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追记云南藏族乡村教师桑培:扎根大山 乐教无悔


 

扎根大山 乐教无悔

——追记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乡村教师桑培

 

桑培和学生在格亚丁教学点前的合影。资料图片

  藏族小伙子取品一身灰土,深色的衣裤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本色。早上,他牵着马下山,沿着堆满风化沙石,崎岖而又陡峭的羊肠小道,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公路旁。公路的下边,就是奔腾汹涌的金沙江。来到公路旁那棵绿阴浓密的大核桃树下,取品的神情变得十分凝重。41天前,为父亲桑培举行的水葬就在这棵树对着的江边。

  按照当地风俗,一个人去世后,7个第七天家人都要进行祭拜,这天是第六个“七”了,取品要去为这个仪式采购物品。

  他倒在坚守34年的讲台上

  42天前,也就是4月27日,一件令取品一家猝不及防的事情发生了。

  上午11点多,德钦县羊拉乡茂顶完小格亚丁一师一校教学点,正是上第三节课的时间。在土木结构的小教学楼二楼,有一间仅有六七平方米的教室,在黑板前偏靠窗位置的木椅上,坐着这所学校唯一的教师——桑培。

  桑培今年54岁,已经教了34年书。桑培面前的10个学生也许就是他教的最后一批学生。只要上级批准,他就要退休,回家照顾双目失明的岳母,还有患严重类风湿的妻子。桑培在让孩子们默写白居易的《草》和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后,就坐了下来。

  突然,一声巨响,教室的楼板都震动了。孩子们急忙抬起头,发现桑培老师倒在地上。

  年幼的孩子们跑到老师跟前,只见老师两眼紧闭,脸色有些发灰。“老师!老师!”孩子们用藏语焦急地呼喊桑培,还用手摇他。见桑培老师不理会他们,孩子们害怕了,便连忙跑出学校到村子里去喊大人。

  桑培的老朋友次仁农布听说桑培晕倒了,急忙从家中拿出珍藏着的名贵藏药“珍珠奇石丸”。可赶到学校,一切都已经晚了。

  孩子们知道他们敬爱的老师去世了,一个个都哭红了双眼,学生鲁茸吉才说,桑培老师就像父母一样对我们好。

  桑培老师突然去世还惊动了四邻八舍的乡亲们,50多个青壮年自发赶来,在崎岖的山路上,轮换着扛,将桑培老师送回了在叶里贡村的家。

  受人们爱戴的的桑培老师倒下了,倒在了他坚守34年的乡村教师岗位上。他不曾留下一分钱的存款,他留给人们的,是一名普通乡村教师34年敬岗爱校、教书育人的动人故事。

  “只要是教书,到哪里都行”

  羊拉,藏语的含意即“牦牛角”,指越往里走地形越窄。

  从香格里拉到羊拉乡,正在扩修的公路颠簸不堪,263公里路要跑七八个小时。进入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后,山势越来越高,越来越陡峭,一座座光秃秃、沟壑纵深的大山就横在记者眼前,让人倍感凄凉。

  “你看,山头上只要有几棵树,就会居住着几户人家,那里会有点水。”羊拉乡中心学校校长鲁追对记者说,“我们全乡有20所学校和教学点,其中16个是两师一校或一师一校教学点。有20个老师在这些教学点教学,桑培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云南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学点条件艰苦,但羊拉乡的条件尤其艰苦。不说别的,能走的路在哪儿呢?光秃秃的山上几乎没有植被,山石风化极为严重,沙石滚落的沟壑就成了人们行走的道路,很多地方的坡度达到七八十度,甚至接近九十度。在这些地方行走,除随时得注意脚下滑动的沙石外,还要谨防失足跌进望不到底的悬崖。

  可是,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1975年从丽江师范学校毕业的桑培,怀着青年人的理想,义无反顾地回到自己的故乡羊拉乡。那年,他才刚刚20岁。

  桑培先后到过6所学校任教,其中5个是一师一校教学点。1993年,他在茂顶村完小工作。完小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好一些,可桑培却没有这样想,他对从小学开始就和他同学的此里老师说:“年轻时吃点苦没有什么,退休后就可以回家安度晚年了。”

  1994年,格亚丁教学点需要教师,当时在村委会当支书的次仁农布“相中”了桑培,要桑培到格亚丁去任教。让所有人没有料到的是,已经在完小工作的桑培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下来。他说,只要是教书,到哪里都行。

  格亚丁是一个31户人家的村庄。桑培刚到格亚丁时,有村民怀疑桑培会像其他老师一样呆上一段时间就会走,可桑培来了之后,就像脚下生了根一样,一呆就是15年。当年要他到格亚丁教书的老支书早已退休在家,可桑培还在村里任教。

  桑培去世后,乡里将在村完小任教的此里调到格亚丁教学点任教。而此里的儿子就是桑培的学生,是村子里的第一名大学生。在格亚丁村教学点任教的15年间,桑培教过42名学生。从桑培这里,走出了格亚丁村第一个高中生、中专生和大学生。

  26个孩子和他搭过伙

  桑培家所在的叶里贡村也有一个教学点,那他为什么不要求调回家门口教书呢,这样也可以照顾家里?

