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俯首甘为孺子牛 巴金赠小学生瓷牛(图)


马国平

 

摄影:马国平

 1985年,无锡钱桥小学的10名小学生面对社会上金钱潮的冲击和学校里理想教育的苍白无力,写信向巴金先生求教。年事已高的巴金老人花了20多天的时间,写下了3000多字的回信,鼓励他们不要放弃理想,要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人。第二年的秋天,4名学生专程赶赴上海,拜见巴金,临别时,老人赠送他们一头瓷牛,希望他们能够学习“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当时,报刊上大张旗鼓地报道和赞美,巴金与小学生的交往成为“向前看”还是“向钱看”的社会思潮中的正面典型。

现在,尘埃落定,巴金回信给无锡钱桥中心小学学生并赠送瓷牛的故事,作为一桩名人轶事不知留存在多少人的记忆里。

不过,这个故事还在继续, 巴金的回信编入了上海的中学课本。2002年11月,瓷牛“长”成大铜牛,钱桥中心小学举行巴金赠牛铜塑揭幕暨祝贺巴金爷爷九十九华诞活动。如今,象征勤恳踏实的“牛”已成为该校理想教育的题材,铜牛矗立在校园里,远近闻名,成为学校一笔很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0多年来,这头瓷牛的来历似乎无人提起,《巴金传》等传记亦语焉不详。其实这头瓷牛为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周国桢所创作,擅长动物雕塑的大师制作的是一头牦牛,酱黑色的釉彩满布全身,体毛紧贴裹身,两脚并拢,颈背弓起似乎准备承载沉重的负荷,表现出脚踏实地,忍辱负重的形象。瓷牛底部上镌有“周国桢”印,刻着“贺江西日报《理想•知识•事业》百期”等一行题款。瓷牛高16厘米,长25厘米,出自名家之手又有如此大体量的瓷器,今天来说作为工艺品收藏早已价值不菲,更何况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体育健儿接连在国际大赛上夺冠,一时间北大学生率先喊出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热潮席卷全国。《江西日报》的《理想•知识•事业》副刊应运而生,为纪念创刊百期,副刊特请周国桢先生操刀制作这头瓷牛,赠送给有关采访过的各界名人和文章作者,巴金先生是当之无愧的首选对象。按副刊弘扬的主旨、雕塑家创作的寓意、巴金先生赠牛的期望,这头瓷牛在无锡钱桥中心小学找到归宿并发扬光大,可以说是顺理成章,得其所哉的事。

今天,这批瓷牛早已星散全国各地,其中一头光临寒舍,驻守在我家的钢琴之上,那是我笔耕的纪念。望着这头瓷牛,想起今年10月17日是巴金先生逝世两周年,天上的巴金星依然闪烁,忍不住写下以上一些文字。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10-22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