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普通教师、班主任走到副校长、校长位置,如今成为广州市教育家培养工程的第一批入选校长,工作29年,无论是教育学生、指导教师,还是管理学校,吴培森都遭遇过许多令人头疼的事,但他总是说“有办法”。
“我要把他们当白纸看”
任校长前,吴培森曾做过10多年班主任,印象最深的是1995年接手的那个班。接到这个班级后,原班主任主动拿来学生的“罪证”。吴培森没要:“他们以前做了什么,跟我没关系,我要把他们当白纸看。”
开学第一节课,学生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他们齐刷刷趴在桌子上,静静装睡。看到这一幕,吴培森什么也没做,只是微笑着看着他们。沉默持续了15分钟。终于,一些人忍不住,开始偷偷抬眼瞧老师。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抬起了头。
吴培森的第一节课开始了。他没有生气,只平静地说:“你们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点,不要觉得自己是渣滓,成绩不好,尽力就可以了。”不但如此,吴培森还夸他们有组织性、有力气。对这些从未被正眼看过的孩子,吴培森的法宝就是永远关注并充分利用他们好的一面。
当时,班级有个矮个子男生,不但自己捣乱,还能带着其他人一起捣乱。吴培森觉得这个孩子领导能力很强,就花了3个月将他培养成了体育委员。之后这个班的队伍从来都是整整齐齐的,出操、运动会、打扫卫生之类的事,他完全不用操心。不但如此,这个班在运动会上还拿了第一名。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中考时,学习成绩一下冲到了全校第二。
“我觉得你是最有希望的”
2008年,吴培森带领当时任职校长的学校——新塘镇菊泉中学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试点课改研究。
在那里,他遇到了一名很有能力也很有个性的老师。他在一个星期一开始就去听这名老师的课。一节课下来,这名老师读题、分析、解题和总结就占了35分钟,而学生练习只占了5分钟。除了学生座位是以小组围坐之外,没有一点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味道。这名老师上完课后,还热情地请吴培森点评指导。吴培森耐心帮助她分析了整节课,并提出了优化建议,还与她一起研究了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第二天,吴培森准时进入到她的课堂,她有点惊讶,但还是用以前的方式,把吴培森的指导完全抛到了脑后。吴培森又认真帮她分析了课堂的问题与改进策略,也做了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第三天,她依然故我。而且,还表现出了不满:“吴校长,你干吗老盯着我呢?我又没得罪你。”吴培森微笑着说:“我每天都很忙,但我坚持跟你的课,是觉得你的能力、教学功底和发展前景都是最有希望的。我只希望通过帮助,让你尽快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课堂教学模式。”
终于,这名老师被触动了,与吴培森一起备了下一节课。从此,她的课堂“面貌一新”。
“或许我不必感谢你们”
2015年,吴培森的工作再次调动,他被派到一所山区薄弱学校——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第二中学任校长。一次行政会上,吴培森随口问了一句:以往开家长会,家长出席率是多少?“30%到40%之间,最高不超过50%。”
“家长出席率达到80%的家长会才是有意义的”,可大家对着吴培森直摇头。
吴培森提了几条做法:第一,要求班主任想办法落实家长出席。如果家长当天确实有事,就要确定第二天补开家长会的时间,还来不了,班主任就要把家长会送到家长家里。第二,亲自为全体教师开展“如何开好家长会”培训,让教师明确家长会的重点内容、难点、要解决的问题及开会形式。第三,把家长会分成两段,第一段由他亲自讲话,做家长培训,第二段由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负责,具体方案要集体讨论。
在改革之后的第一次家长会上,吴培森对家长们说:“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开家长会。”停顿了几秒,他又说:“或许我不必感谢各位。家长与教师是工作伙伴,你们来开家长会并不是在帮我们工作,而是与我们一起来教育好孩子。”这让家长们备受触动。
这次家长会出奇成功,第一次统计出席率,就达到了82%。第一段结束,竟达到了90%,所有教师都惊讶了。
2016年正值吴培森带的1997年那届学生毕业19年。在周年聚会时,学生们一排排坐好,在对面放一个小凳子让吴培森坐上去,说是要“审问”他。学生们的问题是:“你知道当年我们为什么听你话吗?”答案是:“你当年是真的为我们好,我们无论怎么不好,你也从来没放弃过一个。”光阴流逝,吴培森早已不再与当年他“刁难”过的那名女教师共事,但她与其他吴培森指导过的一批教师一样,早已成为学校课改的领跑者和区域名师。
吴培森总是能在那些给他制造麻烦的人身上看到希望,他也有办法让这点零星的希望变为现实。(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