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文教新闻
  

人人都有庄稼地、个个都是“好把式”,九亭五小劳动教育接地气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段时间,松江区九亭五小“墨宝果园”里一派丰收的图景,就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丰收的香气。“这份丰收既是农事的收获,也是教育的成果。”该校校长殷海强介绍,自2018年将农事纳入拓展课程后,学校便陆续辟出了“墨宝农场”“墨宝果园”“墨宝花园”“墨宝小厨”“墨宝集市”等劳动实践场所,组织孩子们踩准时令栽种、采摘、制作、品尝、分享,形成了人人都有庄稼地、个个都是“好把式”的特色课程品牌。

农场就在操场边 每班都有责任田

青菜、胡萝卜、甜豌豆……九亭五小里,各种应季蔬菜长势甚好,一片片田地把操场围成了圈。每块田地边都竖着一块责任牌,负责班级、农作物名称一目了然。这圈农田以学校吉祥物“墨宝”命名,农场开辟后由各个班级认领打理,孩子们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自选种植作物,合理实施种植计划。各个班级还增加了农场劳动小岗位,孩子们轮流担任农场管理员,每天浇水、除草、施肥、松土、记录作物生长,负责农场的日常管理。

这个时节,一(6)班和五(1)班的菜地丰收了。孩子们蹲在田间,小心翼翼地从泥土里拔出青菜和樱桃萝卜,择好、理好并装进提前准备的篮子里,运送到距离农场不远处的“墨宝小厨”。从刨地挖坑、埋种栽苗、施肥浇水、扶植盖土直至收获,孩子们全方位体验、了解了蔬果的生长过程。在一轮轮的农事作业中,孩子们在养成劳动习惯、获取劳动技能、掌握劳动经验的同时,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庄稼地里学问多 厨房间里好“食”光

采摘完毕,孩子们又当起小厨师,在“墨宝小厨”大展身手。洗菜、切菜,加点肉末拌成馅儿,一堂包馄饨实操课开始了。折、叠、捏,一个个元宝似的大馄饨便成形了,再下锅、煮熟、装盘,在与老师们分享劳动成果的过程中,孩子们乐开了花。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会定期邀请家长走进“墨宝小厨”,和孩子们一起体验烹饪的乐趣,分享丰收的喜悦。如今,“墨宝小厨”的墙上贴满了学生、老师、家长们共同动手劳动的照片。“学校的农场既是劳动教育的生动课堂,也是培养亲子感情的好场所。”家长们有感而发。

“农场不仅是一个种植果蔬的场所,更是一个‘食’育与劳育相互交融的实践基地。”学校副校长张佩佩说。开出与农场配套的“墨宝小厨”,让孩子们自己下厨,参与烹饪,并且毫不吝啬地把收获的成果分享给同学老师,看到农作物生长的不易,感悟到做菜的辛苦与甜蜜后,孩子们的用餐习惯也正悄然改善。

学科串联成一体 农事体验多元化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小小的责任田,不仅仅是一块劳动教育实践的“庄稼地”,也是多学科教育融合开展的“宝藏田”。

除了种植、管理、采摘、烹饪,“墨宝农场”还成为语文写作教学的真实素材、美术课堂写生的对象。“因地制宜,创新融合。”张佩佩介绍,这几年,学校借助特色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设了一系列校本化拓展课程。例如,“墨宝农场”中,“搭建黄瓜棚”课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植物生长环境、了解藤架功能、优化藤架的搭建;“墨宝小厨”内,“青菜大变身”课程从采摘青菜,到处理菜品、学习炒菜,最后展示菜品、品尝菜肴,带动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快乐。

当然,劳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克服了一些困难。以往,学校每周安排两节自然课,集中参与农事的时间相对有限。“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将农事课程融入课后服务,在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的同时,很好地解决了过去劳动实操时间不够充足的问题。“学校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殷海强表示,接下来将基于校园农场资源,继续创新思想,不断完善方法,将劳动、学科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让劳动教育更接地气。

  

作者:王梅(松江区融媒体中心)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全国学习平台展播/上海学习平台/区级融媒/【菁菁教苑】2021-11-15(转载时图片有删减)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1-11-22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