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掠影
  

红烛精神照亮西部教育

从黄土高原到青藏高原,跨越数千公里,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李晨光毕业后远赴西藏阿里地区高级中学支教,并在雪域高原上建起了一个又一个校园书屋,他说:“要让阅读的光芒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在疆域辽阔的祖国西部,数十万陕西师大毕业生和李晨光一样,扎根在基础教育一线,用青春、信念换来当地教育的日新月异;为培养好这些“教育人的人”,一代又一代陕西师大教师数十年如一日,怀揣报国之志,立身三尺讲台。

“作为一所扎根西部的师范院校,在76年的奋斗征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相连。陕西师大人两代师表,铸就了‘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陕西师大党委书记李忠军说。

培养优秀教师,数十万红烛聚萤成光

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大三学生杨馥畅清楚地记得,2018年9月大一伊始,学校就给新生们开设了“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课程。

从专题讲座,到读书沙龙、交流体会、主题演讲,再到去延安实地学习,杨馥畅和同学们对青年习近平“过四关”“打坝淤地”“建沼气池”“整社”等事迹耳熟能详,被习近平总书记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植根人民、志存高远的精神深深感动。

陕西师大自2007年国家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实施以来,每年承担国家2000余名公费师范生培养任务,其中70%来自西部地区。这些免费师范生毕业后都要回到生源地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我们开设这样的课程,就是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树立‘扎根西部、脚踏实地;爱岗敬业,服务教育;心系人民,矢志报国’的理想信念。”该校教务处副处长石洛祥表示。

“课程思政”以外,陕西师大着力为学生打造“身边的榜样”。今年83岁的“网红”教授章竹君,在陕西师大讲台上一站就是61年,带出30多名博士生、130多名硕士生和不计其数的本科生;1983年从陕西师大物理系毕业的仰孝升,回到家乡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中学教书,扎根山区,30多年矢志育人,无怨无悔……身边的榜样力量无穷。来自四川南充农村的杨馥畅说:“毕业后,我要像师兄师姐一样,回到家乡,用我所学去改变家乡的教育面貌。”

要改变西部教育面貌,还要靠毕业学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技能。

今年毕业前,陕西师大文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刘文俊顺利拿到西安高新一中的签约函。2019年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刘文俊作为全国公费师范生代表参加了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这一切,得益于刘文俊在陕西师大“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中的优异表现。

陕西师大教师教育办公室主任李铁绳介绍,为锻炼师范生的基本功,学校成立教师口语教学与研究中心,对师范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成立教师书法教学与研究中心,加强师范生的钢笔字、毛笔字和粉笔字训练;成立教师写作教学与研究中心,专门培养师范生的一般性写作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成立教师领导力发展与研究中心,着重提升师范生的教育领导力。依托4个中心,学校组织了“红烛杯”师范生演讲、板书、写作、微课、教育教学能力等系列大赛。

通过举办系列大赛,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岁月荏苒,一批批专业能力扎实、充满家国情怀的毕业生走出陕西师大,扎根祖国西部广袤大地的基层学校,在教育一线挥洒青春。

该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正科级管理秘书高霏介绍,近10年来,学校本科公费师范生平均每年有超过72%在西部就业,累计有超过1000人在“三区三州”这样自然条件艰苦的地方就业,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

辐射西部教育,为教师终身发展提供支撑

吴祯曾是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免费师范生,2012年毕业后直接奔赴新疆,扎根祖国边疆。然而,在专业发展中他遇到了扎根西部的免费师范生们普遍面临的问题: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教学理念滞后,成长路径较为单一等。

就在吴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陕西师大向他敞开了怀抱。2018年,吴祯成为该校免试在职教育硕士中的一员。

返回阔别已久的校园,学术前沿讲座、课改理论与实践、一线名师交流互动等精品课程轮番上场,不但解决了许多困扰吴祯已久的问题,更让他对教育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之后的职业生涯有了更为清晰的规划。

“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职业定位是中小学教师,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教育实践反思能力是其必备的专业素质,为此,学校专门为该类学生构建‘前沿理论学习+专业能力实训+教学实践反思’三结合的培养模式。”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明道介绍。

自2012年7月招收首届公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至今,陕西师大已有1.7万名公费师范生和吴祯一样,“回炉”再造,在西部教师教育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为满足西部千千万万教师对专业成长的渴求,提高西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陕西师大的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深入推进。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会处,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地区,整体教育管理不够高效,教学研究缺乏创新,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不强,教师队伍结构性差。

2016年,陕西师大探索利用社会资金、高校资源支持地区教育发展模式,启动了为期3年的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陕西师范大学支持庆阳革命老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计划项目。3年中,陕西师大教师干部教育学院副院长苏争艳自己也不记得,从西安到庆阳,她跑了多少趟。光是去庆阳调研,和当地教育局来回沟通,最终形成2万多字《庆阳教师培训方案》,就用了好几周时间。

3年间,4000余名庆阳市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走进陕西师大,通过专家专题讲座、互动交流、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形式开展集中培训;7批陕西师大名师团队奔赴庆阳开展培训,受益教师近万名……

随着培训的扎实推进,庆阳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一步步显现:教师教学技能明显提升、教育管理者治校理念逐步增强、大部分教师初步掌握教学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庆阳教师培训只是陕西师大许多培训项目中的一个。“教师职前4年的学习无法支撑职后40年职业生涯的需求。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教师进一步坚定职业信念,提升教学能力,以持久的职业生命力奉献于祖国西部的基础教育。我们的培训,在西部已经实现了全学科全领域全覆盖。”苏争艳说。

深入推进扶贫,为西部教育托底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陕西师大研究生支教团这句口号马义泽深有体会。

2017年,马义泽加入陕西师大第19届研究生支教团,作为分队长来到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支教。课上认真授课,课下调研家访,课余创办社团,周末义务补课……马义泽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张家川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高中学子的“大学梦”。

从1998年参与团中央扶贫接力计划至今,陕西师大先后向青海循化、宁夏西吉、甘肃张家川、陕西山阳、云南元阳等地派出22届研究生支教团。

开展扶贫工作,陕西师大最大的优势在教师教育特色。陕西师大从2001年开始,就推出了青年志愿者社会助学“知识援助行动”,项目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为贫困家庭学生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素质拓展、亲情陪伴和关怀激励等关爱行动。迄今为止,累计有1.7万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其中,结成了1.5万个助学对子,辅导人次20余万。

2012年起,根据教育部部署,陕西师大承担起了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定点帮扶任务。受地域偏远、多民族聚集等因素影响,景谷县的教育发展始终面临多重困境。2017年至今,学校领导相继奔赴景谷县镇村15次,为当地教育找准“病根”开“药方”。最终,学校确定了以扶智提智为先导、以阻断贫根为目标、以科教帮扶为抓手、以人才优势为保障的“四位一体”整体工作思路。

1000多个日夜,跨越2000多公里的守望相助,陕西师大的扶贫工作渗透到景谷县中小幼教育各条脉络,让读书声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嘹亮的回响。

高考是教育扶贫最显见的“试金石”。2019年,景谷考生本科上线人数223人,比2018年的104人增加了119人,创景谷恢复高考以来历史上最好成绩。

“对口帮扶景谷教育是陕西师大‘西部红烛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的一个生动剪影。我们将继续着力培养‘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优秀人才,推动祖国教育事业不断蓬勃发展。”陕西师大校长游旭群说。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0-12-05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