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反复疫情,让石家庄这座1100万人口的城市按下暂停键。疫无情大义在,防控期间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大多数人的健康和福祉,舍弃小家,在寒风中服务民众,进行检测治疗,战斗在风险第一线。
为解除一线战疫医护人员后顾之忧,石家庄市教育局迅速启动以“一对一”包联为主要内容的援助机制,落实情感关怀、学习辅导、生活指导等多项举措。截至1月12日,全市教育系统已建立33292人包联台账,其中,18502名学生家长奔赴抗疫一线值守,各学校及时跟进推出具体措施,让一线抗疫人员放心、安心。
全家齐上阵
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志愿者……疫情当前,如果这些“逆行者”是家里的顶梁柱会怎样?在石家庄市疫情防护进入关键期时,就有这样一家人,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石家庄市东南实验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刘子墨说,当他得知亲人在抗疫一线时,心里是满满的“骄傲、自豪和感动”。
刘子墨即将退休的爷爷是晋州市总十庄镇的社区医生。疫情来势汹汹,爷爷主动请缨去村里做核酸检测。他让年轻人在集中点做检测,自己则入户服务不能出门的老弱病残群体。他说:“退休之前,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刘子墨的姑姑是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接到上级紧急召集的通知后,她和同事们随即驰援赵县,在严寒中为群众进行核酸检测。一天忙完,她的双手已被冻得发青、发紫,但她却顾不上这些,依然坚持工作。连夜工作后由于太累,她连整理打扫都没顾上,就靠在凳子上睡着了。
刘子墨的姑夫是一名公安民警。1月6日凌晨,接到紧急召集通知后,他迅速加入党员突击队,连夜奔赴藁城。
刘子墨的妈妈是一名党员,也想为疫情防控工作做些什么,看到招聘志愿者就主动报名,到社区录入核酸检测信息。
刘子墨的姥姥也特意让女儿为居委会带去了大米、挂面、水果和一大桶矿泉水,并叮嘱工作人员:“需要洗澡的,来家里洗。”
懂事的刘子墨明白自己家人是放下了小家为大家,于是,在完成课业任务的前提下,他挑起了“重任”:为家人做饭,积极分担家务。
家校齐牵手
前方抗疫有你,后方守护有我。在抗疫一线大后方,学校和教师的付出一样让一线人员家人感到安心。
“学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号召,第一时间开展‘2+1’党员帮扶关爱行动。”东南实验中学副校长郑银河介绍,“我们采取了两名党员负责一名学生的办法,全方位实施关爱行动,关注他们的健康、防护、生活和学习。”
负责帮扶刘子墨的正是他的班主任王新攀和副班主任高圆圆。王新攀说:“学校从隔离的第一天开始,就给学生们制定了一个作息时间表,从早上6点半一直到晚上9点,每个时间段都给学生安排好。”
学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居家学习可能带来的视力、体育锻炼等问题,在作息表上除了常规课程安排之外,还穿插了眼保健操、书法、家庭体育运动等,使学生们能够做到劳逸结合、高效学习。
除了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外,教师们还把许多精力放在关爱孩子的情感上。“孩子亲人在一线,我和高老师分别跟孩子和孩子妈妈进行交流,实际上就是开导孩子,打消他对家人的担心,安心学习。”王新攀说。
学校的关心关爱带给了众多一线人员子女家庭般的温暖,也让奋战在一线的他们少了一些牵挂。“我们特别感动,学校对孩子生活、学习和心理上的辅导让我们感觉很踏实。”刘子墨妈妈的话代表了奋战在抗疫一线人员的心声。
上下共联动
疫情防控从“战时状态”开始,一大批学生家长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
为了让他们放心、安心,1月7日、8日,石家庄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医护人员子女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关于全面落实对医护人员子女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建立包联台账和关心关爱制度,摸清本校医护人员子女底数,组织校领导、党员、班主任、思政教师等与本校医护人员子女建立“一对一”结对包联,开展关心关爱工作。
上下协调联动,石家庄全力解决医护人员后顾之忧,在全市教育系统形成强大合力。
石家庄还充分利用这一特殊时期,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引导广大学生学习一线人员舍小家为大家、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通过大力宣传医护人员子女自立自强的典型,鼓励他们发扬勇敢担当、乐观向上的优秀意志品质,激励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爱父母,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贡献力量。
目前,石家庄市教育系统正在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