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朱永新:新教育写作的意义与价值


写作,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

写作,是传统教育读写算的三大支柱之一。

写作,更是21世纪最重要的生存技能。美国学校管理者协会就“什么是21世纪最重要的生存技能”问题,请教了来自教育界、企业界、政府部门、社会学等领域的55位杰出专家。专家们列举了“全面阅读和理解技能”“应用计算机及其它技术的技能”“掌握一门以上外语的技能”等22条重要的技能,“写作能力”名列榜首。

为什么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重新发现了写作的价值?写作究竟对于我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旺苍宣言》——写作创造美好生活

(一)写作让个体成为更好的自己

写作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写作是真正的思考,是个体终身学习的有效方式,是全球化时代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技能,也是个体在世俗生活中能够守望精神世界的便捷路径。

1.真正的学习思考离不开写作

培根说:写作使人精确。人的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有一篇对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萨摩斯教授的专访,题目为“写作何以成为哈佛大学唯一一门必修课程?”萨摩斯在专访中谈到,写作是一种用文字和隐喻标记世界的方式,是一个引领学生批判地、深度地阅读和有效地、清晰地书写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发现自己真正关心所在和写出自己所思所想的路径。“你不会真正的知道你在想什么问题,除非你把它写出来”。写作是一种清晰、简练、高效的记录方式、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写作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应当成为所有人的一种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写作训练思维,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正因为如此,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了“以写促学” (writing to learn)的口号。“写得更好”(write well)也成为美国基础教育的目标。因为“写得更好”是为了“学得更好”。“写”然后知不足。通过写作学习到的知识,比机械记忆的知识,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效果更理想。写作是终身学习时代“抓铁留痕”的有效学习方式,这已经达成了普遍共识。

2.职业生涯的发展离不开写作

美国学者的研究发现,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和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与一般科学家之间的差别,主要不是表现在智商、学历、性别上,甚至也不是在科学素养、行动力或专注力方面,而是在写作上。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的写作能力比非诺奖的科学家要强二十倍以上。

其实,不仅仅高层次人才需要写作能力,即使一般员工,写作也是职场竞争力最重要的方面。被誉为硅谷的天使、投资界的思想家的彼得·蒂尔(Peter Thiel)说:“在硅谷让我感到非常有价值的一个方面,就是写作。如果说我们能够写好一篇文章,不管是做科学的,做技术的,做创新的,如果你能写好一篇好文章的话,其实你都不需要成为一个作家,或者说一个小说家,基本上比普通人好一点点的话,那你就是很好的亮点了,这在硅谷是很好的一块敲门砖。”

互联网革命以来,许多自媒体人通过写作,实现了职场和人生弯道超车,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红利”收获者。有人说,“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不会写作的人甚至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多少成就自我的机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中国走向世界、参与国际交往和竞争的今天,具备写作能力的人将是人才市场最抢手的“紧缺资源”。

3.幸福完整的生活离不开写作

我国古人精辟地总结和概括出“三不朽”的人生理想,也即“立德”“立功”和“立言”。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做人、做事、做文章,要做出品位,做出境界,为自己树立标杆,也为别人或后人树立表率。从此,立德树人,立业建功,立言传道,也就成为人们成就自我、泽被世人的人生信条!

我们今天讨论的“写作”,说到底,就是古人所说的“立言”。新教育以写作作为它的行动的一大主题,就是要自觉传承“立言不朽”的中国文化传统,同时在现在与未来的全新语境中返本开新,赋予它新的内涵与价值。

写作让个体从嚣杂的外部世界回到安静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写作让个体面对自己的灵魂、拥抱自己的灵魂。写作帮助一个人成为真正的完整的人。写作唤醒了人的精神自我,滋养了人的精神发育。一个习惯写作的人,他的精神世界和一个不写作的人相比,是有本质区别的。

写作的人是文字的魔术师。无论是英文的26个字母,还是中文的几千个方块字,它们的组合变化抵得上任何奇妙的化学反应。通过各种搭配,这些文字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

