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海外瞭望
  

看哈佛大学教育的多元性


 
《亲历哈佛———美国艺术教育考察纪行》
看哈佛大学教育的多元性
 
高华程

 
    美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和能力是怎样来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教育,在美国的学校里情况如何?这些年国内关于美国及其高等教育,已经有了许多文章和专著。但是专门写哈佛大学乃至美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书,却是凤毛麟角。最近,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素质教育书丛”之一沈致隆著的《亲历哈佛——美国艺术教育考察纪行》一书,不但介绍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历史、教育理念、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和艺术教育,还通过作者1997年应邀在哈佛大学“零点项目”访问考察期间所参加的学术研讨、讲座讲学、听课授课、音乐演出、教堂弥撒、访问美国农民等活动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宗教、农村乃至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此外,旅美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的政治态度、精神世界、文化生活以及中美关系问题,在书中也有自然而真实的展现。
  读罢此书,你可以感受到作者有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这些收获,均来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独特之处。美国与欧洲各国虽然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还是有某些程度上和本质上的差别。至于哈佛,和英国的牛津、剑桥等欧洲名牌大学相比,也有明显的差异。一个重要的差别就是文化的多元化,文化和政治的多元化在哈佛表现得更为突出。哈佛是美国乃至世界的著名学术中心,哈佛集中了美国和世界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的各种信息,是美国政府的思想库,对美国社会和美国政府的思想观念、内外政策,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重要的影响。欧洲的著名大学在学术方面比哈佛并不逊色,但作为政治、经济中心,它们还谈不上。说到文化、政治的多元化,与哈佛比相差较远。在美国人和西方人的眼中,来自125个国家和地区的哈佛学生,就是未来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领导人。因此,美国和世界的各种政治派别、各种国际组织、各种宗教和学术团体乃至各国和联合国的领导人,无不都想在哈佛的讲坛、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力图通过影响哈佛的学生和教师,来影响世界的未来。《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07-17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