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段力佩:坚韧不拔的教育改革家(2)(图)


 

 

锐意改革,硕果累累

  1950年,段力佩被委派到育才中学担任校长,怀着勃勃的创造欲和神圣的献身感,他踏上了育才的土地。从那时候起,历史已为他安排好,他这后半辈子的事业、理想、生命将紧紧地和这所中学联接在一起,再也解脱不开了。他在殚精竭虑,为新中国培育大批栋梁之材。他明白:中华的腾飞,中华的振兴需要教育事业的崛起。段力佩开始了这种拓荒。他谢绝了领导上分配给的公寓房子,宁愿举家蜷缩在学校楼梯下一间仅十平方米的盥洗室里。每天清晨,他从小室里步出,做几节自己编排的自由体操,用冷水沐浴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去。校长办公室一般是找不到段力佩的。他无一定行踪,教室里,教师办公室内,操场上,都会闪现他的背影。然而更多的是,他巡回在教学楼的走廊上,留下一串串教育改革者探索的足迹。

  他漫步在教室楼的走廊上,及时汲取各种信息,他和任课教师商量教学上的问题时,会提出十分具体而中肯的意见。他和外语教师商榷时态的教法时,会指出刚才课堂里什么地方他讲得不够生动,什么地方可以多举些例子;他和语文教师商榷古文的教学,会指出刚才课堂里他哪一个字义解释得不够准确,哪一篇课文的阐述可以深化……老师惊讶了:"段校长,你没有听我们课呀!"他会笑笑掸去老师袖口上的粉笔灰,轻轻地说:"我不是常在走廊上走吗?"是啊,走廊,教学信息的汇总地。作为一名校长,他懂得教师的心理,轻易不坐到教室里去听课,他知道这会分散教师的注意力。尤其对一些青年教师,更可能增加他们的紧张情绪,影响教学效果。然而一旦坐进课堂听课,他会毫不客气,当场评判。

  一次一位从国外留学归来的育才毕业生去探望段力佩。段力佩问起他在大学学习的情况,这位学生诚恳地说:"段校长,育才的老师在教学上花了不少功夫。但我们这些学生在大学里自学能力却比其他中学毕业生差。"

  段力佩忙问:"什么原因?"

  "我们育才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师上课满堂灌,让学生自己琢磨、思考比较少。因此培养了学生的依赖思想,使育才的学生自学能力不及其他学校的毕业生。"

  是啊,如果再沿袭陋习,不力破陈规,人才就出不来,终于,教育改革的劲风开始在育才校园吹起来了。

  教改首先从数学课开始。段力佩起用了一位刚分配到育才的大学毕业生,亲自和他商量教学方案,教学步骤。他一改在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的风气,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教师再循循善诱,这一堂课使一些坚持传统教法的教师大开眼界。教学改革在教学教研组蓬勃开展起来。接着,段力佩又决定亲自给初一年级上一堂数学课:"段校长要亲自上课了!"这消息不胫而走,大家都想来看一看,听一听段力佩是怎样在数学教学上改革的。未上课,教室里已坐满了听课的教师。上课铃响了,段力佩夹起讲义,从容地走到讲台上。他先用十分钟言简意赅、条理分明地讲述了新课内容。然后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对不理解的地方再启发引导。到了下课前二十分钟,他拿出事先拟好的十道题给同学们做。下课铃响了,几乎大多数同学都已完成那十道题。这一节课完全达到预期效果。段力佩接下来又到外语、物理、化学等各学科上课,亲自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教师们一起摸索出各学科的一些教改方法。对育才的教改,段力佩用十六字来概括总结:紧扣教材,边教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不久,育才的教改经验首先在《人民教育》上发表了,接着《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都以头版头条的显著地位报道了育才的教改探索。育才的教改经验很快地全国中学界普遍推广,育才也随之闻名遐迩.

  段力佩是教育战线上一个改革家、实干家。他善于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然后又去寻找新的矛盾。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决定他在改革的道路上永远不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50年代初期,我国教育界刚摆脱了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的教育,在向苏联学习,也带来全盘苏化的弊端。教育界大张旗鼓地推行凯洛夫教育法。段力佩接受这一新鲜事物,兴致勃勃。然而就在教育界拼命升温的时候,他却刹车了。他看到这个教育法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并完全适合我国中学教育的实际。他想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教育法。他亲自兼课,和任课教师一起探讨教学改革,亲自掌握第一手材料。他用十六个字概括育才改革的思想:学习教材、边教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这一改革经验和成果迅速在全国中学界推广,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恢复,段力佩又采取一系列教改措施,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治能力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出发,将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变革。课堂内采用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形式,大家说说、议议、练练、讲讲,通过评论进行对知识的探索。试验获得累累硕果,育才学生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不追求升学率反而提高了升学率,进入大学的育才学生,受到各大学教师的普遍赞扬,认为这些学生自学能力强,善于发挥创造性思维,育才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明显提高,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的平均数,超过全市和全国的中学生平均数,在事实面前,人们不得不佩服段校长的远见卓识。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04-09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