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文教新闻
  

你关心的两会话题都在这里

如何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如何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如何建设“双一流”高校、地方高校如何释放改革活力、怎样为家长减负解作业之痛、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新时代如何加强劳动教育……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教育报刊社特别推出了2019年“两会E政录”融媒体系列报道,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代表委员们做客“两会E政录”直播间,一一回应。

  

如何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 张志勇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正在为中国教育现代化而奋斗,其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教育现代化大家都在谈三件事:管理体制、治理体制、放管服 。在我看来,放是什么?放权就是给干事的人干事的权利。管是什么?管就是要给干事儿的人保驾护航。什么叫服务呢?服务就是要给干事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这就是我想我们在放管服这个框架下全力推进中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北京中学校长 夏青峰

我个人体悟要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有几点:

第一点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一定是把学生成长作为一个根本的中心,学校的发展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而不是颠倒过来让学生为学校服务。

第二个就是确立一个理念,我们的管理不仅仅是为了控制,管理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每个人的活力,激发每个微小组织的活力。

第三个是清晰几个边界。比如说政府学校社会权利的边界和责任的边界,比如说我们质量标准的边界在哪里,我们安全责任的边界在哪里。这些边界清晰了,学校的工作可能会更好开展,活力会更好体现。

最后一个就是推进多元,一定是分层分类地评价,一定是精准地支持而不能一刀切。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倪闽景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价值观的判断,它十分重要,对于我们整个教育有方向性的指引作用。对于评价而言,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学校、老师,还是我们的家长,都可以有所改进,都可以有所作为。特别是在高考改革方面和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评价,我觉得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韩平

要从根本上解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问题,必须综合施策,要从最高话语权层面端正教育质量观,激励发展新的综合评价体系,也要建立改进的教育评价的工作体系。

给家长减负 解作业之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中校长 李有毅

对于家长为孩子作业焦虑的情况,我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这么几点建议:首先作为教师布置作业需要适度,我们认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第二我们希望老师对学生作业有错误,甚至不是很完美能够充分理解,分析原因找出原因之后帮着孩子度过难关,能够使得他(她)的作业做得比较顺畅。第三我也希望我们的老师既能理解家长同时也要和家长做一个沟通,让家长能够正确对待孩子作业当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很多孩子都有一个过程,学习从一开始不熟悉到熟悉从一开始不能掌握到最后逐步掌握(有一个过程),所以家长不要着急,需要理性对待而不是一出现问题就急躁。这样我们就可以共同把这个问题努力解决。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市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长 赵石屏

关于作业焦虑的问题这里我想给家长一个建议。

我们虽然不是学教育心理学专业的,但是你既然在辅导儿童的作业那么你尽量往专业能力去靠近。比如说为什么百分之九十的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会发火。这个发火就是一种负面的情绪,这就和家长可能不懂教育心理学上有一条原理(有关)。这个原理是什么呢?它研究的是人大脑活动的效果和情绪参与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果表明大脑活动的内容越复杂,它要求参与的情绪越低,也就是说大脑在这个时候绝对不需要某种情绪,(情绪)越低越好,兴高采烈也不好、怒火冲天也不好。所以说尤其是小学的儿童,他们刚刚开始在学习培养用脑的习惯,他们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够(进行)有效果的大脑的活动,也就是说写作业它要有效。他们在学会思考怎么思考,而他们很幼稚,他们可能经常比如说写作文造句可能就卡住了,他不知道下一句下一个字写什么,算题的时候可能就算错了。这个时候家长切记一定不要参与情绪,儿童在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你要提醒他不着急或者说再想想。比如说他题算不出来了,你这个时候不要发火你怎么这么笨呐,或者是面带怒色,一定是要鼓励儿童再想想甚至再想想,即使他还没算出来你还是要说不着急再想想,这个效果是意外的好。这也是一个专业性的辅导技能,希望家长切记大脑活动是需要的情绪参与度越低越好。

新时代“双一流”建设之道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 吕建

学科是大学的基础,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而多元融合的学科生态体系是一流大学可持续发展、学科高峰涌现的一个基础支撑。

双一流建设为中国的大学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南京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推动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为早日建成双一流大学贡献我们的力量。

大湾区:高教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 李清泉

一流的湾区建设需要一流的人才,而一流的人才必须有一流的高等教育相配套。未来在我们国家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当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湾区未来的发展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作为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学校,我们深圳大学也致力于为湾区的发展培养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于湾区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高教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理事长、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 林金辉

大湾区建设教育要先行,对此我有五点认识:

