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清华附中坚持对学生全面培养,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坚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积极探索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通过聚类和相关性分析,确定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高影响力”活动。学校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梳理对学生成长助益较大的活动和经历,考查不同活动对学生发展的相关影响程度,搞清楚学生能做什么,应该鼓励学生做什么。通过总结归类,将“高影响力”活动分为八个部分——“社会公益及志愿服务”旨在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主动回报社会的意识;“学术志趣及偏好发展”旨在鼓励学生发现个人学术偏好并在个人偏好方面主动付出;“艺术素养及特长培养”旨在促使学生主动提升个人艺术修养,丰富自身生活,为未来幸福人生奠基;“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旨在改善和提高学生体能,磨练自身的意志品质,培养团队精神;“感动感悟与交流沟通”旨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和交往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抗挫折能力;“读书分享与人文思索”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使其爱读书、会读书;“社会调查与勤工助学”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更客观地规划自己的未来;“阶段小结与个人反思”旨在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在总结和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

第二阶段:结合相关教育理论,构建学生综合素质生成性评价模型。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习借鉴了国内外众多重要教育思想和理论。清华附中将学校的育人活动分为共识性活动和特色性活动两类。我们发现,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建设决不仅仅是要搭建一个系统平台,而是以学校为龙头,通过促进学校基本秩序的提升、完善、发展,构建健康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突出个性,充分发挥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依据上述内容,清华附中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生成性评价模型,建立了包含9个模块46个维度的行为记录内容,全面记录学生校内外的成长轨迹,所有记录均要具有写实性、客观性、过程性,注重以学生行为为依据,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性与发展性,注重参与主体、评价体系、结果呈现和发展趋向的多元性,注重从数据中挖掘学生未来发展的潜能和倾向,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自主、健康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阶段:依据模型,利用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手段,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2012年起,清华附中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研发了学生综合素质生成性评价系统的实验版,首次实现了云计算、大数据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深度挖掘教育数据价值,充分发挥“评价过程”的影响力。

第四阶段:依据国家政策和实践不断完善系统。清华附中依据有关政策和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先后推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1.0版本、1.5版本和2.0版本。系统在清华附中本部、分校和许多友好学校开始使用,并受邀在教育部、多个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介绍经验。在使用过程中,许多教师、学生、家长及学校管理人员从各自角度对系统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使得系统不断优化,逐步完善。

系统核心作用与特点

过程性。清华附中学生综合素质生成性评价坚持以学生行为作为评价依据,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规律与学习生活轨迹,在此基础上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帮助学生真实地了解自我,并在过程中不断改进提升,发展自我。注重非预期的结果,注重学生发展的增量,注重“诊断”而非“结论”。

多元性。参与的主体多元: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学生、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家长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分散填写,化整为零。在减少各方工作量的同时,能够将信息完整地呈现给各方,各司其职,担负起责任,增强综评公信力。评价的维度多元: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与学习生活轨迹,设计9大模块、46个维度的记录内容,并且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可因地制宜地调整模块与维度。评价的结果多元:评价的结果能够用多种方式呈现,高一级学校可以根据人才选拔需求设计特色评价方案。

实测性。学生综合素质生成性评价的实测性,一是注重“实地”,因地制宜开展评价,支持学校设计特色评价内容。所谓“动态量化”,一方面是指可以动态调整系统指标,借助量化手段,帮助用户因地制宜开展评价,切实指导教育教学;另一方面是指可以动态调整模块或维度的权重,服务高校、高中招生。该系统能够对学生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清晰易懂、多种形式的图表加以直观呈现。二是注重“实时”,对学生进行全息画像。不同于以往对学生行为的点状记录,本系统通过对学生行为数据的实时记录,深度挖掘纵向数据,可以实现勾勒学生发展轨迹、预测学生发展趋向、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帮助的功能。

同时,通过严格的填写、质疑、复议、仲裁制度和记录的终身保存以及严厉的惩罚机制,可保证系统记录的真实性,数据客观、可信、可用,以诚信记录推进诚信教育,进而推动社会诚信体系不断完善,有利于社会诚信文化的构建。

评价体系的效果

1.激励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系统的评价维度细致、明确、有针对性。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发掘自身潜能与特长,逐渐寻找到自身生涯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同伴发展,实现同伴学习与朋辈激励。

2.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善和提高,以及选拔人才工作的高效进行

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课堂中学生的表现会由任课教师课后记入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这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是一个提醒,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则是一个极大的鼓励。系统使用学校的大部分教师已经将指标体系中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集会表现等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参考。

促进学校高效管理。通过系统,学校管理员能关注不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和特色,关注不同班级的素质模块分布,也能关注班级在年级中的水平。可基于大数据分析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此学段学生的教学过程与活动。

进一步增强家校的实时沟通。学生和教师在学校学习工作中实时提交数据,可以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与素质发展情况以及在学校、年级、班级层面与其他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方便家长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的发展与生涯规划。

有效服务各级各类学校选拔人才的工作。上一级学校可按照自身特点与需求,制定自身的人才选拔方案。通过维度、重要奖励等标签快速筛选,重新排名生成报告单以迅速选定学生,还可根据自身要求与往年经验动态调整搭建提取模板,快速生成学生报告,减轻录取工作量。

3.服务教育主管部门科学决策,指导教育事业发展

本系统能较好地帮助教育主管部门便捷快速地掌握区域学情,监测教育教学质量,以做出更科学的教育决策。省、市和区(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实时监测查看下级区域的综合素质评价发展情况,包括区域内所有学校学生的素质模块分布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排名等信息,还可按照需求精确查看某一地区、某一学校、某个年级、某位具体学生的模块分布情况,并基于持续性的数据进行发展趋势的分析。这些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所辖区域内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能为其后续作出科学的、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决策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该评价体系得到了学校、教师、家长的一致肯定。该系统全面描绘学生成长过程,勾勒学生发展轨迹;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课堂参与度,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能提供客观的大数据信息,有助于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面对中高考改革的要求,该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班型的设计管理,如行政班、课程班(选课走班)、活动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设置,并能保持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作者:王殿军,单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18-06-19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