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现教育公平呼唤多方攻坚


资料图片:我更有信心和别人比明天

    教育公平被称为我国的“世纪难题”。尽管近年我国出台了大量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但距实现教育公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广泛采访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发现现实中仍存在一些反映强烈的教育不公问题。这些问题,呼唤我们必须采取更得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城乡办学差距呼唤进一步加大投入

    “农村一所学校不及城市一间教室的现象仍然存在。”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说:“针对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近两年,国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远程教育工程等,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城市学校的差距仍然相当大,电教设备、图书室、运动场、实验室等严重不足,很多农村学校的孩子还喝不上自来水,有的教室用电都无法保障。”

    与一些农村学校的寒酸破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数城市学校大兴奢华之风,有的“示范学校”更可谓“武装到了牙齿”。记者在北京一所小学看到,这儿不仅有健身房、天文馆、游泳馆等高档设施,连卫生间都装修得与星级宾馆无异,可以说,这样一个卫生间的造价就抵得过一所落后农村学校的全部家当。

    今年全国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实行了新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但生均经费由政府拨款,只是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学校不能再向家长收钱,政府拨款又有限,因此仅能保证低水平运转,哪有能力改善硬件条件?”一位河北农村的小学校长诉苦道。

    除了硬件差距,还有城乡师资力量的悬殊。近年来,农村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向城镇流动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导致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2006年,教育部师范司对我国22个省份的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学历低、专业化程度低、优秀师资缺乏是农村教师队伍的主要问题。

    优秀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教师待遇差。河南省商丘市一位小学教师告诉记者,按照今年新核定的工资标准,教师工资由基本工资,地方津贴、补贴和学校补贴三部分组成,目前基本工资实现了城乡同级同等标准,但是地方津贴、补贴和学校补贴却差距很大,市直属学校是由市财政发放,标准更高。“我们一同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同学,分配到农村学校的,每月比分配到城市学校的少300来元收入。”

    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呼唤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专家指出,随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统筹落实义务教育法的职责由以往的县级政府调整为省级政府,这有利于打破城乡教育投入“二元结构”,建立公共财政支撑农村义务教育的框架。但是,由于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与城市学校差距特别大,而且点多面广量大,因此,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既是对省级公共财力的考验,也是对政府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决心的巨大考验。

    均衡教育资源呼唤进一步扶持薄弱学校

    除城乡办学差距外,校际发展失衡也是教育不公平的一个突出表现。我国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学生不准择校。一些家长认为,这项制度本身就人为地造成不公平。为什么居住在名牌学校周边的孩子能享受优质教育,而居住在薄弱学校周边的孩子只能被限定在“差校”里?择校是家长的无奈之举。如果各公立学校办学水平基本平衡,谁还会去跑远路、多交费择校?

    择校现象多年来广为诟病,教育界专家曾多次开出“药方”,但为何择校风依然刹不住,在一些地方甚至还愈演愈烈?

    河南省教育学院教授徐玉斌认为:“当前择校竞争最激烈的是城市学校,与大多数农村学校相比,城市学校算是优质教育资源了,但问题在于,城市学校建设没有标准,强势学校与薄弱学校差距太大,有的学校建设投入上亿元,而有的仅有几十万元家当。强校教师每月可以拿到数百元校发奖金,而弱校教师只有基本工资。资源分配的差距,导致生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教育要均衡发展,必须在一个时期内制订区域内学校发展的上下限标准。同时适时进行校长、教师等资源的流动和调整,促进薄弱学校赶上来。”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还深深地体会到,要均衡教育资源,关键是地方政府必须下定决心,既要有魄力,又要有耐力。安徽省铜陵市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无择校用了10多年时间;创出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无择校现象的河南省新郑市也曾历经8年坚持不懈的改革。新郑市教育体育局局长朱德民感慨道:“扶弱促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制订区域教育发展的长期规划,多策并举,持之以恒。仅凭一股热情,搞一阵风是不行的。”

    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呼唤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目前,全国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数量庞大。他们像蒲公英一般追随父母的足迹飘进城市,虽然同在一片蓝天下,接受教育的情况却与城里孩子大相径庭。

    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地政府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但在不少城市,农民工子女进公办学校上学仍存在障碍。为此,相当多的孩子只能选择设施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

    苏南地区外来劳动力流入的“洼地效应”明显。目前苏州市仅登记的16岁以上外来人口就有近440万,随之而来的是22万义务教育阶段的“蒲公英”。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说,现有公办义务教育资源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外来农民工子女就学需求,目前不少城市均有猝不及防之感,新建学校速度根本赶不上“流入”速度,给流入地政府带来巨大财政压力。

    一些学者提出,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每个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为“蒲公英”提供公平的就学机会,各级政府责无旁贷。政府应通过增加城市公共教育投入,使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市家庭子女同等入学。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地方落实“两个为主”政策不力,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现行户籍制度及“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使办学经费随着流动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操作实施难度较大,导致在许多地方,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地接受教育仍需要支付借读费。而不少地方由于担心大批农民工子女汇流,使地方财力难以承受,因此在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时,故意要求各种证明材料,手续繁琐,从而使农民工子女望而却步。

    专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破除农民工子女上学的种种障碍势在必行。在现阶段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帮助和支持现有的民办学校改善条件,提高办学质量,而不应像有些城市那样,武断地予以取缔。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都对记者表示,实现教育公平,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喜的是,目前我们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云奔教授认为,教育公平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除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记者 郭久辉 张晓晶)

 
    教育公平指的是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接受相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公平。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详细
 

    西部农村小学、初中学生不用交学杂费了,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可以申请助学金了,大学生基层服务3年可免还国家助学贷款了……今年以来发生在校园内外的这些变化表明:中国教育正加速迈向公平。 >>>详细

    解读新《义务教育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基础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是困扰我国义务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素质教育最开始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在条文里面引入问责制,义务教育法可能还是第一部法律。 >>>详细

 
 
    国家要求取消“重点学校”,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地方想出各种办法,将“重点学校”摇身一变,取而代之以“示范学校”。 经常把当地有多少学生考上全国重点大学、考上国内一流高校作为工作业绩,对考上好大学的学生以及培养的学校、教师实施奖励。 >>>详细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04-26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