写作的人是伟大的观察家。他不仅需要一颗纯洁的心灵,更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写作的人能够看到别人无法看到的世界,发现别人无法发现的风景。

写作的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写作不仅仅记录着我们所处的时代,也记录着我们自己的生活,书写着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生命传奇。

写作的人是幸福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周国平说,写作是在苦难中自救的一种方式,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把自己与苦难拉开一个距离,以这种方式超越苦难。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在《论人的成长》中肯定了写作在人的精神疗愈过程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写作是一种指向外在的活动,它对于内向型人格的人来说,可以起到帮助作用,帮助他们获得心理的平衡,从而在沟通和表达方面得到某种意义。写作展现着个体的精神生活,创造着我们的美好生活,具有自我辩驳、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拯救的价值,赋予错综复杂的生命以自我超越的深层次意义。写作意味着思想和灵魂的绽放,意味着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意味着幸福完整的美好生活。

(二)写作让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写作可以是纯个人的私事,但如果写作进入交流,那就不单纯是个体行为了,也是社会行为,它源于社会生活,又反作用于社会生活,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就是强调文学艺术启发联想、考察得失、聚合同道、讽刺时弊等社会作用。每个人的写作都能从心灵深处鼓舞着身边的人,由此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向善、向真、向美。

1.写作是家庭幸福的纽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说:“亲子之间交换的丰富语言,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风建设对于个体的健康成长、社会和谐、民族进步、国家发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它不仅得益于“诗书传家”的家庭阅读或亲子阅读,而且也得益于家庭成员之间“交换的丰富语言”,也即家庭写作。

家庭日记唤醒自我意识。日记是一种私人化写作,是自己与自己的心灵晤谈,它常常诞生于家庭的个人空间里。鼓励成长中的儿童在家中多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反观自我的心路历程和成长印记,可以有效提高个人“自我感”,促进心理的内省自觉。

家庭书信改善亲情交流。“家书抵万金”。家庭书信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家庭写作形式,是亲人信息交流、心灵沟通的纽带,也是家庭教育和家风传承的重要手段。今天,当我们读到《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以及革命先烈的《红色家书》时,仍然会心生感动。这些传统家书为如今通过家书促进亲情交往和家风建设提供了想象、思维和表达的启迪。

当下,传统家书离我们渐行渐远,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新教育认为,应当全力保护这一文化传统,恢复其独特的文化濡染作用,使我们紧张、浮躁的心灵得以舒缓、平复和宁静,在这种更雅致也更个性化的亲情对话中,聆听对方的心灵律动,走进彼此的精神世界,架设真情沟通的桥梁。

2.写作是现代社会人际交流的桥梁

写作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将个人的所闻、所见、所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表现,在人群中产生共鸣。文字能够代表一个人智慧的结晶、思考的果实,可以传递给不同的读者,那些深邃的文字还能够穿越时空。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就在不断传播中把世界变得美好。

现代世界的人际关系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日益社会化、全球化,人际交流更加普遍全面,另一方面却又日益原子化,碎片化,人际交流面临种种难题,在这样的语境里,充满温情、仁爱、包容精神的写作与传播就成为化解人际困境的良药。而在信息化社会和互联网时代,写作共同体的交互性写作就这样应运而生,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际交流的重要方式。

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自媒体”的传播方式催生了“全民写作”时代的到来。它使原来垄断话语权的精英写作转变为普及的、草根的大众写作,它以现代化传媒为手段,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私人化、平民化、普遍化、自主化风貌。即使是精英写作,也常常以大众写作的姿态加入这个行列。网络的实时更新和交互性,极大调动了创作者和阅读者的热情与积极性,形成“全民写作”和“全民阅读”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现象,全民写作正在改变写作的概念,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一方面,随着不断人们的自我完善,它正在从某个层面上引领着一个“艺术化生存”或“审美化生存”时代的悄然来临。另一方面,随着表达的即时化与便捷化,也产生了“网络暴力”等新的问题,写作伦理问题也凸显出来。

