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海外瞭望
  

汉语加速冲击世界 孔子学院向西大跃进


 
作者:涵宇

 

来源:中国教育报

       

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是件大好事

 

——海外孔子学院建设跨越式发展综述

 

 

  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书法课。(本版照片均由国家汉办提供)

 

  2004年6月15日,塔什干。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第一所孔子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孔子学院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2007年1月31日,北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来华访问的葡萄牙总理若泽·苏格拉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出席了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至此,全球启动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已达128所。

  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对汉语国际推广做出一系列重要批示和指示,指出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是件大好事。目前,孔子学院建设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顺应了各国要求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潮流,促进了中外教育和文化交流,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欢迎。

  孔子学院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亚洲46所,欧洲46所,北美洲26所,非洲6所,大洋洲4所。国内51所高校参与了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国外承办院校和机构达126所。

  汉语,世界呼唤的流行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交往日益广泛。汉语,作为了解中国和与中国交往的重要工具、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正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受到外国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和广大民众的重视。在许多国家学习汉语已经成为把握机会、掌控未来的必然选择。英国BBC今年2月7日对有关国家的汉语学习热进行了详尽报道,醒目的标题是:“都来学说中文吧!”

  在美国,公立中小学2004年只有200余所学校的2万名学生学习汉语,到2006年已分别达到了600多所、5万人。据美国有关机构统计,还有2400所中学希望开设

  AP中文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在去年召开的美国大学校长“语言峰会”上,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启动“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加紧培养美国的外语人才,95%以上的学校首选开设汉语课程。

  在欧洲,2001年至今,英国教育技能部和英国文化委员会联合汇丰银行等财团投入巨资,设立上百个英国中学生汉语学习奖学金、资助在华招聘数以百计汉语教师等汉语教学项目。德国约150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选修课程或者汉语兴趣班,50多所国立名牌大学开设了汉语专业。法国11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小学学习汉语的人数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希拉克总统说,学习中文“是对未来的一个极佳选择”。

  在亚洲,学习汉语的热潮更可以用“喷涌”来形容。日本200万人在学习汉语。韩国也“汉风”劲吹,汉语学习人数超过100万,现有的142所大学全部开设了汉语课程。韩国教育部还计划今年在全国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印尼计划在全国8000多所中学开设中文课程,目前,1000所中学已经正式开课。在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常常“爆满”。泰国教育部计划在五年内让至少30%的高中生获得学习汉语的机会,汉语已成为与英语同样重要的外语。

  在南美洲,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等国已逐步将中国语言文化教学列入了大学课程甚至学位课程。秘鲁的“Juan23”学校规定中文是全校3000名学生的必修课。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中文课程首次招生时,设50个名额,却有800人报名。

  在非洲,学汉语、用汉语渐成风尚,汉语教育成为中非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利比里亚大学学生自发成立的汉语协会致函我驻利大使,表达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强烈愿望,并代表3000余名校友请求中国政府在利尽快设立孔子学院。在阿尔及利亚,很多青少年已坚持数年自发地寻找学习场所,聘请中国在阿公司的工作人员自编教材、授课,强烈希望我在阿建设孔子学院,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汉语的条件。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的25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国以外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近4000万。

  美国大学理事会主席卡珀顿大声疾呼:“今天,到了人们讲汉语的时候了。”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面对世界范围内汉语学习的巨大需求和国际语言推广的激烈竞争,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借鉴英、法、德、西等国家语言推广机构的经验,从2004年开始在海外支持设立了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公益机构,并以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命名,称作“孔子学院”。

  孔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提倡国家、民族,人与人之间要以团结互助、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为最高境界。经过数千年的熏陶,这种和谐理念已深深根植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孔子学院不仅是汉语学习网络的中心基地,深化中外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更是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当地社会不仅把它作为学习汉语的场所,而且作为近距离了解当代中国的窗口,作为与我国进行教育、文化、经济、贸易等交流合作最前沿、最方便的平台。

  古老的智慧被赋予了新时代的使命。发展多元文化,实现各民族和谐相处,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共同期盼。孔子学院从一诞生,世界各国就纷纷提出开办申请,来自全球各地的函件、报告如雪片般飞来。从2004年到2006年年底,国家汉办已收到来自全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400余家的申请。

  国家汉办加班加点在严格履行审核程序的同时,缩短审批周期,调动一切资源为孔子学院提供尽可能周到细致的服务,但是仍然难以满足急剧增长的需求。

 

  国家汉办现有工作人员不到50人,全年运转文件多达5500多件,接待来访4000多人次。面对来自海外庞大的申请审批、教学服务、来访接待等繁重事务,人手远远不够。在业内,人们都知道“在汉办,加班是正常的,不加班反倒不正常。”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汉办加班达79200小时,相当于全体工作人员多干了一年。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方圆大厦是国家汉办的临时办公地。每天半夜后都有出租车司机在大厦外等候。司机们说,他们经常晚上一两点钟搭载汉办的工作人员,“有时候凌晨4点还能够拉到客人呢。”

