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汉字书写标准是灵药还是文化恐慌


在3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透露,我国将推出针对大中小学的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规范汉字书写。王登峰说,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我国正在制订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会写,还要写得规范和美观。(《新京报》4月4日报道)

  实际上,对于教育部推广汉字书写等级标准的意图,人们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一个信息化、电脑化的时代,人们对于书写的疏离导致了对汉字的陌生化与距离感,在此背景之下,把汉字书写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并将其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自然是相当必要。

  但汉字书写等级标准的设想美好,并不等于实施上的一帆风顺,更不等于实施了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就能一了百了地解决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汉字的距离感。实事求是地说,当电脑与网络不可逆的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书写这一略显传统化的方式,与人们产生隔离感是必然的。要知道,期望通过书写等级标准的强推来迫使人们增加对汉字的亲切感,并不是最佳办法。

  事实上,在教育部拟强制推广汉字书写等级标准的背后,笔者看到更多的是隐藏于其后的文化恐慌感。若是循此向更深处探究,那么当是时下普遍存在的整个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与遗弃,虽然这样表述,有些夸大的成份,但现实告诉我们,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现象的确存在,而且渐成气候。

  真正的问题其实正在于此。我们不妨认真思考一下,为何近一段时间韩国人的每一次文化申遗都会引发舆论的关注?为何国学讲堂每每引起有责任感的媒体的高度关注?为何身着汉服回归传统的新闻频频登上媒体的显著位置?这其中的指向,不正是我们整个社会对于传统文化集体无意识的放弃吗?

  显而易见,制订汉字书写等级标准的初衷与设想是美好无比的,其中也寄予了教育领域的官员们堪称是迫切的期望,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只能是一种救场式的对策,而非解决一切文化问题的良方。真正的问题是,跳出汉字书写等级标准的狭小范畴,我们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如何在复兴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更多的新意上多下些功夫。惟有全社会共同认识到传统文化对整个民族的重大意义,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人们的漠视感,唤起每个公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亲近。

 

  

 

  ·有电脑了,还写啥汉字?汉字书写成教育新课题

 

  目前,一些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加强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广东省教育厅正式发文,要求从今年秋季开始,广东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每周一节,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书法将成为广东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上海的一些大公司新近在招聘大学生时,决定不接受电脑打印的自荐书和简历,而要求应聘者亲笔书写。而远在美国,华人学校招聘华文教师,应聘者呈送一幅汉字书法作品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拟推出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规范书写

 

 

  据悉,我国将以汉字书写等级标准为起点,继续探索建立学生语文能力综合测评体系,以促进广大师生更加注重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8-04-21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