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六成大学生称难获诺贝尔奖关键在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复旦在大学生中调查——什么使中国本土华人难获诺贝尔奖

    10月14日,复旦大学团委调研部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有六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是中国本土华人难获诺贝尔奖的最主要原因,另外,有近1/4的大学生认为社会环境影响及科研激
励机制缺陷是主要原因之一。

    近日,诺贝尔各奖项相继出炉。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大学生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主动地关注诺贝尔奖。而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总人口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正处于和平发展阶段的大国,为什么迄今都没有本土华人获此殊荣?调查中,有超过六成(61%)的大学生认为,中国在培养人才的模式上存在问题。

    而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具体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在教育理念上,“中国历来注重对知识的系统积累和传授,不够重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83.3%)和“学生以考试为本,缺乏自我发掘”(76.4%)被认为是中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体制上存在的最严重的两个问题。

    而超过三成的接受调查大学生指出,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也是我国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的弊病所在。同时,“教育模式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人才外流”以及“追求实际效益,不太喜欢探寻遥远而未知的东西”也被认为是目前我国人才培养正面临的严峻问题。

    另有24%的大学生,从社会大环境对科研人员的影响,以及科研机关本身的激励机制的角度思考,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使得我国对基础科学领域的投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有大学生指出,一项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往往需要几十年时间的研究,投入大量的精力承受巨大的寂寞。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创造一个可以让科研人员不受行政管理人员过分干涉的,有的放矢的研究环境”。同时,“这也要求社会的整体氛围能够宽容失败,为专注于科学研究的学术群体提供相对宁静、非功利化的环境”。

    同时,有部分大学生认为西方对中国缺乏关注与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诺贝尔奖评审制度的影响都是中国本土华人没有获奖的主要原因。另外,也有大学生指出,就诺贝尔部分奖项而言,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识形态偏见,这也是影响中国本土华人获奖的重要原因。

    据介绍,本次调研收集有效样本100个,男女比例为1∶1.17,样本分布中文、新闻、国关、经济、管理、数学、信息、医学等各院系。(傅湍薇 记者周凯)

延伸阅读  
 

    我们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

    每一次诺贝尔奖颁奖,总会引发国人对于中国科学家获奖的期待。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中,代表世界最高科学褒奖的诺贝尔奖从未落在中华大地上。这让许多中国人为之扼腕。个中原因众多学者自有高论,但是前一段时间中科院院士王绶绾先生的断言却从根本上谈到了诺奖在中国的尴尬,他说:应试教育出不了诺贝尔奖。这句话得了教育研究的真谛。与应试教育相对照的素质教育在中国也推行了一段时间,在部分城市和地区的中小学中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但是从目前许多中小学生家长的反应来看,在高考这个最大的考试指挥棒之下,应试教育仍然是教育体系的主旋律。即便是刚刚过去的暑假和十一黄金周,也成了学生们准备各种考试的“黄金时间”。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10-31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