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海外瞭望
  

因材施教 文化深厚——走马观花看德国教育(图)


 

走马德国教育(组图)


 
 

  

  哥廷根位于德国中部,人口13.6万。这座因传统的木架房屋、教堂和城墙而闻名于世的千年古城,如今又以大学和报刊而名扬天下,被誉为“创造知识的城市”。今年10月初,我随合肥市教育代表团赴德国考察,来到了这座城市,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德国教育。

  一、从“牧鹅女”到格林兄弟学校和教区幼儿园

  哥廷根是“德国童话之路”的驿站。她孕育着童话,又在童话里沐浴着格林兄弟的笔,鲜活地记录“井旁的牧鹅姑娘”一则动人故事,让千万个纯真的心留驻哥廷根。

  告别“牧鹅女”,我们来到哥廷根市格林兄弟学校。这所以格林兄弟命名的特教小学,从1951年创办起,就希望所有在这里接受教育的儿童,都有着童话般的故事。格林兄弟学校是哥廷根市两所特教学校之一,设有本部和分部。德国联邦政府规定,凡生理和心理有残疾的儿童,必须到分部接受治疗,经过严格测试,再回到专门设立的学校(本部)接受特殊教育。哥廷根是个开放的城市,有多个国家的人在此谋生,外国的孩子必须经过德语训练,学校才能确定能否分学区就近入学,而课任教师,必须至少精通两国以上的语言并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才能胜任教学工作。当我们浏览着这所没有围墙、与这座城市建筑物没有明显标志和“脸面”而显得古朴的学校外景,走进教室却又是一番景象:没有刻意地安排,孩子们随意坐着,或围成一排回答老师的问题,或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和玩耍,没有一个小孩把双手背在身后而挺直身子机械地听课;在一个低年级的班级,护理员和老师正与孩子们围成一圈,快乐地做着游戏、唱歌和讲故事……见我们进去,他们兴奋地做着各种姿势,向你的照相机镜头伸出两只小手指。

  在格林兄弟学校附近,一幢居住楼的半边底层和一个小院,就是这个教区的幼儿园。走近幼儿园,如同进入一个挂满玩具的家庭,三三两两而不同肤色的幼儿在不同的房间里玩耍着,而院内,更多的孩子相互追逐,骑车的、滑板的……带我们到幼儿园的是格林兄弟小学的一位教师,她介绍说,这所幼儿园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国家,除管理员和保育员外,教师大多数就是格林兄弟小学的教师。当我们指着一间挂满锤子、扳手和钳子之类的工具间时,这位老师认真地说,德国从幼儿起就注意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热爱劳动的习惯。

  二、渗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德国中学

  我们来到哥廷根市中心,到处都是古朴而精美的四五层老建筑。哥廷根市道路不宽但很干净,车辆较多但很有序。在一楼四层的老式建筑物前,哥廷根市政厅主管教育的官员向我们介绍说,这就是以德国著名数学家福来克斯·克里命名的中学。如今,福来克斯·克里与众多的曾在该校任教或毕业于该校的知名人物肖像,就张挂在教学楼的走廊里。这所拥有150多年历史、150多名教师、1400多名学生的中学,设有5~12年级,英语同德语一样是学校的主要语言。该校的第一外国语是英语,也可选法语。学生进校后学习两年英语,然后学习第二外国语,如法语、西班牙语或拉丁语等。而教师,必须用两种语言教学。给我们作翻译的是该校的英语教师,职务相当于我们学校的教研组长,他操着一口流利而标准的英语为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当我们问及教师工作和生活问题时,他说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要通过国家严格的教师资格考试,工资收入稳定。他指着我们会谈的地方说,这就是校长的办公室,兼会议室和接待室,而外间的大办公室就是教师的办公室。我们看到一张张非常普通的办公桌,桌上没有堆高的作业本或教案,而靠墙的一排书架上,分成一层一层的,排列着一些杂志和书籍,没有什么装饰和电脑,甚至还没有我们一些办学条件较差的教师办公桌好。

  谈及德国教育的学制和职业教育,这位教师兼翻译侃侃而谈。德国的教育从学生上中学起就向学生灌输职业的意识,学校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到周边的企业去观察工人的操作,经过几周的时间,学生按照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知识,开始参与对这个职业的研究,然后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职业的要求,再接受相关学科的教育,到工厂对口实习。与我国基础教育“六三三”学制不同的是,德国小学阶段学制为四年,而中学学制一般为八年。在德国基础教育的每一个阶段结束后,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或实习工厂,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克里中学与格林兄弟学校一样,设有本部和分部,5~6年级在分部学习两年英语后,再转入本部,从7年级开始,学生就有相当多的时间到附近企业和学校实习工厂参加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而11年级后却非常关键,学生可以继续系统学习语言课程,为考入普通的全日制综合大学作出准备,也可以通过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准备考入职业类大学。

  三、几点印象

  印象一: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国情,不可能简单地比较好或不好。教育更是如此!德国教育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从小就注重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自主意识。中学起就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但德国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过多地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容易形成两极分化;中国教育循序渐进,基础扎实,但学制死板,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还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印象二:与西方国家一样,德国经济处于成熟期,校企合作密切,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和互通式的学习形式,既有利于学生个人才能和兴趣得到充分释放,又有利于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而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期,正力图效法于德国的职业教育。但由于企业、家庭、学校等尚未形成共识,职教和普教的互通和交流缺乏一定的基础。

  印象三:从“牧鹅女”到两所中小学的命名,从哥廷根大学深厚的学术传承到哥廷根浓郁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名流,你从中瞥见了什么?教育与文化密不可分。没有文化浸润的校园是空荡的,并非只有堂皇的“门脸”、开阔的绿地和贴满瓷砖的教学楼才是富有的,正如那些大学的新校区里没有文化积淀的雕塑。

  印象四:管理是否就是人治,教学是否就是传授,学习是否就是应试,改革是否就是简单的扬弃,发展是否就是升学的多少,创新是否就是改头和换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者系包河区教育局局长)

  张玉琼

  

 
德国格廷根市格林兄弟学校(右一为本文作者)

 

  德国格廷根市格林兄弟小学附近的教区幼儿园工具间(来源:合肥晚报)

 

合肥晚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8-05-07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