,以小微的改革、刻意的坚持而书写的教育故事很多很多。

2015年4月的一天,普通高中大连开发区八中校长赵军在焦急地等待着。楼上的会议室里,6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正在闭门合议。这是辽宁省组织的特色高中实验学校评选,全省一共只有18个名额。

在别的学校,专家组都是合议半个小时就出结果。但在八中,专家们已经讨论了一个小时。赵军心里越来越忐忑,是学校办学毛病太多,专家意见分歧太大?

又过了半个小时,会议室的门终于开了。专家们主动向赵军伸出了双手:“我们讨论了那么久,主要是你们亮点太多。这样的学校我们以前只在上海见过,没想到在东北也能见到。”

那一瞬间,赵军如释重负。成为开发区八中校长后,赵军不忍心让学生每天在书山题海中挣扎,不想让学生的眉头总是紧锁。他找到了一把开“锁”的“钥匙”——人文教育。

八中校园里,人文关怀无处不在。教学楼特意留出一角,供学生品茗、喝咖啡。这是赵军特意为之。他发现高中生长时间面临情绪压力,于是摆出了一个温馨的茶室。“当学生们情绪低落,他们总要找到一个可以流泪的地方。”赵军说。

他还把图书馆建在了教学楼里。教学楼的大厅四壁皆书,沙发桌椅,一应俱全。原本,这里要装修为富丽堂皇的厅堂。临动工前一周,赵军和教师们对着设计图,越看越不对,“感觉什么都有了,但就是不像学校”。于是,施工被叫停,大家重新头脑风暴。

现在的图书馆式大厅,是学生们学习的空间、讨论的空间、休憩的空间。每每看到学生们在这里或屏息凝神,或轻声讨论,赵军都感到无比的幸福。

从这样的点滴入手,课程改革、社团改革、课堂改革,渐渐地,八中形成了独有的校园文化和道德氛围。一名学生临毕业之际,深情写道:“我爱八中。它使我进步,使我优秀,使我成为了想成为的人。”

深潜,追求的是更好的质量和更足的活力。

周水子小学创立已逾百年,是一所响当当的优质校。然而校长兰秀玲并不满足,她召集大家讨论:“我们教出的孩子都能拿高分。但是,这就行了吗?”

一场教学改革应运而生。课堂里,建起了“目标导学,以评促学”的教学模型。教师们不再仅仅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学科知识点,而更关注学生是否领悟了学科思维。

转型是痛苦的,习惯了旧有教学模式的教师们心怀疑虑。然而,当他们看到新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变化,又激动万分。常年担任班主任的刘丽新拿出一叠厚厚的学生自主绘制的思维导图。在这些以某篇课文为基础绘制的导图上,知识点条分缕析,层次分明;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一目了然;五颜六色的导图,形式各异。“这都是孩子们自主思考的结晶。”刘丽新从未想到,孩子们思考的空间竟会如此广阔,更坚定了她把教改走下去的决心。

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努力生长……只是大连教育40年蓬勃发展的几个秘诀之一。地处黄渤海之滨的大连,日日海浪翻涌!塑造城市性格与未来的大连教育,面朝大海,不断书写出蔚蓝的篇章。(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18-06-19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