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文教新闻
  

精准施策让乡村教师乐享幸福


几年前,在湖南省汉寿县的一些乡村小学,生活条件艰苦,职称难解决、待遇偏低、职业发展前景不足等现实问题,曾使不少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年轻教师流向城区学校,乡村教育一度出现青黄不接的态势。

“正是目睹乡村教育面临的严峻现实,我们开始采取创新举措,对乡村教师实施‘精准’支持。”汉寿县教育局局长雷常元说。

近几年,汉寿乡村教育的快速发展,最大的一条经验是关心乡村教师的生活需求和职业成长,用配套的激励机制、优惠的政策倾斜、共享的优质资源、创新的评价制度,找回了乡村教师的尊严和幸福,形成了区域内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氛围。

    特殊配套让教师下得去

以前教师们不愿下到乡村去,原因是没有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汉寿县把解决这个问题视为发展乡村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在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制定和实施特殊配套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形成了教师下得去的局面。

加大乡村教师提质增量力度。3年来,汉寿新聘教师500余人,引进教育专业人才20人;实施全员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名师工程”等,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0名,市县骨干教师320名。实施“补血计划”,新招聘教师和免费师范生重点补充农村学校。全县2015年公开招聘122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其中60余人充实到全县36所村小(教学点)。同时通过对口支援、送教下乡等方式,提升乡村教师业务能力。

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汉寿县2014年起实施改造乡村薄弱学校为主的 “教育三年攻坚计划”,3年投入资金2亿多元,实施乡村薄弱学校改造、中小学教师安居房建设、教育数字化建设等“七大工程”。其中投资2747.73万元,改善了62所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办学条件;投入3000万元,使县内所有乡村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投入554.74万元,为全县44所乡村寄宿制学校添置学生床位5462个、学生就餐位31095个、热水设备44套,实现学生有餐桌吃饭、有热水洗澡、一人有一床睡觉的“三有”目标。3年攻坚使10万乡村师生受益。

在缸儿口村小笔者看到,新建成的教学楼宽敞明亮,整洁的水泥操场上孩子们正在进行课间活动。在新兴乡中学,投资275万元、共36套教师公租房已经落成。

正如汉寿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朱进友在村小调研时所言:“要用发展的眼光,站在群众的角度办教育,不仅把村小办成村里的学校,更要办成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让前来教书的教师感到幸福快乐。”

    政策倾斜让教师留得住

专职教师的足额配备补充了师资“短板”,乡村教师待遇提升更让教师下得去、留得住。

“农村学校环境好,有敞亮的教师宿舍,职称评定优先,每月还有乡村工作津贴,到省市培训学习机会也多,没必要往城里学校钻。”夏冬明是太子庙镇中学的优秀教师,已在这所学校工作近10年,谈及为什么不申请进城时,她微笑着这样说道。

在雷常元看来,向偏远学校倾斜优惠政策,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是留住人心的关键之举。

“现在,我们每人每月可以领到2000元绩效津贴、300元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特殊补贴,每人每年2000元年终奖,再加上每人每月26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一年下来两人总收入有12万多元。今年我们在集镇上买了一套房子,决心在农村扎根。”谈起幸福生活,同为乡村教师的潘艳妮夫妇激动地说。

睡不好、吃不香,教师怎能安心教书?近3年来,汉寿实施乡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计划建设教师公租房1286套,总建筑面积约6.3万平米,总投资7253.53万元,现已建成894套,改善了乡村教师居住条件。

笔者走进一户教师家庭,这套公租房面积大约60平米,里面配有卫生间、厨房,还有客厅和2间卧室。房间虽然不大,但舒适够用,保证了乡村教师的体面生活。

除了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汉寿教师的绩效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也由县财政全额发放到位。同时落实乡镇事业单位补贴,设立村小特殊岗位津贴和交通补助,并在评先晋职、提高学习等方面优先考虑。汉寿县还设立温暖工程,建立困难教职工档案,对因病因灾致贫的乡村教师进行精准扶助。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使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愿意在乡村任教。

