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问题意识伴随教研全过程

栏目主持 王菁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教教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学前教育课程、0—3岁婴幼儿教养活动的研究。

问题无处不在,问题又是动态发展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解决了老问题,又会出现新问题。唯有用证据支持教研,用项目组织教研,针对实际问题,从“经验型”走向“实证型”,才能使教研真正产生“教育生产力”。循着这一思路,上海市学前教育教研工作以项目研究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引,持续推进教研深化,为基层幼儿园提供了科学的教研方法与范例。

形成问题集,提供课程实施指引

为提高上海市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依托“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重构与评价实施的研究”项目,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制定了《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评价指南》)。同时,通过问卷和个别访谈,围绕《评价指南》,我们收集整理了来自行政领导、高校专家、教科研人员、园长教师等各方人士的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为什么要编制《评价指南》?《评价指南》的定位和价值取向是什么?使用《评价指南》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教师如何运用《评价指南》观察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如何借助《评价指南》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孩子的发展?2020年7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颁布了《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以及与之配套的“操作指引30问”。

采用上下结合的方式所形成的问题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一系列问答的方式,又为广大园长教师理解并正确使用《评价指南》答疑解惑。

《评价指南》提出的“操作指引30问”很有代表性,它启发幼儿园在教研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具备问题意识。同时,问题并非越多越好,选择具有鲜明价值取向的问题、体现普遍典型意义的问题、实践可操作能解决的问题、具有未来发展引导的问题,才能真正为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提供科学的价值指引和实践诠释。

设计问题链,引领教研走向深入

2006年,上海市参与了教育部和课程教材中心引领的“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项目,在完善和重建教研制度、探索教研有效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全市上下形成了共同聚焦园本教研、聚焦内涵发展的良好氛围。但在参与幼儿园的具体教研活动时发现,许多幼儿园对教研活动缺乏系统的思考与规划,导致幼儿园的教研活动难以体现深度。

于是,围绕如何使教研主题更鲜明、教研内容更聚焦、教研流程更规范、教研方法更科学等问题,市教研室启动了“主题教研活动的研究与实践”项目。

项目组设计了“主题教研活动流程与规格表”,包括主题教研基本流程(前期、中期、后期)的关键环节(策划、设计、实施、反思等)要求,以及基本要素(目标、内容、对象、路径等)的规格水平。

通过建立“要求”和“规格”,以主题教研活动流程为线索,我们根据问题的层次形成线性的问题链,梳理了主题教研活动与常态的教研活动有何不同、主题教研活动范式有哪些基本要素、主题教研活动的问题从哪儿来、主题教研的方案如何落实、如何对主题教研的效果进行反思等一系列问答。随后出版了《主题 导航教研》《案例 锚定主题》,成为基础教育各学段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参考。

这一策略对于幼儿园教研的启发在于,要学会用系统的问题观把每一个问题放在整体中考量,用系列问答一步步对教研活动前期、中期、后期各环节的所有要素和规格进行具体阐释。这些问题涉及规范、程序、专业内涵等各方面,清晰地呈现了主题教研的技术路径和质量标准。这种策略方法可以引导幼儿园将教研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借用问题网,助力教师反思实践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启动的“课程领导力”项目组,将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定义为“园长、教师等课程领导者构建课程领导共同体,相互影响并形成合力,在逐步形成和全面落实幼儿园课程愿景和目标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与开展课程实践、发现和解决课程问题,推动幼儿园课程不断优化的力量”。

其中,基于“问题意识”对课程实践持续的反思、探究、优化的过程,是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重要部分。

在《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在生长》一书中,项目组不但回答了实验园是如何发现并提升课程领导力的,还在每个章节最后为阅读本书的教师留下了一系列有待反思的问题:我理解的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什么?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给我的课程实践带来了哪些帮助?从课程领导力的角度出发审视我的课程实践,可以改善的空间有哪些?我的专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围绕幼儿园课程内涵和保教质量这一核心问题,广大教师开启深度的思考与实践,在反思实践中会生发出很多次级的辅助问题。核心问题和辅助问题,以及辅助问题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关系,这就构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问题网。

园长和教师聚焦核心问题开启主动的、开放式的思考和行动,通过课程的反思实践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解决老问题的同时,又会生发出新的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成为幼儿园课程内涵持续不断优化的过程。

这一策略对于幼儿园的启示在于:要明确教研的土壤在现场。在常态化的保教现场发现课程实施中的真实问题,将其中的个性问题及时解答,将其中较为普遍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共性问题筛选形成系列问题。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维结构,通过反思实践可以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内在要素。围绕问题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又为进一步科学规范地开展课程实践提供了参考,也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成果、提高保教质量提供了基本经验。

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开展教研工作,既要善于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审视当下的课程实践,敏锐地发现问题,把握好关键问题,持续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要善于启发教师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育教师养成主动反思实践的能力和习惯。让问题意识伴随教研的全过程,才能使教研真正产生“教育生产力”。

作者:王菁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0-12-14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