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文教新闻
  

一所没有垃圾桶的学校


“垃圾桶去哪了?”几乎每一个走进湖南省华容县马鞍山实验学校的人,都会有此一问。

“我们学校没有垃圾桶。”校长周艳说,学校2014年拆除了校内所有垃圾桶,同时设立“绿色中转站”,实施垃圾分类回收。

2.3万平方米的校园,2000多名师生在这里工作、学习、生活,看不到一个垃圾桶,也找不到一片废纸屑,如何做到的?

答案有二。

一是做减法。最先被减掉的,是垃圾生产大户——学校小卖部。从前课余,孩子们最爱逛小卖部,各种吃的琳琅满目,连带的,校园里四下散落的包装袋也是花花绿绿。一边是一年几十万元的收益,一边是无法杜绝的各种垃圾,怎么选?周艳力排众议,“拆掉小卖部”。

接着,允许学生外带零食进校园的“福利”也被减掉。学校倾力打造食堂,请来家长义工监督陪餐。孩子们吃饱吃好了,零食们自然没了市场。

没了零食的校园,垃圾产量急剧下降。原来一天就有两车垃圾,现在,三天才能凑足一车!垃圾少了,周艳的想法却多了。孩子们在校园里是不再乱丢乱扔了,可走出校园呢?长大成人呢?面对不是自己丢的垃圾呢?

还得做加法才行。

上学自带垃圾袋,是第一道加法。垃圾桶被拆掉后,学校向全校师生免费发放纸质卫生袋,用来装那些无法分类回收利用的垃圾。装满后,再送到垃圾站统一处理。

教学生学会分类处理垃圾,是第二道加法。学校鼓励孩子们将废旧电池、牛奶盒、塑料瓶、废纸等分类收集整理,每周五以班为单位送到“绿色中转站”。“比一比,看哪个班回收的垃圾最多”,成了德育处的评价指标,激励孩子们主动将垃圾分类。同时,联系废品站收购孩子们回收来的垃圾,所得现金存入账户,帮助结对学校建设班级图书角。

做“变废为宝”的创意小公民,是第三道加法。热闹的春节,还有热闹的“红包”制作大比拼:红灯笼、红鞭炮……孩子们总有创意无限;炎热的夏天,喝过的饮料瓶、捡到的啤酒瓶盖存下来,麻绳一穿,就是风铃一盏。

建家长课程资源团队,是第四道加法。故事妈妈讲的是卫生习惯,科技爸爸带来环保理念,警察叔叔介绍食品安全,检察官阿姨提醒远离食品危害。

做了这么多加法,如果还有不爱卫生的“小花猫”怎么办?学校适时推出了“国王与天使”全学段融合帮扶活动,卫生习惯好的孩子当“国王”,认领需要帮助的“天使”;“天使”们则认领需要打扫的卫生死角,确保学校洁净无盲点,是他们的职责。

地处城乡接合部的马鞍山实验学校,拆除垃圾桶已有3年。作为岳阳市首个启动“国际生态学校”创建的单位,他们在今年2月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国际生态学校”绿旗。(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7-10-11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