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文教新闻
  

红色筑梦之旅 点亮青春人生——写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启动之际

  

“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2017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并提出殷切希望。

5年来,全国大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300余万名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参与“红旅”活动,接受思想洗礼、加强实践锻炼。“红旅”已成为一堂集党史教育课、国情思政课、创新创业课、乡村振兴课、红色筑梦课为一体的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有气度的中国金课。

在实践中锻造热血青年

旗帜飘扬,红色耀眼。

不久前,在黎平会议纪念馆广场前,数百名青年大学生齐聚,正式启动2021年贵州高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黎平会议是长征开始后的一次关键会议,为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军事冒险主义错误做了重要的准备。在纪念馆前,凯里学院学生伍樱说:“作为新时代青年,唯有把青春奋斗融入时代主题,把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才能不负时代馈赠,不负人民期望。”

不只是贵州,在宁夏,在广东,在广西……一批批青年学子相继启程,奔赴革命老区,重温红色历程,接受思想洗礼。

党史教育传承,是国家之根、民族之魂。

多年来,“红旅”活动积极探寻和挖掘红色党史与精神传承,学生们从中受到了思想洗礼,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红旅”成为一堂鲜红的党史教育大课、一堂最有温度的国情思政大课。

“作为红船旁的大学生,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青年学子对红船精神入脑入心。”2017年,嘉兴学院成立“初心公益”团队,创新传播方式,通过挖掘嘉兴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船故事。

团队以13位中共一大代表为主要人物,创作了话剧《初心》,并与嘉兴红船干部学院、各级党建培训基地、企业、乡镇、中小学、大学等108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把80分钟的话剧拆分成《五次会议》《转移》《南湖红船》《宣誓》等几个片段,使之适合不同的人群体验。

自公演以来,《初心》已走入52座城市,演出近百场,观众50万人次,成为嘉兴的一张城市名片。

“红旅”活动中涌现的众多优秀项目,以“科技中国小分队”“健康中国小分队”“幸福中国小分队”“教育中国小分队”“法治中国小分队”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团队在城乡社区和老少边区的“红旅”实践,书写出新时代高校学子的使命担当。

在融合中助力乡村振兴

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同济大学“掌上‘智’村——乡村产业振兴一体化智慧服务系统”项目团队已经驻扎多年。

随着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焦点问题。依托同济大学规划学科的优质平台,该团队在黄岩积累实践经验和调研数据,通过案例库、算法库和模式库的一体化打造,形成了乡村产业振兴一体化智慧服务系统,进而解决乡村建设中“干什么”“怎么干”和“谁来干”等实际痛点问题。

青年学子的汗水和智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掌上‘智’村”已与17个县市政府展开合作,线下建成36个工作站,间接带动7000多名返乡大学生、农民工就业。

5年来,“红旅”活动紧扣创新驱动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不断丰富活动的内涵,带动一批像“掌上‘智’村”团队一样的青年学子将创新创业实践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

“项目通过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互换互助,助力建设生态乡村、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南昌大学“珍蚌珍美”项目指导教师胡蓓娟介绍,“优质蚌苗在全国已累计推广30万亩,覆盖7个省份,项目治理水面总面积超过一万亩,涵盖30余个村庄,建立了5个项目示范基地。”

主动联系城乡科技、农业、文旅等部门,征集农产品种植和销售、文化旅游规划等方面需求,开展项目前期接洽、需求沟通,最终签订落地合作协议……大赛搭建框架,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地方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乡亲们高兴地说:“娃娃们的‘金点子’真能变成‘真金白银’!”

第六届大赛“红旅”赛道获奖选手、电子科技大学刘沈厅,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搭建四川省首个公益性“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整合新媒体矩阵资源,让政府、果农、人才和客商市场主体实现一站式无缝对接。仅2020年8月,平台紧急通过线上直播引流和线下平台对接,帮助农户销售葡萄500万斤,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

5年来,“红旅”推动高校的智力、技术、文化资源与企业、投资机构的金融、市场、社会资源精准对接,推动了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国累计组织58.3万个创新创业项目参与“红旅”活动,对接农户近150万户、企业4万余家,签订合作协议4万余项,“红旅”成为一堂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大课。

在奋斗中成就出彩人生

6月11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将在江西启动。

本届“红旅”紧扣“建党百年”主题,弘扬跨越时空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通过上海、嘉兴、井冈山、延安、深圳、雄安六地联动,串起建党百年的辉煌历史。

来自五湖四海,高举“创新创业旗帜”的青年学子,将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使“红旅”成为一堂最有力量的红色筑梦大课。

回顾参加“红旅”的经历,第五届大赛“红旅”赛道获奖选手陈可说:“在‘红旅’的舞台上,大家有着不同的项目模式,但对服务国家有着共同的热情,青春在‘红旅’中出彩,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陈可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现为广州方略乡创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乡建扶贫志愿者服务队团队负责人。他创新建立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乡建模式,已在粤北和珠三角地区70余个村庄付诸实践,并于2019年11月由住建部推荐为全国试点示范案例。

“曾经我的理想是离开家乡,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毕业后我的理想是回到家乡,推动野生黑枸杞产业化,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

2013年从天津商业大学毕业后,黄俊科回到家乡甘肃,深入挖掘黑枸杞的药用价值,研发黑枸杞深加工系列产品。2018年,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争夺赛上,“野生黑枸杞全产业链综合扶贫项目”团队夺得金奖。

夺金之旅为黄俊科的事业发展注入“推进剂”。“野生黑枸杞全产业链综合扶贫项目”为当地提供150个工作岗位,人均年收入突破4万元,黑枸杞深加工产品的批量生产、防风固沙工程同时铺开,黄俊科的事业越做越宽广。

2017年的100多支团队、40余项落地协议,到2020年的20多万支团队、1.9万余项合作协议,“红旅”正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呈现出勃勃生机,一堂最有温度的中国金课正在形成。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红旅”活动把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探索了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新路,树立了新的人才培养观、新的教学质量观。

  

《中国教育报》2021年0611日01版名:要闻

本报记者高毅哲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1-06-15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