    资源共享让教师教得好

“培训让我受益良多,教学中的一个个困惑,逐步得到解决。‘国培’成为我今生幸福的记忆。”这是太子庙镇中心小学教师李霞参加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国培”后的感触。

与多数中西部地区一样,汉寿乡村教师队伍教研水平参差不齐,为此该县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教育专家来县讲学,同时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参加教育部、湖南省组织的研修培训,创建名师工作室,定期组织专家深入乡村学校传经送宝,提升乡村教师教研水平。

2015年,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中,汉寿县各乡村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参与晒课活动,共晒课3499节,切实提高了乡村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教师李霞执教的一年级音乐课《买菜》被评为部级优课,全县 4节部优课来自乡村学校。

村小师生数量少,很难单独组织学生活动,为此,县教育局要求他们积极参与片区学校组织的学生广播操比赛、校园艺术节等各类活动。各村小也因地制宜,结合本地传统,利用乡镇少年宫资源,开设了舞蹈、文学、书画、器乐等校本特色课程。

“优秀的校本课程让学校‘站起来’﹑教师‘动起来’﹑学生‘活起来’,给校园注入了活力。”县教育局基教股负责人说。

目前,汉寿正着手实施以南岳路实验学校为主校,株木山中心小学、龙阳围堤湖学校、东岳庙白竹村小等为分校的“1+N”网络联校,将网络主校的课堂教学、教研及教学资源以网络共享方式推送到乡村小学或教学点,实现课堂教学同步实施、教师同步研修、教学资源同步共享,使开不齐课、上不好课的乡村学校与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区学校同上一堂课,最大限度地解决乡村偏远学校资源短缺问题,让乡村学校师生共享教育信息化成果。

    创新评价让教师有奔头

早在2013年,汉寿就启动了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将发展性评价指标纳入学校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由过去的终结性评价改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校自身发展,“让每一所学校都进步”。

2015年,县教育局创新评价机制,出台多项考评新规,对学校实施分类评价、骨干分线考核和教育“四风”评价等。评价制度的方向性改变,让乡村学校看到希望,在评价制度推动下,城乡学校差距逐年缩小。

2016年4月的汉寿教育工作会上,获得“县十佳校长”“县十佳师德标兵”“县十佳班主任”“县十佳教学能手”“最美乡村教师”等各种荣誉的教师中,乡村教师占80%。他们分别获得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奖金。获得“最美乡村教师”称号的潘艳妮喜极而泣地说道:“扎根乡村教学十几年,能得到如此高的荣誉,我很满足。”

在2016年度“汉寿名师”评选活动中,全县大街小巷﹑城镇乡村的群众都在为自己心目中的“名师”加油点赞。“汉寿名师”由县教育局、县教育基金会组织评选,经过个人申报﹑学校推荐﹑评委会考察﹑听课﹑审核﹑评定及网上公示等严格程序,最终当选的10位“名师”在教师节进行表彰,每人获得1万元奖励,他们的事迹还在报纸、电视、网络上进行宣传展示。

汉寿教育基金会负责人介绍,自2010年启动教师系列评选表彰活动以来,通过媒体集中宣传,挖掘了乡村教师典型,提升了乡村教师职业荣誉感,激发了乡村教师的工作激情,全县关爱乡村教师蔚然成风。

如今,汉寿乡村教师迅速成长:毓德铺永固教学点教师王小兰获评湖南省“最美乡村教师”;丰家铺乡芭蕉小学教师周雪炭获评湖南“运达”优秀乡村教师;汉寿一中特级教师马云获得常德市首届“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10多名乡村教师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

笔者采访中与老乡聊天,一名家长说,以前农村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省吃俭用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现在看到乡村教育质量越来越好,更多年轻教师来到乡村学校,都愿意把孩子放在身边念书。

显然,当乡村教师奉献中有快乐、体面和尊严,享受到职业幸福,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自然水到渠成,乡村教育的复兴也不再是梦想。(新闻来源:中国教师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7-07-13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