3.写作是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的利器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与变革都与写作休戚相关,社会愈发展,写作的变革作用就愈突出。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社会生活中,写作的最大魅力,就在于作品能在传播中传递鼓舞人心的力量,产生社会共鸣与响应,通过写作,弘扬正气,抵拒邪恶,礼赞光明,扫除阴暗,由此推动社会不断走向文明、和谐、公平、正义、美好。

古人曾经论述过写作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从古至今,写作一直深度参与着社会各部门的组织管理。离开了写作,社会很难实现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在今天,写作不论何种文章体式,也不论文章形制大小长短,只要唱出时代之音,强化文化认同,提振民族精神,有益经世利国,写出个人风采,家国风度,时代风气,也可以成为经国大业的一员,汇入民族复兴的交响。

4.写作是人类文明传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基石

《辞海》解释称:文字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的文化工具,对人类文明的促进起很大的作用。”如果说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基石,那么写作者就是人类文明的播种者。正是经过写作者的文字写作,才产生了无数记载和传递人类文明的瑰丽文章。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写作的发展史。但写作不是简单地记载和传递文明,它也参与了人类文明的非凡创造。

人类发展进程中每一阶段的伟大写作,都是从人类文明的巨量遗存中发掘、提炼出最光彩耀人的精髓,用充满诗意、史韵和哲理的语言创造性地表现出来,绘就绚丽多姿的人类文明图景,唱响情思激越的人类文明之歌。可以说,写作以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参与创造了人类文明,而且极大增强了人类文明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如今,人类文明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期。尽管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还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还横亘着太多难以突围的藩篱和跨越的沟壑,但我们仍有理由坚信,人类文明发展壮大的进程不可阻挡,人类共同建造通往理想“通天塔”的希望不会破灭。

在这个进程中,我们仍然相信语言的力量,文字的力量,写作的力量。人类将继续以语言文字本身的独特魅力,并利用全球化、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红利,参与到新的人类价值体系的建设中来,共同谱写多样统一的人类文明华章,大家“拥抱在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让文字的光亮烛照文明的未来,让人类享有它浸润的“爱的自由和美丽”。

(三)写作让教育生活更加精彩

我们经常说,没有阅读就没有教育。同样,我们也可以说,没有写作就没有教育。

美国国家写作委员会在2003年4月向国会递交了一份报告书《被忽略的R──我们需要写作革命》。报告书指出,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决策者与教育界人士都忽略了一个让上学很有趣、学习很有效、学生都能有自信又能自动学习的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写作。如果学生要能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知识,就必须有能力将一堆琐碎数据、数据消化重组,并透过语言的表达来跟别人沟通。简而言之,学生要能学习,必须学会写作。写作有助于构筑良好的教育生态,提升教育的品质,写作者在写作的同时,也在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

1.写作构筑良好教育生态

当前,家庭内部、学校内部以及家校之间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共同语言、共同价值的危机。分数成为师生之间、父母和教师之间、校长和教职员工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共同语言,所有的人成为分数这间房屋里的陌生人。我们认为,只有在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中丰富知识、发展思维、促进精神成长,才能形成共同的语言、密码以及共同的价值观,才能构筑良好的教育生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让所有的人一起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以新教育家校共写为例。家校共写主要指教师、学生、父母之间通过交互书信、便签等,彼此理解、加深认同、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家校共写中,父母对教师、学校提出的合理要求,一方面可以让学校和教师得以重视乃至改进,另一方面可以成为优化教师教育理念、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动力,帮助修正学校教育的不足。而教师对父母的建议与指导,也能够让父母少走弯路。父母、孩子与教师在一个共同体中,共同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共同成长。

新教育倡导全民化写作,让学校在处处弥漫书香的同时又处处涌现爱写会写、各擅其妙的写作者,让学校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教学领域、班级建设领域、学校管理领域、家校社沟通协同领域等等,总之,让整个学校在写作呈现的语言文字中绽放璀璨夺目的生命光华。新教育写作是新教育人记录生活、呈现生命的方式。新教育写作让我们与自己经历的活生生的“生活文本”进行对话,增进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并且使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变得丰富多样,新教育写作成了我们改变日常生活单调平庸的重要路径。当写作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意味着我们会保持一份敏感,随时留心关注、充分关注生命中的故事及其细节,意味着对自身生活的不断探问、反思和意义观照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意味着写作成了我们改变职业行走方式的契机。

