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如何帮助孩子融入初中新环境

从原来熟悉的小学进入初中学习,不少孩子会出于各种原因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陌生的校园环境,陌生的同学和教师,一个新的人生阶段,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适应过程。

教师需要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入学适应情况。良好的入学适应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有助于学生全速起航,投入到初中的学习生活中,而适应不良则易造成学习、生活、人际、情绪多方面的困难,甚至会持续影响整个初中阶段的生活。

有不少刚进入初中的新生会出现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比如融入新班级较慢,在校时宁愿去找以前的朋友,也不愿与新班级的同学交流;还有的学生会常常感觉不开心,情绪比较低落。这些情况都需要教师给予关注,以帮助学生更快融入新环境和适应初中生活。

入学适应是学生主动去适应新学校环境的过程,一名初中新生是否能够很好适应初中生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有积极情绪:学生对于初中生活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情绪体验。在校或者谈及与学习相关的事情时,他的情绪体验大多数时候是积极的。

投入地学习:学生愿意调整自身的学习习惯、方法,投入到初中学习中,并达到初中的学习要求。如学生对与学习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在学校能安心学习,课堂上认真听讲,独立、按时、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有恰当的行为:学生了解并能够使用班级和校园中的各种学习、生活设施,了解并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

有和谐的关系:学生与教师、同学能建立和谐的关系,例如能够与教师有积极互动,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一起聊天或者玩耍的朋友。

以上四个部分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共同保障学生良好的入学适应。大多数教师往往更关注学生学习方面的适应,但入学适应远不只是学习方面的适应,教师需要全方位关注学生的适应状况,包括生活方面的适应、人际关系方面的适应等。

初中与小学生活存在多方面差异,包括环境去儿童化、学习时间增加、思维方式转变、人际关系复杂等。适应这些差异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尤其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依赖性强、情绪调控能力差、对环境不满和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来说,他们更易发生入学适应不良。

初中的学习生活更多需要学生自主管理。相比小学教师,初中教师会给学生更多自主权。自主性强的学生会很享受这种自由,但依赖性强的学生则会遇到困难,各方面表现容易出现滑坡,易产生沮丧感。情绪调控能力差的学生一遇到不顺,就容易情绪波动,以消极甚至极端的方式应对,易发生各种行为问题。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初中或班级,他们常以消极的心态和挑剔的眼光审视新环境,更倾向于看到新环境中的负面信息,常常会情绪低落,继而出现多种适应问题。

还有部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入学适应上会表现出很快适应后又出现不适应的现象。研究表明,部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刚入学时面临新的起点,对新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入学适应水平较高。但随着新鲜感逐渐消失,学习压力逐渐增加,各种适应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他们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和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以平稳心态适应初中生活。

和谐的师生关系、友好的同伴关系和良好的班级氛围是入学适应的重要保障,有助于学生内心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建立。消除茫然无助情绪,尽快形成对新环境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是新生入学后至关重要的一课。以下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建立。

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些对学生控制过多的教师往往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关心学生、善于交流的教师则能够获得学生的喜爱,使学生更愿意克服困难、调整自己去适应初中生活。

友好的同伴关系:进入初中后,同伴成为学生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对象,同伴关系成为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友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学生建立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对班级的归属感。

良好的班级氛围:当学生渐渐喜欢上新的班级,有了内心归属感后,就会爱屋及乌,对整个初中生活建立积极情感。

家长参与和角色转换也能有效改善孩子的适应状况。家长在孩子的入学适应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在生活方面提供支持:家长需要配合学校,为孩子在用品、作息和营养等方面提供保障;二是在心理方面提供支持:进入初中后,孩子可能会出现各种不适应和负面情绪,家长需要有意识增加与孩子一对一交流的机会,第一时间发现并安抚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尽快适应。

还有家长自身的角色转换、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够有效提升孩子的适应水平。孩子进入青春期,易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加大孩子的入学适应难度。此时正是家长角色转换的关键期,即从小学时的管理、指导者变为支持、陪伴者,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儿童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1-03-28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