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这样的检查何时了

  “下一周,上面的人又要督导、检查学校的工作了。其中,教案、听课笔记都是检查的重点。”教师们一听到这个消息,头就又大了。

  对广大教师而言,这种多而繁杂的检查已经成为一种负担,学校又要教师们补这补那了。当然,学校应该完美、有特色地展示各项工作,展示每一位教师的工作业绩。这似乎无可厚非。那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又该如何对待呢?

  一部分教师的工作,本身就不太到位、不够完美,学校领导在组织各科室自查时,发现了问题,要求教师整改。这样情况下的补充完善也许怨不得别人。为何是也许呢?一种情况是,教师的教案等检查内容本身已经不错,觉得没必要再补充完善。另一种情况是,领导在组织大家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本身就不是问题。自然,这样的补充完善就是多余的付出。于是这种被很多教师称为“补裤裆”的事情,就成了教师们极不情愿或反感的了。当然,这其中是不是问题,不应只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或相关领导说了算,而是要有方案,有标准。这个方案和标准,是在结合有关规定、在相关机构和人员广泛调查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的,是反映多数教师意愿的。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就教案而言,怎么就是详案?是数量多、写得长吗?显然不是。而检查中,这却成了一个重要标准。是一定得有三维目标的清晰体现吗?一定得有学生的相关内容吗?一定得有教学反思吗?等等。似乎也不全是。但只要像上面提到的这些,一应俱全,是一定会得到更多检查人员的肯定或青睐的。似乎这已成为详教案、好教案的圭臬了。因为多少年来,无数次的检查结果就是这样的。简案、略案,不管多科学、多完美,从来没有得到过褒扬。

  就听课笔记而言,不说别的,只是听课数量的要求,就不得不让多数老师闭门造车。一个学期的听课不少于20次,这是我们这所西部小县城所有学校老师要遵循的标准,很少有教师能完成。除了时间和精力有限,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自由听课,被听课的教师,更多时候不欢迎、不乐意,因为,这对更多的老师而言,会带来压力。还有,这种课一般只听不评、不交流(主要是老师们太忙),受益范围十分有限。但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应付检查,除了学校安排的相关听课、评课任务,更多的听课笔记只能杜撰、乱抄。

  以上所谈教案和听课笔记两项检查内容,除了教师感到头疼,学校领导也两头不讨好:一面是学校老师,要求完成这些任务,不仅会招致埋怨,实际上也于心不忍;一面是上一级检查者,又不能对他们多说什么,只能笑脸相迎。

  当然,不得不承认,为了所谓的完美、有特色,为了赢得更好的声誉,少数学校也存在要求过高的现象,无形中给老师们增加了负担。

  更大的问题,出在检查的组织和人员身上。他们更多的时候只重形式而轻内容。就教案和听课笔记,除了检查有没有外,一定会检查全不全——主要是看环节全不全。再有检查详不详、细不细,主要是以多少、长短论成败。每一次的检查,都成了老师们的负担,甚至是心病。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检查的人不认真或不负责任吗?若是,就太冤枉他们了。因为老师太多了,教案太多了;各个科目内容太多了,太繁杂了——检查人员不可能都懂,都熟悉。

  怎么办?

  只有交给学校自己去具体检查。因为学校有懂不同科目的领导、老师,他们才能较好识别每位教师的教案究竟怎么样。而相关机构的检查,只能查到有没有这个层次。

  另外,让人不解的是,很多检查人员都是从基层上去的,他们是清楚其中的各种原委的。这一问题为何找不到一个合适、恰当的解决办法或渠道呢?

  针对基层学校反映的评估检查名目繁多、应接不暇的问题,建议职能部门尽快转移相关评估职能,整合各种常规性和临时性评估检查,给学校创造一个安心静心的办学环境。

  实际上,作为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工作的检查,要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检查内容,区别对待。该把关的要把关,该放手的要放手。总之一句话:一切都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搞一刀切!

  (作者为一线教师)

     刘自学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0-12-21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