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海外瞭望
  

中法两国深耕教育合作沃土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间,中法两国以“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建交精神为引领,不断夯实双边关系,在核能、航空、文化等领域开创了我国同外国交往的多项第一,让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西方关系前列。2023年11月24日,中法人文交流机制第六次会议正式启动,拉开了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序幕。作为中法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在推动国相交、民相亲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里昂中法大学,到建交以来多次在联合声明中提及的教育合作和发展倡议,中法两国深耕教育合作沃土,共谋发展前景。

“学法语”、“学中文”促进中法民心相通

语言相通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随着中法两国交流的日益深入,两国在语言教学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密切。

一方面,以机构“引进来”的方式,加强两国间的语言和文化交流。法语联盟是全世界最大的法国语言和文化传播机构,也被公认为第一个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在我国,法语联盟最早于1989年在广州建立,发展至今共计16家,其中2家设立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已成为学习法语、了解法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孔子学院则是我国语言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重要教育机构。作为最早与我国开展教育合作的西方国家之一,2005年法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普瓦提埃大学挂牌。截至目前,法国已设立的17所孔子学院和1个孔子课堂,成为法国民众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中法两国还分别将法语和中文教学纳入本国教育体系,以加强语言文化传播。中法2006年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出,确定法语为我国高考选择科目。截至2020年9月,我国开设法语课程的中学超过100所,学习人数超过1万名。在高等教育阶段,截至2020年,开设法语专业或法语系的中国高校数量超过了140所,法国也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将中文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制定实施国家教学大纲。

互派留学生推动中法教育互学互鉴

 

互派留学生是增进两国青年相知相亲、互学互鉴的重要途径。中法两国在2004年和2006年发表的联合声明、2014年发表的《中法关系中长期规划》等文件中,皆对扩大留学生交流规模提出期许。

为促进两国青年流动,中法两国采取了多项切实行动,其中包括了互设奖学金、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留学品牌项目等。两国教育部还于2020年初更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法国高等教育、科研与创新部关于高等教育学位和文凭互认的行政协议》,使中法两国的文凭能够在对方体系中找到对应的同级文凭,从而更好地完善两国学生交流框架。此外,基于该协议,我国高中毕业生无须提供高考成绩即可赴法留学。2023年11月,法国外交部宣布,持有中国或法国硕士文凭的中国学生,只要在法国学习至少一学期,就可获得由法国颁发的为期5年的往返签证。

在两国学生交流框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近10年赴法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呈平稳状态,始终保持在2.7万至3万人次之间,占法国留学生总人数的7%—10.5%。目前,中国仍是法国留学生的第三大来源国。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留学统计,2018年法国来华留学生有10695人,约占总数的2.2%,人数位居来华留学生的第13位。

合作办学开启中法教育合作新篇章

21世纪初,中法两国在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开启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办学之路。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在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然成为两国高等教育合作的一种成功模式,也是传播优质教育的媒介和中外合作的优秀典范。除设立实体办学机构外,两国高等院校还依托各自优势学科或专业,积极探索项目制合作办学方式,共同培养各领域的优秀人才。

近年来,中法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陕西、湖北、云南等省份。在合作主体上,各中法机构与项目以一对一合作为主,即一所中国大学与一所法国大学合作,同时兼有一对多的形式,如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是由中山大学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的5所学校共建。在合作办学层次上,各机构与项目以单独的本科或硕士教育为主,部分兼有本科和硕士教育,少有博士教育。在学历文凭授予上,主要采用双文凭形式,即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即可获得中法双方院校文凭,而一些机构和项目则仅授予学生中方文凭或法方文凭。在合作领域上,工学和管理学是中法高校之间最常合作的两大学科。近年来,两国合作办学领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涉及学科还包括医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等。

随着参与中法合作办学力量的不断壮大,我国于2019年成立中法合作办学发展联盟,旨在组织国内相关单位和主体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协作。为加强联盟内部合作,该联盟已连续3年举办交流研讨会,为各中法学院搭建起共享办学经验的平台。

工程教育凸显中法教育合作特色

进入21世纪,基于实现工业现代化、落实高等工程教育“走出去战略”及深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三大需要,我国积极同具有世界先进工程师培训经验的法国开展密切合作。经过多年发展,工程教育逐渐成为中法两国高等教育合作中最具规模、最有特色、最富成效的领域。

截至目前,两国共合作创建了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多所中法工程师学院。此外,中法诸多高校还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工程教育合作,如中国海洋大学中法卓越工程师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南京农业大学3+2中法工程师班项目等。其中,参与规模较大的两个项目分别是中法4+4项目和9+9项目,前者是由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中国高校合作开展的双学位项目,后者是由法国巴黎高科集团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中国高校合作开展的硕士学位项目。此外,自2021年起,两国每年还会举办中法高等工程教育研讨会,汇集中法多家高校以共同探讨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

中法工程师学院是中法教育合作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引领示范机构。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各学院结合所在高校的优势和资源,系统引入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为我国输送了一批优质的工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各学院普遍实施本科—硕士与预科—工程师相融合的本硕一贯式培养模式,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基础教育阶段和工程师教育阶段。在学位学历授予上,学生可以阶段性地获得中方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及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的法国工程师文凭证书。在培养过程中,中法工程师学院致力于创建跨文化的教学环境,不仅重视中英法三语教学,还注重从法国引入优质师资,建立国际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同时,学院还会为学生提供赴国外学校学习交流的机会。此外,受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的影响,各学院还尤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致力于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如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采用的三段渐进式实习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深刻了解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并能在毕业后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中法建交以来,两国始终坚守建交初心,不断推进务实合作,在诸多领域取得合作硕果。在新国际格局下,中法关系前景可期,中法合作将行稳致远。与此同时,在中法人文交流机制框架的支持下,两国教育合作必将持续焕发出强大活力,而矗立在法国富尔维耶尔山丘上的里昂中法大学也将继续见证中法两国教育合作的丰硕成果。

作者:刘钰 林婉婷 卞翠(作者单位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02-29  09版名:环球周刊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4-03-22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