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学校文化管理:实然与应然

 

开栏语

名师名校长是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造就数以万计教育家型校长、教师的引领者。为营造“教师终身学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本刊特开设“双名论教”专栏。专栏将发掘名师名校长独到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育实践,以期为名师名校长成长发展助力。

本期作者简介

张勇,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学员,教育部首批“跨世纪园丁工程”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成员,海南省中学卓越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正高级教师,省级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现为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陵水中学校长、县教育局副局长。主持省级以上课题(项目)8 项,出版多部专著。曾获安徽省、海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学校管理可分为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几个阶段,而“文化管理”无疑是学校管理追求的高级样态。在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提高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今天,理清学校发展思路,确立学校发展目标,探索适合学校健康发展的管理模式,是每个校长必须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课题。学校文化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学校文化系统性建设,尤其是在“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与“人才强国”已经成为国家基本国策,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受到高度重视,“以文化人”“文化立校”已经成为广泛共识的当下,教育管理者应强化学校文化管理,担当起“教育振兴,文化强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

学校文化管理的实然状态

通过对众多学校文化管理的实际考察与理性思考,结合自身多年多所学校管理实践体悟,笔者发现这样一个基本样貌:一是许多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大力倡导学校文化管理,也非常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工作要求中都得到充分体现并取得了一些实效。二是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一所学校文化建设品质的高低与管理方式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教育的眼界、理念、情怀、素养与智慧。三是学校的历史底蕴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对学校文化管理理念有重要影响。四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果对学校文化管理有着重要影响。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管理天然的源头活水。六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与人才培养规律是学校文化管理的基石。七是文化管理水平较高的学校,一般也是办学品质比较高的学校。

与此同时,笔者也发现在学校文化管理与建设上存在这样一些现象。一是行政指导下的“速成文化”。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快速提升区域教育文化发展水平,或者完成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任务,一纸文件要求区域内所有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校“一训三风”、制度文化和课程文化等文化建设,仓促上阵,缺乏理性思考与提炼,忽视了学校文化基础与文化认同。

二是文印店里产生的“广告文化”。许多学校对于学校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存在应付思想与应景行为,把对学校文化的肤浅认识与相关制作人员进行简单沟通之后,就放手让广告媒体机构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校园内随处可见的标语广告,喧嚣浮躁,破坏了校园应有的安静,形成了缺少学校特色与发展内涵的“广告文化”。

三是专家团队的“外来文化”。有些学校没有用文化管理的思想对学校进行文化建设,而是引进校园文化建设团队,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团队深度调研不够,掌握资料不全,对学校特色、历史文化以及地方文化了解不充分,特别是对学校内在的精神品质体会不多,缺乏针对性与适切性,形成了游离于学校文化之外的有些牵强附会的文化产品。

四是没有个性的“口号文化”。一些学校文化管理的理念,就是当下教育领域流行的高频词,一些口号式的标语,如“创新”“合作”“发展”等,众口一词,千校一面,用到哪个学校都适用。

五是缺乏深度的“表层文化”。有些学校进行文化管理时,没有抓住“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更没有从本校与地方文化中汲取文化养分,没有将地方文化很好地与学校文化相融合,只是肤浅的表面化的文化表达。

学校文化管理的应然趋势

学校文化管理是教育内涵之道。学校文化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念与学校个体特征集中体现的一种文化组织系统,是学校凝聚力、向心力、竞争力和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能量场”。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几个方面,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学校文化管理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并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理念与管理行为,是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过程和必由之路,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管理的高级形态和应然趋势。学校文化具有的引领与示范、规范与凝聚、陶冶与促进、品牌与激励等功能,是学校文化管理应有的核心要义。

学校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高级形态。随着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及心理学等学科在学校管理上的应用,以及工业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对学校教育的渗透与融合,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般认为,学校管理经历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几个阶段,其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和不同的管理工具,从而产生不同的管理效能。经验管理是早期学校教育的一种管理方式,主要是以管理者的经验为依据来管理学校,由于其具有先天局限性和狭隘性,导致管理效率低下。而科学管理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量化管理工具对学校实施管理的一种模式,因管理效率较高而被广泛应用。而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在管理过程中“关注人性特点,呵护人心环境,注重人文关怀,创造美好人生”。这种文化管理方式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使人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能够激发人“向上向善”的积极情感,使学校更有凝聚力、向心力,体现了学校文化管理向上的力量。

学校文化管理是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文化立校,文化强校”已经成为学校管理中耳熟能详的基本理念,教育必然走向文化,使每个人成为有品位的人。学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课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育人方向问题,而“怎样培养人”是育人方法问题,而学校文化管理正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定“文化自信”,实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人才强国”的基本国策的具体实践,是培养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是“文化立校”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校文化管理的建构路向

把握育人方向,强化文化育人。学校文化管理要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四有”好老师和“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接班人,强化文化育人功能。

坚持广泛参与,涵养文化自觉。学校文化管理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一种较高形态的管理模式,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高品质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校园文化管理要动员全校师生全员参加、全程参与,学生家长和校友等全体“学校人”广泛参与,坚持“两个结合”,形成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共同体。首先,“自下而上”的全体“学校人”要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形成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认识和初步框架。其次,通过集中多轮研讨,反复推敲,征求相关专家与学者意见,进行提炼,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文化建设初步方案,“由下而上”再次征求全校师生与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经过“几上几下”的过程,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基本样态。这是对学校文化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提升,进而产生共识,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过程,也是营造学校文化良好氛围,涵养学校文化自觉的“静待花开”的管理过程。

发掘学校历史,增强文化认同。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发掘学校的建校历史,凝练学校的办学文化,是学校进行文化管理,增强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路径。例如,笔者所在的海南省陵水中学于1925年建成在陵城孔圣庙里,是海南省建校历史较久的中学之一,孔子教育思想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成为学校文化的根。我们根据《论语》“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知仁勇,三达德”的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智教育,山水文化”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风,孔子教育思想天然地成为学校的文化底色。

关注地域特色,体验文化归属。陵水黎族自治县是海南省的一个民族地区,境内有吊罗山与牛岭等,陵水河穿境而过,流入南海。学校处在面向大海的山水之间,具有黎族地方文化特色。“陵”即“大土山”,“陵水”即“山水”。“山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山,承载万物而不辞;水,滋养万物而不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校培养学生具有山的智慧,水的哲学。于是依据地域特点,提出“仁智教育,山水文化”的办学理念,重点培育学生的山水气质与文化精神。

体现特色成果,强化文化自信。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也有一些标志性的办学成果,学校文化管理可以对这些特色成果进行整理与提炼,形成文化主题,凝练学校文化。例如“科技教育”“军事教育”“航天精神”等。

加强课题研究,深化文化品质。学校文化管理中加强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是提炼文化管理成果,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重要方法。笔者所在学校提出“人人成为研究者”“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绩即成果”的文化研究思路,形成以“提出真实问题—进行课题研究—课堂常态化实施—课程文化建设”为主体的“一问三课”文化研究模式。通过确立文化研究专题,形成学校文化研究系列“课题群”,构建学校特有的课程文化。

总之,现代学校文化管理要对学校文化进行理性思考与梳理,反思与解构不合理元素,催化内生动力,建构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的学校文化管理体系,彰显文化育人力量。

 

出处:《中国民族教育》2024年第1期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民族教育”2024-01-24发布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4-02-08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