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海外瞭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教育考察记


德国教育考察记

朱永康


  2004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我随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的中国义务教育立法考察团,赴德国进行考察。考察团成员有全国人大和省、市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还有部分基层人大的领导。考察团安排在全国人大即将对我国的义务教育法进行修订之际成行。考察的主旨是,了解德国在义务教育立法与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具体内容包括德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总体情况、法律制度、基本政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来源以及教师培训等。

  我们到波恩拜访了教育科技部的相关官员。1990年东、西德统一后,定柏林为首都。在波恩的原西德的一些国家机关陆续移往柏林。教育科技部仍在波恩,只是根据德国政府的规定,有四分之一的员工已搬到柏林去办公了。教育科技部负责公关工作的海仑女士接待了我们,给我们介绍了德国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在法兰克福,我们于海尔教育交流中心听了有关德国义务教育情况的讲座。海尔教授系统介绍了德国义务教育的基本架构、管理体制、经费预算和教师培训等情况,并与我们进行了座谈。在法兰克福大学,两位教授的助手从大学的角度谈了德国教育的情况,并带我们参观了校园。时值德国深秋季节,校园内的树林已是红黄杂陈,斑驳灿烂,法兰克福大学的美丽校园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短短数天,见闻有限,但细细想来,德国教育确有颇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首先,德国教育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了,其教育发展模式及教育政策值得我们学习。德国教育政策的目标是使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理想的支持与资助,并接受合格的、与个人兴趣相符合的教育培养。德国实行的是12年义务教育制,凡是6至18周岁的青少年,必须要到学校接受教育。学生可以选择接受12年的全日制学校教育,也可以接受9年全日制学校教育,再加上3年的职业教育。

  德国的教育支出占国民收入的53%,所有公立学校都是免费的,义务教育阶段是这样,高等教育阶段也是这样。在德国只有为数很少的学校是私立学校,这些学校在财政上没有政府的支持,收费很高。教育经费大部分由16个联邦州负担,除了在全国推广试验项目等由联邦政府教育部门负责外,其余的如课程设置、经费筹措、校舍建设、设备更新等,都是联邦州教育部门的职责。目前在德国教育部门讨论较多的是高校收取学费的话题。由于公立大学不收学费,学生还享受奖学金、乘车等各种优惠,生活在学校成了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不少学生进了大学都不愿出来。现在德国教育部门的考虑是,在规定期限内学完规定课程的学生不收学费,如超过规定期限或者是修第二学业的,则要收取学费,但所收的数额也不大。

  其次,职业教育被放在重要位置。可以说,这是德国教育最有特色的地方。学生在第一阶段中学教育时就为分流进行准备了,第二阶段中学教育时正式实施分流。具体到某位学生来说,普通中学毕业后是接受职业教育,还是上高级中学,为以后上大学作准备,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和特长进行推荐,最终的决定权在家长。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职业学校跟高级中学的课程是不一样的,如果家长作出的决定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进了高级中学感到学习力不从心,难以为继,仍然可以选择职业学校进行学习。现在在德国,城市的学生一般上高级中学的比例比较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职业学校的生源不足。因此德国教育界有一种意见,认为应赋予教师最终的决定权,但目前社会上分歧比较大,尚不具备实施的条件。

  大多数学生在普通中学5年或6年毕业后,将开始职业培训,不谋求中学毕业后上大学的年轻人通常也决定接受一种职业教育,也有一些文理中学的毕业生接受职业培训。上述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人都在“二元制”职业学校接受培训,所谓“二元制”职业培训,就是职业学校的理论学习与企业中的实践培训相结合。具体在学校和在企业的时间各占多少,各联邦州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是一半时间学习理论,另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有的一学期集中4到6周学习理论,其余时间都在工厂实习。

  这样实施的结果,所有的中学毕业生中,大约有70%进行了职业培训,只有30%的毕业生进入大学学习。由此带来三个好处:一是为德国经济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量合格的技工和技师,保证了德国的手工业和工业始终后继有人。二是较好地解决了学用脱节的问题,学生学的就是他今后要从事的职业,做到了学以致用。三是有效地避免了千军万马挤高校门槛的现象。诚然,当前德国的职业教育也面临挑战。据德国教育界人士告诉我们,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发展很快,这种新经济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这给德国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造成了冲击。

  第三,在教育后代方面,德国人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德国的国土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全国有8200万人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和工业大国之一,贸易额占整个欧盟外贸量的一半以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00美元。无论是从国土面积、人口,还是从国力来讲,德国都是欧洲的一个大国、强国。但德国的出生率为全欧洲最低,每万人口中只有90名新生儿,多年来总的人口都是负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爱儿童,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就更成了必然的选择。

  从2000年开始,在西欧一些国家中,开展了一项被称作“比萨”的少年儿童学习能力调查。现在这一调查已扩展到东欧、北美、东亚的43个国家和地区。具体做法是以幼儿园为主,每年在每个国家或地区调查4500至10000名学生,既看学习成绩,又看学习热情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综合起来评出一个分数。这几年德国儿童都在平均分数以下,而且,认为“学习不是一种享受”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很高。这令德国人很忧虑。

  德国人的忧虑是有道理的。除了出生率低外,现在德国0至16岁的少年儿童和17至35岁的青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远远低于45至60岁的中老年人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如果年轻人缺少竞争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德国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8-05-06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