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海外瞭望
  

国外高校与企业如何实现共赢


“高校和企业如果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这种合作会给高校带来什么?不但能形成深度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协同发展的创新网络,还能将行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引入高校,与产业精准对接,实现同步发展。”623日,在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说。

产教融合能为两个领域带来双赢发展,然而现实中的产教融合并非易事,企业方面缺乏兴趣,高校探索处处碰壁。对于高校来说,要实现产教融合,先要凸显自身的“魅力”——价值与吸引力。那么,在产教融合中,高校的价值何在?又该如何显现出来?本次论坛上,荷兰、英国和美国等高校的探索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优势互补、产教共赢

企业需要不一样的东西

“产业是我们大学的一部分,我们一直和产业进行合作,使得我们有紧跟时代的研究。”英国斯旺西大学校长理查德·戴维斯(Richard Davies)认为,与产业的互融互通对于一个大学或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

在与产业的合作中,斯旺西大学始终在发挥自己的优势——研究,基础性和应用型的研究。此外,该校还向企业提供了高水平的培训,包括设计、研发、技术等方面。“这些都是技术产业界需要而不能做的。”理查德·戴维斯说。

企业需要但不能做,这正是一所高校与企业合作中的优势,只有与企业形成优势互补,给予企业实际的帮助,或提高产量,或转变性能,或提升效率,或引领发展,才能对企业有吸引力。在与企业的交流中,理查德·戴维斯发现,大多数企业不喜欢走“寻常路”,很希望从高校获得一些不同的东西,例如学科前沿信息或技术性的指导。

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实际,须考虑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问题。“教育就是让学生学到他们想要的知识和技能,高校跟企业合作,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融入真实的社会中。”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副院长托马斯·奥图尔(Thomas OToole)说,教育机构通过合作教育,与产业结合,实践性培养能让知识变得更加有效。

那么,沃特福德理工学院能为行业或企业带来什么?托马斯·奥图尔的答案是,“应用型大学的研究与企业的合作与转换”。沃特福德理工学院有3个产业导向的国家应用研究中心,其中一个是生物医药中心,对于当地的医药集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为企业提供方向性的判断。

高校的实验室或研究基地也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斯旺西大学和沃特福德理工学院都在与企业共享自己的实验室和设备,通过测试产品性能参与到企业的问题研究中,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变革、从做中学

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

“我们传统的教育,都是通过授课的模式来进行的,学生通过课程来汲取知识,这非常重要,但这是远远不够的。”美国环境科学院和欧洲科学院双院士拉维·杰恩(Ravi Jain)在发言中强调了企业实习的重要性。在参与企业工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跨专业跨学科的理解力及执行力。

与此同时,与企业合作的实习计划,不但能促进高校的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提高大学的声誉和排名。拉维·杰恩说,在学生完成实习和学业之后,雇主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能对日后合作与学生就业形成良性循环。

但是产教融合中,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来自大学的学生,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的技能不够扎实,需要企业再次培训。因此,如果要增加与企业合作的“砝码”,学生的素质是关键。

针对这一问题,一些欧美院校已经在着手解决学生的职业素养问题。为了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学生实习之前,这些院校就为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包括面试、语言表达、写作技能、沟通技巧等,帮助学生形成一套企业工作的系统思维。

“企业的很多项目可能涉及多个学科,可能需要学生和电子工程师、建筑工程师一起进行团队合作。”拉维·杰恩说,因此工科学生不仅应该在成绩上有所突破,也需要掌握专业技巧和公关技能。

到企业中去,能够增进学生对实际工作技能和产业发展的感知和把握;帮企业解决问题,也能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当教师成为学习者,学习怎么样进行教育,而学生开始成为自己的教师,当学生知道学习了,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状态。”荷兰海牙应用科学大学副校长玛塔·苏珊娜(Marta Susana)表示。通过这种思考式的学习,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检测,查找问题所在,这样大大超过了教师单纯讲授的教学效果。

在斯旺西大学的合作企业名单中,超豪华轿车制造商劳斯莱斯就在其中。劳斯莱斯的合作意图在于,斯旺西大学不断开发的新材料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此外,斯旺西大学也为劳斯莱斯提供新型材料和技术的测试。理查德·戴维斯说,“有时候材料出现问题,劳斯莱斯的技术人员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就会向我们的科研人员和专家求助。”

这个共同探讨产业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在促进大学专业学科的发展。“通过产业与教育的结合,一起发现问题所在,探索改进,这样的趋势也是未来大学发展的一个趋势。”理查德·戴维斯说。

学科融合、产业同步

技术革命倒逼高校转型

“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基因技术、人工智能、无人交通、脑神经科学等,对人本身、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前所未有的。”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分析,这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鲜明特点是,从科技创新到产业革命的路径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快,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趋向融合。

当前,新技术与新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但提高了产业对于应用型科技人才的要求,也在倒逼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转型发展。

然而,我国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刘志敏将这些问题归纳为“四重四轻”——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实践;重传承,轻创新;重课堂,轻社会。他表示,目前高校专业教育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系统建构,但对于新技术、新产业的人才应具备的复合型知识与能力准备不足。

“有些专业老师甚至不知道行业的主流技术在哪里。”在发言中,刘志敏指出了当前我国一些高校专业与产业发展脱钩的现象。

未来,学科与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怎样转型成为一个成功的应用型大学?如何将从就业市场、产业和社会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融合到教学之中?如何使教师和学科发展紧跟产业发展,应对未来挑战?

在英国,产教融合已经细化到了课程设置和认证等方面,这项整体性的工作由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中心具体负责。该中心总裁白云(Cloud BaiYun)介绍,英国高校与产业界的联系、合作和协同有特定的机构负责,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性的机构和产业界的培训委员会及协会等,对相关的学位教育课程提供额外的认证和鉴定。

产教融合,不是某企业与某高校的单独合作,而是产业界与教育界的深度融合,不但需要高校的探索与推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协助与支持,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能够紧跟产业发展,确保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符合产业需求,从整体上推动产业的创新与转型。正如爱尔兰大学卡洛理工学院副院长迪克兰·多伊尔(Declan Doyle)所说,产教融合有三种模式,一种是教与学,一种是研究,一种是战略性的合作,是全方位的、多元参与的深度融合。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7-07-09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