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范跑跑杨不管事件:树立师德不是孤立的命题


 

 

 来源:南方日报


 

  安徽省长丰县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某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而不加以制止,继续上课直至下课,杨老师因此被冠以“杨不管”的称呼。目前,学校、杨老师和当事人家长达成了赔偿20.5万元的协议,杨老师承担10万元的赔偿。

  “范跑跑”还没谢幕,“杨不管”便粉墨登场,两件事的核心都直指教师的为师之德、为师之责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谁的人生都难以离开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谁都希望遇上的教师学高为范、身正为师。良好的师德,是公众永远的诉求。教育部日前公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也很大程度地体现了公众对提升师德的呼吁。但“杨不管”对于学生生命的冷漠,甚至还谈不上道德范畴,连最基本的法律责任都未履行。《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教师于学生是负有特殊职业责任的群体,正如同机长、船长、乘务员于乘客。基于相同理由,民航班机上,机组人员不配备降落伞,目的就是要让机组与乘客风雨同舟。如果允许机乘人员凭借自身专业技能在危险来临时第一时间逃离,就会剩下机上的生命随飞机飘摇,那将是让人何等惶恐的局面?同样,一个教师能眼睁睁看着学生互殴致死却无动于衷,又是何等让人发凉的话题?

  教育,是使受教育对象社会化。根据亚当·斯密理论,孤僻、冷漠的人没有完成社会化。中小学校(通过教师)是学生社会化的最重要的渠道。当一个人接受了教师的职责,他就接受了超越普通公民的德性去寻求高尚的责任。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塑造。如果一个教师连学生的生命都漠视,那么,“生命不保,谈何教育”?

  有人认为,除了管不住、不爱管之外,恐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敢管———当事学校半年前曾发生学生砍断老师手指的血案———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教师在遇到类似事件时究竟该不该管学生、管到什么程度,缺乏标准。“标准”二字常被人拿出来说事儿,好像事情只要有了标准一切就迎刃而解了,黑的白的,拿标准出来遛遛就知道了。坦白而言,教师对于类似校园暴力事件该不该管,管到什么程度,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标准。如果硬要说有,那只有一条———不论小暴力还是大暴力都非管不可。“管”的形式有很多,鉴于自身能力问题无法有效控制,借助外力不也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方法么?个人管理能力绝非“不管”的理由。

  但这倒是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争论背景———教师的权利。有多大责任便有多大的权利。但现阶段的教师职业确实存在权利无法有效维护的问题。他们更多的是理论上的强者———现实中,教师群体的福利待遇常被剥夺,健康权与休息权容易被侵犯,而且常常成为教育腐败与教育高收费的替罪羊。离开了权利谈责任、谈师德是奢侈的,如果连自身权益都不能捍卫,又如何能让教师真正发出人性的光辉,成为“最优越的职业”呢?这告诉我们,师德的树立,不是一个孤立的命题。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8-07-18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