2.写作提升教育的品质

写作是一种思想劳动。因为人是精神性存在,具有超越性和不断提升性。写作的根本关键,在于提升写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思想认识水平是在阅读、写作和生活中体认和锻造的。写作的过程是价值经历和体验的过程,要进行价值澄清和选择,锤炼自己的理想、思想、情感和文字,所以写作的过程也是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写作可以作为学习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对学习的检测。“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向别人讲授”或者“对所学内容立即运用”,而写作既是用文字“向别人讲授”,也是“对所学内容立即运用”。

新教育的学科写作则激活了课堂教学知识,使学科思维可见化,提高了个体分析和应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促进了对阶段性学科学习成果的巩固发展。通过不同情景下的各学科写作,可以帮助学习者主动理解、吸收、加工和运用学科知识,进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实现“以写促学”(writing to learn)的目的。人们已经通过大量的实验或实践探索发现,写作本身就是一种促进学习的有力工具。例如,朗格就指出,“学习一个学科的内容不仅可以通过阅读,也可以通过该学科特有的方法写与该学科相关的内容。与阅读一样,写作也是一种学习学科知识的语言手段。”格林汉姆和佩林的元认知分析也表明,“学生用新的概念和观念进行写作时,他们会学得更好。因此,写作实际上已成为一种认知上的、有效的理解策略[格思里和阿尔维曼(Guthrie & Alvermann),1987),可用于激发学生认知,巩固新的学习,延展他们已学内容(朗格和艾坡毕,1987)。”有专家对学科写作在学生阅读习惯与技能、学习态度、作文能力方面进行跟踪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班在实验3年周期的数据百分比变化不大,而实验班整体提升了33%,其中在阅读习惯与技能方面提高了8%、在学习态度方面提高了11%、在记笔记和写作文方面提高了14%。可见,学科写作在提升阅读习惯与技能、学习态度和作文能力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

3.写作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他的写作史,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他的教育史。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对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后,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写作有助于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实践中以一种自觉的、超越的、批判的方式,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思辨力对教育生活和教育经验进行再叙述,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教育 的效率和品质。

加拿大学者马克斯·范梅南在《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中写道:“写作,其实就是对教育现象的一种解释,当这种解释上升到反思阶段,形成具有一般性指导作用的价值取向并指导教师的行动时,变成了实践性知识。”范梅南提倡通过真实的叙事来研究教育,叙事者既是故事的记录人,也是故事的主人公,还是对这个故事进行反思的研究者。在这方面,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堪称模范。她一生没有离开教育教学一线,却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理论与学派,40年间发表文章350余篇,出版专著和相关书籍28部。李老师从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最终定格为一个“让历史铭记的老师”,与她经年累月反思写作有很大的关系。昨天叙事的管建刚老师每天下班后用半小时记录一天的生活,寒暑假则用来整理书稿,20年的时间居然写了20多本书。从农村中心小学的普通老师成长成长为国家万人计划特殊支持领军人才。他深有体会地说:“教育写作成就教师不是神话、不是承诺,而是一定会成为现实的精彩!”

写作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常州星河实验小学庄惠芬校长就是通过写作成长起来的。她多年来坚持不间断写作,连续20年参加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先后获得一次特等奖、七次一等奖、两次二等奖和四次三等奖,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工程首批培养对象,并出版《站起来的儿童数学》等专著3部。最近领衔编写了新教育的数学读本《数学欢乐谷》。

总之,新教育写作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当写作成为教师生活中的一部分,意味着他们会保持一份敏感,随时留心关注、充分关注生命中的故事及其细节,意味着对自身生活的不断探问、反思和意义观照成了生活的常态。一些教师通过新教育写作成为儿童文学作家或者儿童研究专家,已经成为新教育的一道美丽风景。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20230613发布

作者:朱永新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3-07-06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