第一大湾区是全国的湾区。全国各行各业都要了解大湾区、服务大湾区。

第二大湾区是人才湾区,一流湾区建设必须要有一流人才,而一流人才就需要有一流的高等教育。

第三大湾区是创新的湾区,大湾区建设是在一国两制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国际先例可循唯有创新。

第四大湾区是开放的湾区,大湾区建设以及大湾区高教融合是在新时代扩大教育开放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第五大湾区是青年的湾区。大湾区建设大湾区高教融合发展必须要为三地的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和机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做教师不容易,做个好教师就更不容易,因为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孩子,他们的丰富性他们的成长性他们的变化性,是世界上无人可比拟的,所以说你要成为一名教师非常非常地不容易。同时做教师很幸福,因为你的对象是如此复杂,你可以不断地观察他们不断地研究他们,你可以和他们一起成长,而且做教师有着暑假寒假,有着属于比较多的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它可以有着很强的专业性,他可以成为一个精神生活非常丰富的人。做教师还可以有助于帮助他的孩子更好地成长,很多调查都表明,教师的孩子往往是成才比例较高的孩子,所以我们希望最优秀的人才能够走进教师队伍。中国教育的希望就在于我们最优秀的人才成为教师,所以教师是一个值得我们用一生的精力去好好修行的职业,教师也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一个职业。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 刘希娅

因为是老师,孩子们的纯真带给了我们生命的纯净,孩子们的多样性让我们的生命富有挑战性,孩子们的成长给我们的生命赋予了与众不同的意义和价值。教育即影响。世界上没有哪一份事业能够像我们这样通过影响孩子去影响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世界的方向和未来。所以让我们一起享受这样一份事业,在这一份事业中让我们去尽享因为孩子、因为教育带给我们的,与众不同的不可替代的生命意义所在。

地方高校如何释放改革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 熊思东

一流大学建设的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地方性大学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遇和平台。地方性大学在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唯有明确自己的定位,凸显自己的特色,走好以质量提升为核心,走好内涵式发展这条道路。我觉得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地方大学一定是大有作为的。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 沈满洪

不同类型的大学有不同的一流(体现),作为地方高校同样也要树立一流的办学的目标。那么怎么来实现一流的办学目标呢?

我们办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追求创新,在办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彰显特色,没有特色的大学是不可能成为一流的,一流的大学往往是富有特色的。在办学的过程当中地方高校一定要敢于改革创新,因为地方高校往往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在这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扫除学校发展当中的一些体制性的机制性的障碍。

新时代如何加强劳动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教育厅厅长 李和平

我认为进入新时代之后,劳动教育作为我们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常重要。全社会都必须要关心、研究、支持、服务着劳动教育这么一个过程。我想有了很好的劳动教育,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目标引导之下,我们中华民族的青少年一定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新时代我们会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 柳夕浪

我觉得在劳动教育当中家庭要发挥一种基础性作用,注重对孩子的劳动习惯的日常养成教育。我觉得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的主导性作用,要把课开起来,注重劳动教育的一些基本制度的建设。我觉得社会要开放劳动场所,为学生劳动设计创造更多的机遇和条件。我觉得科研部门教科研部门还要加强劳动教育的研究,要对指导学校和老师对劳动活动科学的设计,使劳动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育人的作用。

对口支援如何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程建平

未来的对口支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以达到“治本”的目的。所以,我希望国家能认真研讨过去20年对口支援的经验。然后,拿出一个新的、更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对口支援的任务,从而使得我们这一项制度的优势,能够发挥得更好。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 刘仲奎

对口支援工作,对西部高校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更多的、类似对口支援这样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支持西部高校的发展。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尧德中

每一次人类的技术进步,都是为了提高效率的。

每一次人类的技术进步都会淘汰一部分人,同时又会创造新的机会。

新的机会有利于那些能够利用最新技术的人。

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教育中单调重复的训练很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将发挥独特优势,在道德教育、情感培养、个性化发展上做的更多。

教师,应该顺应“智能+”时代的变化。

教师,应该利用好人工智能,带领和陪伴我们下一代学生发展得更好。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办公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黄荣怀

智慧学习环境研究的是以环境来改变和塑造人的行为。

人工智能作用的场域,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场所中。

“数字鸿沟”是因为经济适合发展的条件所限,硬件达不到条件,优质资源就带不进来。

“数字使用鸿沟”是同一地区的两个不同学校和班级,可能因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

人工智能环境的合理作用,将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些鸿沟。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19-03-09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