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史海钩沉
  

大先生陶行知身上的“孩子气”


痴迷陶行知先生久矣,不只是因为“四颗糖”的故事,也不只是因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还是因为大先生身上那股率真顽皮的“孩子气”。单就先生写给吴立邦小朋友的三封信,是越读越长见识。

理想面前,人人平等

陶行知是推行平民教育的著名学者,吴立邦是年仅13岁的推行平民教育的积极分子,平民教育的理想让他们聚集在一起,为改变中国落后的教育面貌而努力。

当吴立邦在信中谈及自己遇到老太婆顽固而不易开通的困难时,陶行知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直言自己“也碰了四五个钉子”。先生还介绍了自己的解决法子:“第一是硬起头皮来碰,假使钉是铁做的,我们的头皮就要硬到钢一样,叫铁钉一碰到钢做的头皮上就弯了起来;第二是要把我们的热心架起火来,把钉子烧化掉。”理想一定会在现实中碰壁,更何况平民教育这样伟大的事业。先生不认为自己学问渊博就高人一等,而是蹲下身子跟吴立邦交流,因为在教育理想面前人人平等,无所谓大学者还是小孩子。

吴立邦说隆阜平民学校有个69岁的老太太,陶行知就说自己教过65岁的老翁,陈鹤琴教65岁的老太太读《千字课》,晏阳初教过的最老的学生是67岁。把3位享誉天下的大学者与13岁的吴立邦放在一起比较,勉励他经常去帮助老太太学习,先生身上可是满满的孩子气了。

虽然陶行知和吴立邦并非师生关系,但每次读这封信时我都有一种错觉——他们的相处模式是先生和学生之间最理想的关系。如果授业的教师与求知的学生之间有共同追求和守护的价值期待,有一种双向奔赴的行动姿态,那么教育必定会成为一种幸福完整的美好生活。

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陶行知答吴立邦的三封信中,有两封信谈到了作诗。

吴立邦请教如何作诗,陶行知说:“啊呀!诗这个艺术是教不来,学不来,做不来的……诗神一来,一学就会,不学也会……等到你是诗,诗是你,你和诗分不开了,才有好诗出来。”这哪里是先生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更像是抖包袱、讲段子,但你要说是先生在糊弄学生,好像也不是。

我想起《红楼梦》中写香菱学诗,黛玉要香菱先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再读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接下来读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这些还只是打底子的呢。我想,先生教诗和黛玉教诗的不同方式背后就是理念和目的之不同。黛玉教的是文人诗,风花雪月,舞文弄墨;先生教的是平民诗,开启民智,用一口大白话创造一片新天地。

所以,陶行知的诗都很接地气,有谈人生志愿的,“人生天地间,各有所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有谈读书方法的,“用书如用刀,不快自须磨,呆磨不切菜,何以见婆婆”。哪首不是通俗晓畅、妇孺皆懂的呢?

吴立邦问诗有何功用,陶行知先生说:“你试站在河西桥上,望着十寺或别的好风景:尽量呼一口气出来,忍住,忍到不能再忍了,那时你就明白诗人读诗的功用;尽量吸一口气进去,忍住,忍到不能忍了,那时你就明白诗人作诗功用。”先生用呼气和吸气来解释读诗和作诗的功用,这样的类比契合小朋友的生活经验,简单三两句话就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明白。化繁为简的背后是先生的智慧。凡人皆有慧心,孩子也是眼明心亮的哲学家,先生也曾用一首小诗来提醒成人,“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每每读到此处,我总会想,我们身为教师,自然应该用孩子听得懂的话语来引导孩子,如果在孩子面前故弄玄虚,以“高大上”的表达来显示知识的权威,那就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了。

学习面前,没有权威,忘记自己的年龄,变成小孩子,“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当学生开始讨厌学校、恐惧教室,那我们为人师者真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尊严面前,人人平等

受传统观念影响,我们非常重视师道尊严,这是教育的资源和优势。但我们有时对师道尊严的理解过于狭隘,以至于在现实中连“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样的理念都无法接受。比如,老师犯了错,学生如果当面指责,我们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吗?我想,陶行知先生一定能。

先生对吴立邦说:“你信上说要拜我做老师,本来是不敢当。不过古人有相学相师的道理,如果你愿意做我的老师,我一定愿意做你的老师。我现在最小的学生是四岁,最老的学生是六十六岁。他们都是我的学生,也都是我的老师。他们教我,我教他们,别有兴味。”这段真挚坦诚的表达非常动人,简直是在描述教育的桃花源。

从陶行知给吴立邦小朋友的三封回信中,我看到了他对小朋友的尊重。曾经看到过一幅漫画,老师和学生互相鞠躬,学生90度弯腰,老师也是90度弯腰,虽然老师因为体型庞大而显得很笨拙,但师生之间的真诚相待彼此尊重感动了每一个读者。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教育资讯满天飞,自媒体时刻喧嚷着,成名谋利的机会多如牛毛,我们为什么还要静下心来读陶行知呢?因为这会让我们找到教育精神的原乡。阅读陶行知吧,我想,先生三封回信里的“孩子气”,就是教育最美好的灵魂。


作者|吕新辉浙江省慈溪市慈溪实验中学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教师报”2023-11-26发布

出处:中国教师报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3-12-08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