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访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


 ——访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

   转变考试观念需要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CFP供图

  理清考试与评价的观念问题

    记者: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国高考、研考、成考、自考等教育考试参考人数达4000万人次。毫无疑问,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考试大国,考试涉及到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考试是高利害的事情,自然会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正因为如此,它受到的批评和责难也越来越多,就高考来说,有时这些批评和责难甚至超出了考试本身的范畴。

    戴家干:这说明考试尤其是高考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今年是恢复高考30年,这不是简单恢复一个考试制度,而是社会公平公正的重建,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的反应不仅涉及到考试,还涉及到评价,以及考试与评价的关系。当前,在考试与评价的关系上存在认识不清、相互混淆的问题,这集中反映在观念和实践两个方面不能区分考试和评价的不同功能及不同的操作方法,主要倾向是以考试代替教育评价。应该说,以考试代替评价的现象是我国教育评价机制缺失的表现,其直接后果是以应试方法取代教育过程。

    记者:考试的功能是对实现教育结果的考查,不可能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所有表现都加以考查。以考试代替教育评价,以应试方法取代教育过程导致的后果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这种现象不利于基础教育改革和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不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改革的成效。

    戴家干:因此,必须逐步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要建立教育评价机制,首先要从观念上理清考试与评价的关系问题。

    以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首见于我国古代。《尚书》记载:四岳举鲧治水,帝曰:“异哉!试可乃已!”四岳举舜嗣位,帝曰:“我其试哉!”这就是我国有文字记载考试现象的发端,其中包含了考试和评价双重意义,也就是说,在考试的初级形态,考试与评价并无明显区别,因为当时的社会分工并不需要二者具有截然不同的操作标准,但是不能说其就没有评价的含义,事实上,在这一时期,评价的观念蕴含于考试观念之中,评价的操作包含在考试的行为之中。从考试与评价的功能上看,考试是即时性的,而评价是过程性的,先有考试,由考试引发评价,进而考试与评价形成不同体系,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过程。

    就考试而言,不是有了学校教育才有了考试,早在学校出现之前,考试就已经存在,它是直接发生于人们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一种现象。当需要对人的行为进行了解和比较的时候,就产生了考试意识,当需要用某种观念和方法对人的能力或特点进行评价的时候,就出现了考试标准;当需要对考试标准进行社会性管理的时候,就出现了考试制度。如果说考试是古代社会的产物,那么评价就是近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因为社会的分工需要建立不同领域的区分机制,而区分标准则直接来源于对工业产品和生产秩序的评价。同样,对教育的评价体系也产生于这个时期,此时考试作为学业评估的方式则被包含在整个教育评价的体系之中。

    归纳起来,考试与评价的区别是:考试主要的是侧重于测量的技术,侧重于对个体和某个群体的结论性评价,而教育评价更多的是反映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的评价标准,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状况的认识程度和有关部门的操作水平。理清了考试与评价的区别,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当前存在的以考试内容规定教育内容、以考试的状况评估国家教育状况的弊端,就会意识到建立教育评价机制的迫切性,因而也就找到了我们由此前行的基点。

    记者:另外,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当教育评价面向某个群体和个体时,它需要收集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发展状况并予以科学评价,同时这种评价应与考试有机结合来全面评估学生?

    戴家干:现代社会当然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事实上这也是当代重要的教育和评价理念。现在的问题是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对教育过程和教育对象进行有效评估,到那时,考试就一定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现在这种唯考试马首是瞻的现象并不正常,实际上也是对考试的损害。当今,世界上不少著名的考试机构参与了一些大型的国内和国际的评价项目如PISA,TIMSS,NAEP。在这些评价项目中,考试内容不只是来自于教材,更注重来自于现实生活,所测量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学生的能力。测试中收集的数据信息,不仅涉及智力方面的,还包括认知、态度、情感方面的内容,甚至还有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情况,通过这些方面评价教育教学,评价学生。

  一个好的考试要考出人的长处

    记者:你在2006年全国高教学会自考分会上提出了一个观点:一个好的考试要考出人的长处,我对这个观点很感兴趣。为什么说一个好的考试要考出人的长处?

    戴家干: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个性化的,受到社会、家庭、遗传、环境、兴趣及努力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潜质,擅长文科还是擅长理科,将来适合从事哪种职业,向哪个方向发展最有前途?一个好的考试,要能够把这些特征性的东西描述出来,并予以引导,鼓励其发展自己的特长,即马克思所说的“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是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重要的一方面。这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国家的建设、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来说,什么是最佳人力资源的组合,就是使人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我们比较一下国外教育发达国家的考试,就会发现,国外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是考人的特长。如美国总统布什上台后制定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提出必须使各个年级的学生尤其是15岁年龄段,通过测试提高其能力和素质,鼓励每个人发展自己的特长。而我们的考试是单一的选拔功能,是挑错考试。在这种考试观指导下,多数人考“糊”了,只有少数人通过。目前,新课改要求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怎样才能在考试中予以实现,值得下大气力研究、探索和实践。(待续)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03-29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