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评估大争鸣:高校成绩难道是评估的功劳?


  从女秘书照事件到高校评估造假丑闻,从人大校长的炮轰到中科大校长的批判,近来舆论掀起了一股杯葛高校评估的潮流。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近日表示:高校教学评估的成绩应该充分肯定,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促进和提高功不可没;教学评估有效地遏制了高校规模扩张的程度,为大众化高等教育提供了关键性的保证,使得各地政府投入更多精力来办高校,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4月26日《成都商报》)

  以这些功绩来为高校评估辩护,笔者以为,这种思路是行不通的。首先,这一个个评估的功劳和成绩都只是教育部自己总结和评价出来的,缺乏应有公信力———由教育部本身对高校评估这个“自己的政绩”进行评价,既当球员又当裁判,充当自己的法官,这种评价结果只能算作教育部对政绩的自我评价。是不是该由另一个利益无涉的部门对教育部组织的高校评估进行评估,这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从另一个角度看,从促进高教质量到遏制高校规模,再到“使得各地政府投入更多精力来办高校”———这些功绩都非常抽象和模糊,不可监督也不可触摸,缺乏具体的衡量指标和客观的评价标准:如何判断高校质量比以前提高了,如何衡量高校规模得到了遏制,又如何判断高校质量的提高和高校规模的遏制是源于高校评估而不是其他因素,这些都因为缺乏衡量标准而说不清楚。新闻发言人说“评估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这种受益又如何评价,是学生自己表示受益于评估了,还是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

  人们所以不遗余力地质疑和批判高校评估,一切都源于这种评估在制度逻辑上存在着重大的缺陷———一方面,评估会催生体制性的造假,一年到头持续不断的评估检查加上评估体系的单一僵化,许多高校被迫造假应付教学评估,而且会干预学校的学术自治;另一方面,评估创造了一种巨大的权力,如果评估者手中掌握很大的权力却又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督,这种可怕的监督真空很容易使评估者滥用手中的评估权力。

  不错,可以总结出评估的许多功劳和成绩,但举出一个成绩出来,人们就能举出更多相应的缺陷和败绩来,那如何能证明那利就大于那弊?合理性优先于诸种功绩,首先要论证一种制度正当合法,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功绩才是正当和健康的。(曹林)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8-05-09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