  2006年7月召开的首次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吸引了包括来自五大洲36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知名高校校长、孔子学院负责人及100多位驻华使节等在内的代表550多人。美国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院长贾楠说:“在孔子学院这个崭新的走向普通民众的世界性平台上,我们成了伙伴。”日本立命馆大学校长长田丰臣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孔子学院就是接触中国文化的一道大门。没有文化的交流与人民的互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有丰硕的收获。日本的孔子学院将成为日中关系的基石。”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席格伦认为:“西澳大学孔子学院的办学使命是增进澳洲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加强西澳与中国及全球华人社会的紧密联系,成为21世纪协调和促进各种中国活动的国际中心。”

  国内高校把举办海外孔子学院看作是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的绝好机遇,纷纷提出合作承办孔子学院的申请。不少学校把合办孔子学院作为“一把手”工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大学有义务和责任承担文化传播和推广工作,“人民大学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综合型大学,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举办孔子学院就是一项具体措施。”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说:“大学不仅应当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应该致力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与发展。孔子学院是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中国大学传播中国语言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的一种新形式”。

  过去的一年里,全世界平均每4天就诞生一所孔子学院。雨后春笋般成长的孔子学院得到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成为报道中国情况的热点话题。几乎每天在世界各地的主流媒体上都能看到听到“孔子学院”(ConfuciusInstitute)。虽然有敌对势力的恶意曲解和一些媒体善意地对孔子学院初创时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批评和建议,但是国际舆论的主流充分肯定了汉语国际推广和孔子学院建设对推动文化交流沟通,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重大意义。《纽约时报》2006年1月11日刊登了题为《中国的又一热门出口品:汉语》的评论,引用专家的话说:“中国当局正在利用汉语文化来创建一个更加温暖和更加积极的中国形象。”《华尔街日报》2006年9月1日发表的《汉语推广热全球》一文指出:“中国政府的汉语推广战略的高明之处在于:推广教育和语言有助于加深外部世界对国家的了解,是扩大一国影响力的最有效途径。战舰能让别国人民暂时臣服,而让他们理解你的语言却能使大家成为朋友。这个主意真的很高明!”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对伊斯坦堡孔子学院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孔子学院不仅可以促进中巴教育交流,而且还可以促进中巴在文化、科技、艺术和经济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007年1月17日下午,美国芝加哥市政府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芝加哥市市长戴利向媒体宣布了中国国家汉办向芝加哥公立教育系统中国语言和文化项目赠书的消息:国家汉办向芝加哥公立教育系统捐赠了2000套《快乐汉语》和5000套《汉语乐园》。这是芝加哥市在外语教学历史上收到的最多的一批赠书。戴利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强劲,已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美国人民应该更加关注、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当有记者问:“你从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得到这么多赠书,有没有顾虑?”戴利干脆地说:“我没有任何担心和顾虑。倒是希望我们的联邦政府也能像中国政府这样来支持我们的中小学外语教育。”

  2006年8月初,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国际问题专家约瑟夫·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中国的‘软实力’近年来提升很快,采取提升‘软实力’的政策对中国而言是明智之举。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这也是‘软实力’的一种具体体现。”

  孔子学院把汉语带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论指出:“孔子学院的意义犹如法语联盟、德国的歌德学院和英国文化协会。孔子学院发展迅猛,其他任何一个国际机构都不曾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2006年12月上旬,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在北京召开常务理事会议。来自中国、美国、法国等7个国家的代表认为,一年多来尽管“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速度非常惊人,但是由于孔子学院加快了建设布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效。德语区汉语教学协进会会长柯彼得说:“孔子学院的发展令人欣喜,使外国汉学家们一生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2006年4月29日,内罗毕。正在肯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胡锦涛主席在接见内罗毕孔子学院的全体师生时,高兴地与他们一起唱起了《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

  成功合作就是质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孔子学院建设。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对孔子学院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孔子学院建设要“统筹规划,扎实推进,力求开办一所就办好一所。”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利用出访机会,视察孔子学院建设情况,出席孔子学院合作协议签字或揭牌仪式。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孔子学院建设的一系列指示,体现了促进国家和谐、世界和平的精神,让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其重要部署之一。为此,国家汉办以承办国对中华文化的迫切需求为依据,以满足承办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渴求为出发点,合理布局、积极稳妥的推进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建设。在每一所孔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中,以当地的一所大学或社团为依托,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汉语学习的课程,通过图文并茂的纸质和声像资料向他们展示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为满足当地中小学学生的需求,积极为当地培训中小学校的汉语教师,为中小学生开设汉语课程;同时,孔子学院融入当地的社区生活,为社区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形成孔子学院与大学、中小学和社区的和谐发展的格局。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均衡建设与发展,既调动了国内大学的文化资源,也调动了国外的文化资源共同承担起传播中华和谐文化的重任,架起了各国人民了解和平崛起的中国的语言之桥、文化之桥、心灵之桥,让和合的理念走进各国民间,推动构建和谐世界与人类的持久和平与可持续的发展。

