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掠影
  

小学生梦想是发财,怎么看

媒体广场 关键词:小学生演讲

近日,在杭州某小学《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比赛上,一个小学生说,人人都有梦想,而自己的梦想很简单,那就是发财。这个小朋友在演讲中表示:“我不像前几个人说的那么伟大,发财了要去捐款,好不容易发了一笔财,给别人发?不太实际吧!”此话一出,台下就有家长笑出了声,然后发出阵阵掌声。还有学生家长边拍边感慨:“完了完了,活得太明白了。”

我的梦想就是“发财”戳中了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金钱的看法发生了整体性的变化,社会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关系的理解也出现了改变。小学生的演讲,其实也没有那么特立独行,而代表了社会上很普通的一种价值追求。演讲视频走红以后,不少成年人为他点赞,因为孩子说出了他们小时候想说但没有机会说出的想法。

有一种观念认为,孩子就应该是“纯洁”的,应该与社会流行的世俗观念有所隔离。这种说法当然有一定道理,未成年人就应该远离不适合他们年龄的观念与生活方式。然而,哪怕是小学生,也要为将来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做准备。脱离了社会现实的说教,往往空洞而无力。对于孩子而言,每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实理想都应该得到理解,而不应该刻意打上高尚或是低俗的标签。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教育者的小学校长,也对这位孩子的演讲表达了宽容和理解。他说,这个孩子比较有个性、率真,平时的一些想法也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在现实中,教育者和更多成年人能否真正欣赏并理解孩子的童言无忌,也许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依然有许多脱离于物质的梦想,闪烁着高贵的道德光芒。很多小学生依然会有“当教师”“当警察”等平凡的人生梦想。凡是发自内心的所思所想,都是值得欣赏和积极引导的。即便在崇尚财富、以企业家为精神榜样的社会,那些朴素的人生理想也丝毫不卑微。在一个成熟社会里,富豪与普通人所能调动的社会资源可以不同,但他们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是不分高低的,社会对他们身份的评价也应当是平等的。

梦想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有的人在看了杭州这位小学生的演讲后,觉得他的话说到了心坎里;有的人则觉得孩子要实现健康成长还需要更多引导。这种对“发财梦”的不同理解,本身就反映了社会上个人理想的多元化认知。梦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最应该做梦的年龄,让孩子有机会说出真诚的梦想,并积极引导他们,为其实现梦想创造条件,是每一个成年社会成员的责任。

(原载《中国青年报》,作者王钟的,有删改)

为“我的梦想就是发财”鼓掌

为孩子的坦诚鼓掌。这个孩子十分坦诚,的确,人生可以伟大,也可不伟大,关键是自己的选择。况且,孩子还说了,有钱了,“能帮到人的还是要尽量帮”,其实,这都说得非常实在,说明孩子对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谈人生,谈梦想,就应该这样坦诚,只有坦诚才能活得实在,只有坦诚才能更好地敞开胸怀,接受世界,认识世界。

为孩子对人生的思考鼓掌。谈到为什么发财的时候,他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感到,每天做的事都一样,想到尤其是上班之后,每天早出晚归,就像生活在囚笼一样,每天做同样的事,机械般地死循环,必须摆脱掉,如果有了钱,就能干点自己想做的事,人生几十年,要摆脱循环着度过,要自由地度过。这些观点,虽然幼稚,但是,却是对人生的认真思考,值得肯定,应该鼓掌。人生就应该摆脱单调,就应该丰富多彩一些,就应该走向更加自由的生活,这没错。

为孩子对社会的认识鼓掌。其实,“我的梦想就是发财”这个演讲很好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有决定作用,意识有能动作用。他知道人生需要有钱,有钱之后,才能帮助别人,才能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这是孩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值得肯定。

梦想,顾名思义,做梦都想。发财梦是每个人最朴实无华的想法,只要孩子沿着正确的道路,去实现发财梦,就值得肯定。

当然,我们在为“我的梦想就是发财”鼓掌的同时,也不否定其他梦想,孩子时代谈梦想,贵在真诚,贵在坦诚,贵在实实在在地谈自己的想法,所有的孩子都梦想去做明星,不好;都梦想去做科学家,也不好;孩子的梦想应该五彩缤纷,百花齐放,可以做明星梦、科学家梦、老师梦、发财梦,等等,都行。关键是百花齐放,因为社会需要百花齐放,不需要百人一面。

(原载西安网,作者殷建光,有删改)

“我的梦想就是发财”不值得当真

以我自己的童年经验,最怕写《我的梦想》这样的文章,一来题目太空,梦想又太多,不知如何下笔;二来,本来一句话可以说完的梦想(比方说“我想当医生”),硬要铺展成800字,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还蛮高的。我最近读一位汉学家的回忆录,他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来中国,有次停下来跟小朋友对话,问了十几个小孩“你将来想做什么”,答案无一例外,全是“我要到最艰苦的地方为人民服务”。这个回答,固然带有那个年代特殊的印记,可关键是,最艰苦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这些孩子恐怕自己也没概念。换句话说,缺乏真实的经历和生活经验支撑,纯粹从概念出发、由概念而来的所谓“梦想”,可能只是孩童为了应付大人的随口一说——他自己并不当真,你也不能拿它们太当真。

每一年,《纽约时报》都会在全美高中学生中征集与“金钱”主题相关的大学申请作文。今年有将近300人回应,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来自一名华裔学生,叫杰弗里·余,今年将入读耶鲁大学。他讲他当医生的父亲是如何牺牲了前途光明的事业和钱财上的成就,选择在家当全职老爸,“以确保他的儿子能得到恰当的关注、照料和道德教育”。他既能解决复杂的物理和微积分问题,又能教孩子在厨房里养小鸡小鸭、贴心地接送儿子去训练、排练。杰弗里自豪地写道:“我的父亲是我认识的人中最富有的——不是金钱上的富有,而是品格上的富有。”

“有钱才能自由过一生”,这个说法混淆了自由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也简化了富有的内涵。一个人要真正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这是何其困难的一件事。而成年人要做的事,正是用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孩子们对生活、金钱和自由的理解,让他们不至于被现实中各种庸俗的金钱观、“成功学”捆绑。同时,成年人也不必为脱离真实生活经验的“童真”“童言无忌”无条件叫好——假如因为自己的梦想无法实现,就把孩子气的胡诌当作“率真”,忘记了教育引导的责任,这是比出“我的梦想”这类大而无当的题更失职的事。(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18-05-28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