  桑培的儿子取品说,家里人希望父亲能离家近点工作,但父亲不同意,说是家里那么多事,在家门口工作,就不能不管家里,这样就会影响教学工作。桑培还说:“我拿着国家给的工资,就要做好国家让我做的工作。”

  因此,桑培一直坚守在格亚丁。

  从学校到他家,有两座大山,还隔着一条深沟,走得快的青壮年也得走上3个小时。桑培上了年纪以后,周末就基本不回家了,因为他担心自己赶不回来,影响孩子们正常上课。

  桑培还承担起了教师以外的职责。格亚丁村分上片和下片,下片的孩子离家近些,中午放学后可以跑回家吃饭,但上片的孩子往往回不去。于是,就有孩子和他搭伙一起吃午饭。他教过的42个孩子中,先后有26个孩子和他搭伙。孩子们背一点粮食来,中午就由桑培做饭给他们吃。

  每天下午放学后,桑培就要求孩子们赶快回家,尤其是下雨路滑和天黑得早的日子,他都会从教室后窗探出半个身子,往上看着回家的孩子们。看到孩子们在玩耍,他就会大声地催促:“快点走!小心脚底下。”格亚丁村的上片,有两个地方特别危险,坡度几乎达到九十度,桑培每天都要看着孩子们过了那两个地方才放心。有的孩子调皮,爱抄近道走,桑培就会严厉地制止。15年间,桑培的学生没有出过一起安全事故。

  上完课,桑培都爱到学生家里走走,去和学生家长聊聊天,希望家长重视孩子读书。就在桑培去世前四五天,桑培还对老支书次仁农布说起,这可能是他教的最后一批孩子了,一定要带好他们。由于桑培的工作做到每家每户,大家都信任他。这些年,格亚丁村没有一个孩子不读书。

  桑培老师的教学质量如何?“非常优秀!”鲁追这样评价。桑培每年考核排名都在全乡和学区的前列,先后5次受到县人民政府的表彰,1次受到州人民政府的表彰。

  一份来不及寄出的退休报告

  桑培读书时,就会照顾其他同学。尽管生活十分艰难,但他非常乐观。此里告诉记者,他和桑培同岁,但因为桑培特别懂事,还尊敬地称桑培为“阿哥”!

  桑培工作后没几年,就调到叶里贡村小学教书。正是那时,他认识了妻子斯南卓玛,当了这家的上门女婿。从此,他也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当时家里有岳母、妻子、妻子的弟弟,还有自己的两个儿子,后来又有了儿媳和两个孙女。13年前,岳母双目失明躺在床上要人照料,妻子的类风湿严重到手脚都完全变形丧失劳动能力,儿媳摔伤后也无法再干重体力活。家里发生的这些事情,并没有压垮这位藏家汉子,也没有让他放弃教书育人的职责。

  桑培一生钟爱弦子琴。有的时候,桑培甚至可以通宵达旦地跳弦子舞。在格亚丁教学点桑培的宿舍就挂着两把弦子琴,课余时间,他就带着孩子又弹又跳又唱,好不热闹,引得村里的人们前来观看。在他的影响下,这个学校出去的学生都很爱弦子舞,跳得也非常好。

  桑培的突然离世,让格亚丁村的村民在悲伤之余有了一些担忧:乡里安排来接替桑培的此里老师,和桑培同岁,也面临着退休,会不会哪一天孩子们没有老师教了?

  这样的担忧,桑培早就考虑到了。早在2007年,因为感觉自己身体越来越差,同时也怕因身体原因耽误了孩子,桑培就向县里打过退休报告,希望派新老师过来接任。不过因为农村教师太紧张,也因为桑培没到退休年龄,县人事局没有批准。

  在桑培的遗物里,记者意外发现了第二份申请退休的报告,落款时间是2009年6月18日。这是一份没来得及寄出的退休报告。县教育局的同志分析,落款的时间,应该是这个学期教学任务结束的时间。

  桑培用自己的生命,生动展现了一名乡村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崇高境界。

  桑培老师去世后,他的事迹在迪庆州教育系统内外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州、县教育局作出了向桑培学习的决定,德钦县作出全县各行各业向桑培学习的决定。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张永明说:“桑培老师是基层农村教师的典型代表,是支撑我们基础教育的脊梁。向桑培老师学习,必将推动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9年6月10日第1版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9-06-10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