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史海钩沉
  

一个值得留学人员铭记的日子

微信图片_20190624164324.png

blob.png

(视频剪辑自国家留学基金委与神州学人编辑部2014年7月联合摄制的《中美留学35年》专题片)

视频剪辑:神州学人 惠娟

1978.6.23 农历五月十八•周五

邓小平同志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工作问题汇报时的指示

时间:1978年6月23日下午3时半至5时半

参加人:方毅、蒋南翔、刘西尧、刘达

关于清华大学工作及有关问题的汇报(略)

邓小平指示:

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教育部研究一下,花多少钱,值得。……今年三四千,明年万把人。……

…………

留学生管理制度也要改变一下……留学生可以住在学校,也可住在外国朋友家里。……教育部要有一个专管留学生的班子,可到留学生较多的国家去看看,经常了解留学生的状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webp.jpg

1978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为首批52名赴美留学人员送行

1978年的夏天,小平同志听取了清华大学的工作汇报,并作出了大量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很多人有顾虑,大量大批地派回的来吗?但是小平同志决心很大。之后教育部组团到美国去商谈如何派遣中国留学生,带队的是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李琦和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经过艰苦的谈判,和美国方面达成了派遣留学人员的协议,周培源校长还提出了一个新名词——访问学者。这是由中国当时的特殊情况决定的。

派出第一批留学生的时间比较紧促,所以没有在全国进行选拔,范围只限定在北京、天津、上海,同时又把选拔重点放在北大、清华和中科院。最后,清华派出9位。当时清华的安排是先把名额分配到各个系。选中的人必须品学兼优,而且对英语的要求特别严格。由于五六十年代全面学习苏联,高校有很多俄语人才,而到美国进修必须以英语作为交流语言,各系的选拔是相当艰难的,如果选不出人来,名额就要作废。我当时在机械工程系,已经40多岁了,还是一个讲师。系里选了两三个人,我是其中一个。当时系主任亲自面试,我名列第一,之后又顺利通过清华大学和教育部组织的统一考试。后来,我还被选为这批留美学者的领队。现在我还保存着赴美前夕教育部给我的一封信,是教育部给美国驻华联络处办理签证的信函。

收到入选通知,我非常惊喜。1978年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唤醒了我的奋发精神。我衷心感谢小平同志的英明决策。

2.webp.jpg

当年教育部给美国驻华联络处办理签证的信函。(神州学人资料图片)

正在休假期间,大概在1978年的12月中旬,我们突然接到紧急集合的通知。后来知道,因为《中美建交公报》发表了,1979年1月1日,中美互设的联络处要升格为大使馆,而小平同志也即将访问美国。为了营造中美建交和欢迎小平同志访美的热烈气氛,我们这批人要提前出发,时间定在12月26日,美国正好是圣诞节期间。

当时选拔出国的是50个人,后来北大有2位教师收到了美国方面的邀请,所以又增加了2个名额。12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方毅副总理接见了我们这52个人,陪同接见的有周培源、李琦。当天晚上,周培源及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亲自到机场送行,我们终于踏上了访美的路程。

3.webp.jpg

改革开放后首批赴美留学人员卡片。(神州学人资料图片)

由于当时中美尚未通航,我们的飞机要转道巴黎,再飞纽约。到巴黎时,中国驻法使馆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他们得到消息,在纽约机场,大批记者要采访我们。经过商议,我们决定接受采访。但是我们同外界隔绝了很多年,话怎么说呢?最后,我们在飞机上起草了一份声明。最后几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也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不远万里来到美国,不仅是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为了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而来。”30年以后,我觉得这话讲得还是很得体的。

到了华盛顿,已是晚上。使馆派车来接我们,工作人员说已经在电视上看到了我们。从机场开到使馆的路上,远远的车灯,汇成洪流,蔚为壮观。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场面,惊叹不已。

1979年1月1日,我们参加了使馆的挂牌仪式。当我们高唱国歌,仰望国旗升起,全身热血都在沸腾。紧接着,我们52人兵分两路,投入到迎接小平同志的活动中。一批人到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我则分到另外一批,在白宫玫瑰园南草坪欢迎小平同志。当时,小平夫妇和卡特夫妇并肩站在观礼台上,仪仗队鸣放礼炮,场面非常宏伟与热烈。看着这个情景,我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

——摘自《留美是我人生重要的里程碑》

口述:柳百成 整理:王文乐

刊发于《神州学人》2009年第9期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19-06-25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