  孔子学院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个由众多部门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群策群力,为孔子学院建设付出了极大的热忱和心血。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财政部、国侨办、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国家语委从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侨务、外事、文化等相关部门踊跃参与,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为孔子学院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质量是孔子学院的生命线。办学之初,教育部部长周济就提出,要珍惜孔子学院这个宝贵的品牌,高度重视海外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孔子学院的规划和建设,必须认真考虑和全面衡量申办者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加快建立孔子学院的教学质量认证标准,建立和完善孔子学院质量评估和质量保障体系。要求每一所孔子学院都要坚持质量为本,树立全心全意为学习者服务的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以质量和服务来求得发展。同时,要坚持科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良好的管理制度。

  国家汉办在广泛听取各国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孔子学院章程》、《孔子学院中方资金管理办法》等管理规章以及各类合作协议的标准文本,从管理制度上给予孔子学院办学质量以保证。

  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在严格遵守国家汉办管理规章的前提下,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和合作模式:既有不同层次的孔子学院、孔子学校,也有孔子课堂、汉语中心;既有授权特许经营、直接经营方式,也有主要由外方负责,实行理事会制度和院长负责制,中外双方共同管理的模式。孔子学院没有机械照搬歌德学院等政府与政府的单一合作模式,而是独具一格,灵活多样:一是和大学、中学合作;二是和企业合作,如清华大学与汇丰银行、伦敦经济学院等公司和院校合办孔子学院;三是与政府或社团合作,如与芝加哥公立教育局合办的芝加哥孔子学院、纽约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等。

  目前,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因国、因地、因校制宜,紧密结合当地的汉语学习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在所在的国家和地区扎根开花。2006年底对40所已报来工作总结的孔子学院办学情况初步分析发现,虽然大多数孔子学院平均运行时间不到半年,但都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汉语教学、文化商贸交流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其中34所孔子学院共开设汉语课程264门,平均每所8门;36所孔子学院举办的汉语培训,培训人数达88830人(次)。此外,仅30所孔子学院开展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就吸引了19.17多万人(次)。

  美国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由该校校长亲自担任,为来自7个不同学区的2000多名高中生开设汉语课程。

  英国到2006年底已与中方合作设立7所“孔子学院”。各学院立足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推介,注重办出特色。伦敦孔子学院侧重对英中学汉语师资培训;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侧重介绍中国文化;伦敦商务孔子学院面向企业的高级白领开设商务汉语教学课程。

  位于加拿大温哥华市中心的BCIT孔子学院以“贴近市场、因应需求、面向主流”为办学特色,培训中文教师,并在旅游、能源、环保、体育等领域为专业人员提供汉语、中国市场、对华商贸实务等全方位培训。

  日本已设立的6所孔子学院,也都根据自身优势和当地环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文化活动。立命馆大学孔子学院在中文教学方面先后开设了“旅游中文”、入门及中级汉语课程,举办了中文演讲比赛、海外咨询留学会、汉语教师短期培训等活动;开办了以中日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月度文化讲座等。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注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开办了汉语学历教育特别课程,学生在孔子学院强化学习一年后可直接进入樱美林大学二年级学习。爱知大学孔子学院设置了不同时段、不同难度、面向不同群体的讲座课程,2006年共开设讲座79个,培训学员1340多人,成为全球培训学员人数最多的孔子学院。北陆大学孔子学院除了负责本校3000多名学生的汉语必修课教学外,还辐射本地区的中小学,积极向石川县内高中派遣中文教师,帮助他们开设汉语课程。

  泰国孔敬市是泰国蚕茧丝主要产地。2006年孔敬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后,来自中方合作院校西南大学的中方教师除了中文教学外,还牵线搭桥,利用西南大学设有蚕学和生物技术学院的优势派出技术人员到泰国帮助指导蚕茧丝生产。针对泰国汽车和摩托车消费量巨大的市场情况,孔敬大学孔子学院还规划在孔敬地区举办中国重庆工业展览,邀请重庆的汽车、摩托车生产厂家展示最新产品,以图打开泰国市场。

  孔子学院建设得到了合作各方的大力支持。法国普瓦提埃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2005年10月在与南昌大学合办法国第一所孔子学院时,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一次就投资150万欧元兴建了办公楼,为孔子学院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墨西哥,已开办的5所孔子学院也都初具规模,所有承办大学都为孔子学院配备了教学和办公场所。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典范,孔子学院闯出了一条“诚信合作,互利双赢”的新型办学之路,为中国教育和文化走向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经验。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副院长首次用中文转播全美大学生篮球比赛,引起轰动。

