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掠影
  

华东理工:30年发展1.8万学生党员


“七一”前夕,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该校理学院陆臻崎等4名学生面向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手,许下了庄严的誓言,光荣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参加三级党校培训,到通过入党“公开答辩”的严格考察、宣誓成为一名党员,陆臻崎十分感慨:“整个过程,令我最难忘的就是入党‘公开答辩’,这是党组织对我的一次重要考察。”从1987年至今,30年来,华东理工大学共有18500余名学生经过这样的严格程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如今,入党“公开答辩”既是华东理工大学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一环,也是该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抓手和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落脚点。

入党为什么要“公开答辩”?

“党支部七项组织生活制度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认为设立雄安新区有何历史意义?”“作为班级团支书,请举出一件你认为最能体现‘为同学服务’的事情”……

这是近日该校资环学院入党“公开答辩”的现场,学校党委书记杜慧芳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全程参加了8名发展对象的答辩。

“极其精彩”,杜慧芳这样评价学生的答辩,同时用“感动”和“感慨”概括了自己的体会:感动于学校的入党“公开答辩”坚持了30年,经过一批又一批师生党员的细化和完善,形成了严把发展对象入党关的长效机制;感慨于每个学生党员的发展都经历如此公开、公正、民主的环节,既确保了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又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华东理工大学设立入党“公开答辩”机制的初衷,是希望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保证群众对党员的认同度和满意度。而这项制度的“诞生”,却是一个偶然。

当年,学校党委一位负责人在校门口等公交车,偶然听两个学生聊天,其中一句话“要想入党一定要和老师搞好关系”,这令这位负责人印象深刻:如果学生都这样想,那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就成了问题,发展出来的党员也很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于是学校党委决定,增加公开答辩入党考察的环节,群众、党支部成员等都可以参与其中,起到监督作用。

时光流逝,工作人员在变,学生也在变,考察对象从“60后”变成“95后”,但在学校历届党委的坚持下,历经30年的坚持、传承和发展,入党“公开答辩”已经成为华东理工大学党建工作的一张闪亮“名片”。

严峻考验体现在哪里?

从学生时代参加入党“公开答辩”,到工作后亲自把关学生答辩,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万胤婕说,入党“公开答辩”绝不是走形式,其严格程度不亚于学位论文答辩,几乎每年都有学生未通过入党“公开答辩”的情况。

入党“公开答辩”的公开、公正和民主,对发展对象来说,是最为严峻的考验。

一是成立答辩小组,小组成员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班导师、学生党员和普通同学代表组成;二是公示答辩人员名单;三是现场答辩,答辩人宣读入党答辩词、入党联系人介绍情况以及自由提问,以此考察答辩人的入党动机、现实表现和对党的认识情况;最后再由答辩小组综合答辩情况进行讨论并给出评价意见。

为此,各个学院都建立了完备的题库,如日前资环学院举行的入党“公开答辩”,就结合学校的校训“勤奋求实、励志明德”建立了8套题库供学生选择。客观题考察发展对象对党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主观题的考察则是多方面的,既有时政分析,也有平时的自身表现、专业发展等。

答辩中,入党积极分子、资环学院大二学生杨莹莹共回答了8道客观题和2道主观题,并以92分的成绩通过答辩。她说:“这个特殊的答辩,督促我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如何加强入党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少数党员入党后,容易出现思想上放松要求、先进性发挥不够等问题,对此,华东理工大学从2001年起开展了面向全校学生党员的“述责答辩”。

按华东理工大学的规定,学生入党后,必须要在新生督导员、学风监督员、文明维护员等岗位上进行党性锻炼。学生党员每年要向同班同学汇报自己一年来履行党员责任、加强党性锻炼、践行党的宗旨、改正缺点和不足等情况,并接受同学的提问。

在“述责答辩”后,每名学生党员还要接受无记名的满意度测评。党组织及时将测评结果反馈给答辩人。在此基础上,学生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每名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进一步整改提高的意见和措施。

以此为引领,华东理工大学逐步健全完善了一系列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机制,如守则规范、教育培训、行动计划、实践记录、民主生活、评优表彰等。这些机制贯穿了计划、实践、述责、测评、总结、表彰的整个流程,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近几年,该校学生党员的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7-07-01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