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人民论坛:在中国,青睐“教师”的究竟是哪些人?


 
作者:武少民 
     
 

  为何“最有才华的学生”不愿意到学校执教?责任不在教师,而在于社会的整体环境较为浮躁,较为急功近利

  当前,推行素质教育虽是大势所趋,却也举步维艰。培养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仅靠增加课时、办培训班等难以奏效,只有调动起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盘活素质教育这盘棋。过去,我们都过分重视学生和家长的作用,对教师的因素有所忽略。而事实证明,素质教育更需要有优秀的人才来推动。正如春节之前,温家宝总理在东北师范大学视察时所说的,要“把最有才华的学生培养成教师”。

  当前,许多优秀的学生不愿意从事教师行业,西部地区和基层教师力量尤为薄弱,不仅外地大学生不愿到这些地区执教,即使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学子也退避三舍。据报道,某县一中校长称,他所在的学校,近10年中高考成绩排前100名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人报考师范;而且大学毕业后,这些学生也没有一个再回县里执教。另据北京某重点大学一毕业生介绍,他们班共40个人,毕业之后,有38人留在了北京,但没有一个人做教师。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虽普遍面临就业难题,但鲜有大学生把教师当作首选职业。前来学校求职的不乏硕士、博士,但其中优秀人才欠缺,学校纵使求贤若渴、虚怀下士,也难以把“最有才华的学生”网罗门下。为何“最有才华的学生”不愿意到学校执教?责任不在教师,在于社会整体环境较为浮躁、急功近利。

  当前,“强者恒强、弱者积弱”的就业格局并没有改变:政府公务员考试依旧炙手可热,无论大学生还是社会人士普遍对公务员考试“青睐有加”,年年攀升的报考人数就是明证,有的职位甚至达到4000:1的水平,令人叹为观止;外企及国内知名企业招人时一掷千金、财大气粗,有的企业甚至直截了当地问求职者开价多少……在这种“职场文化”的浸淫下,在名与利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下,谁还会青睐虽衣食无忧却也发不了大财、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教师呢?笔者家乡所在县城的老师,稍微优秀些的大多已跳出教育行业,“晋身”政府公务员或其他事业单位,如果谁踏踏实实当教师十多年,甚至会有人认为这个教师没什么本事。试问,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又怎么会有“最有才华的学生”去主动选择教师岗位呢?

  教育关系一个民族的未来。有了优秀人才作为支撑的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国家振兴的中流砥柱,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前提。我国推行“科教兴国”的目的也在于此。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吸引“最有才华的学生”加盟教师队伍,把教师真正当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成一个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必须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尊重教师、尊重教育,一个国家和民族才有振兴的资本和根基。我们周边一些国家的崛起,已经充分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也是古人治国智慧的精华浓缩。

  感动于一位中学教师说过的话:“一位合格的教师,就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是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希望我们所有的教师,都能成为一盏明灯,照耀学生人生的征途;希望社会给予老师更多的关爱和尊重,希望“最有才华的学生”能够热爱教师职业。如此,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人民论坛》 ( 2007-03-15 第六期 )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03-21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