 

 

 

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学员表演匈牙利版茉莉花。

 

 

 

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中国知多少”知识竞赛赛场。

 

  探索者的路从来不平坦

  世界性的“中国热”迅猛升温,催生了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又促进了全球的“汉语热”,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品牌。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最近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纷纷效仿,日本首相安倍宣布,近期计划在本土之外建100所日语中心,韩国文化观光部提出要建100所传播韩语的“世宗学院”,印度要大力发展“甘地学院”。面对当前世界各国在“软实力”上的竞争,我们必须顺势而为,抓住机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继续加快孔子学院建设步伐。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孔子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困难和问题。譬如,如何使孔子学院真正成为汉语推广高效有序的办学实体,有待于不断探索和实践;与外国语言推广机构相比,汉语国际推广机制尚不完善,孔子学院的市场运作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缺乏国际化,缺乏贴近国外学习者生活、思维和习惯的教材。

  2006年7月4日,在全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陈至立强调,要解决汉语国际推广和孔子学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树立新的汉语国际推广观,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六大转变”。

  一是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汉语国际推广的转变。过去基本上是少数高校针对来华留学生开展汉语教学,办学规模和服务层面远远不能满足海外各类人群学习汉语的需要。今后要把单一的对外汉语教学转变到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把推广内容拓展到语言、文化、经贸、旅游等诸多领域,把推广对象扩展到所有想学习汉语言文化、想了解中国的人群。

  二是从“请进来”学汉语向同时加大汉语加快“走出去”力度的转变。汉语国际推广的市场主要在海外。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在海外大力发展孔子学院,大幅度增派出国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加大对当地汉语教师培养培训的支持力度,为当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海外汉语学习者提供便利的、多样化的、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三是从专业汉语教学向更注重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教学的转变。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多局限于专业人才培养,忽视了更多非专业性、大众化的汉语学习者的需求。要改革现有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加灵活;从教材开发和考试改革入手,切实克服过去过分强调学术性和系统性的弊端,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容易接受的方式,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趣味性。

  四是从主要靠教育系统推广向系统内外共同推广的转变。政府要加大统筹和支持力度,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和优势,推动企业等社会力量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生力军;既要深入挖掘国内潜力,又要积极开发利用国外汉语推广资源,形成教育系统内外、政府民间、国内国外共同加快汉语走向世界的良好局面。

  五是从政府行政主导为主向政府推动、加强市场运作的转变。要学习和借鉴外国语言推广机构的成功经验,面向市场,创新体制,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探索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加快汉语国际推广的模式,支持、引导和培育一批汉语国际推广的企业和机构,壮大汉语国际推广实力。

  六是从纸质教材面授为主向发展多媒体网络等多样化教学的转变。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教学手段信息化的要求,开发贴近外国人思维、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多媒体网络汉语教材以及娱乐和游戏等多元教学产品。

  对于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孔子学院的建设工作,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的同时,我们将按照统筹规划,扎实推进的原则,继续加强能力建设,确保孔子学院又快又好健康发展。

  ——全力打造一支人数众多、高水平的教师和管理者队伍。采取超常规措施培养师资,研究制订合格师资标准,制订新的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采用新机制培养培训高素质的汉语教学师资,保证孔子学院发展的需要。国家汉办已经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完成了设立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论证工作。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建立,基本实现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由三级学科提升到二级学科。

  ——积极借用国外力量,强力打造一批贴近外国人生活、思维和习惯的“三贴近”教材,供外国正轨教育体系采用的核心教材和孔子学院适用教材。2006年12月国家汉办举行了中国国际汉语教育史上首次国际汉语教材评选会,从来自全世界的464种教材中评选出了9种作为拟向海外推荐的汉语教材。

  ——加快建立孔子学院的教学质量认证标准,加强对孔子学院的质量评估,全面衡量举办者的素质和能力,完善申办和退出机制。

  ——加快孔子学院总部建设,树立服务理念,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以质量和服务求发展。

  ——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积极探索新的孔子学院办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工具,与广播、电视、网站密切加强合作,尽快开设网上孔子学院、广播孔子学院、电视孔子学院等,加大汉语国际推广的覆盖面,为国外汉语学习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服务。

  ——借鉴国外同类机构的做法,尽快把孔子学院立法提上议事日程,明确孔子学院的地位和教育属性,规范办学工作,争取更多的社会重视和支持。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多少代志士仁人的梦想。如今孔子学院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这一光荣使命,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让我们祝愿她一路顺风!(本报记者 涵宇)

 

  《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17日第2版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03-18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