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掠影
  

“数字筑梦 共赴未来”——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数字化课程建设2023年度总结会



2023年,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宝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为依托,在宝山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区妇联的支持下,在各陶研学校的配合下,深入挖掘文物资源,开发《文物背后的故事》系列数字化课程,揭开红色文物的神秘面纱,为宝山区打造“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贡献力量。近日,纪念馆开展“数字筑梦 共赴未来”数字化课程建设2023年度总结会,为进一步创新持续深化数字化课程建设指引方向。会议由陶行知纪念馆副馆长陶侃主持。

陶行知纪念馆书记、馆长周晓岚在总结会上致辞。她十分感谢大家的支持,并表示今后,纪念馆将继续立足场馆教育阵地,着眼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教育教学改革,以数字化应用为导向,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实现跨区域合作共享,引导更多学生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全面发展。

陶行知纪念馆鲍广蕾老师做了2023年度纪念馆数字化课程建设工作汇报。清楚展示了纪念馆通过项目引领、场景应用、研培交互、菜单制定、课程制作、课程直播、资源辐射等七个环节开展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精准定位教育数字化赋能,扩大优质教育服务效应。

会上,纪念馆对在2023年数字化课程建设中的优秀组织和优秀教师进行了表彰。

区教育学院数字化转型办公室主任王振达肯定了陶行知纪念馆为进一步推进宝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并谈了三点体会。一是专业。数字化课程的开发、上架、传播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严谨专业的态度,将数字化工作形成体系,才能在专业性上起到引领作用,扩大影响力和辐射面。二是多元。数字盒子被充分利用,真正赋能教育教学,让文物在展呈方式上更加丰富,让数字化课程在整体上更加多元。三是品牌。陶行知文化是宝山的特色品牌,通过数字化的路径,让陶行知文化在不同时代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同时提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纪念馆构建好陶行知价值体系,对外讲好红色故事,对内用文化凝聚力量;二是希望数字化课程建设要融合有界、多方协作;三是希望高度打造陶行知教育品牌,保持自身优势,创新教育形式,共同推进宝山教育高质量发展。

宝山区妇联副主席杨艳表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不可分。陶行知家风家训中无不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和高尚的家国情怀,为新时代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要充分将数字化本身作为方法和手段,发挥好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推动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破文化传播的时空概念,汇聚协同建设合力,共同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交流发言环节,每位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共同希望学校与纪念馆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跨学科、跨区域融合,将思政课程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利用数字化手段,渗透到育人环节中,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效应。

重庆市高新育才学校的莫芸老师通过腾讯会议远程参与并发表感受:数字化的技术和设备能够实现馆校异地联动,纪念馆在陶行知研究方面更为专业,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畴,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老校长和革命先贤的精神与品质。对于育才的小陶子们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希望小陶子们在深入了解和领会的基础上,能够继承先辈之遗志,延续行知之精神,足履实地,行方致远!

上海市虎林中学副校长龚琴表示:陶行知纪念馆积极贯彻落实宝山区打造“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的要求,发挥学陶研陶的优势,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增强历史自信、坚定文化自信。纪念馆创新信息时代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共文化线上服务新模式,由各省市陶研学校师生、纪念馆教师和数字助教一起构建校外教育红色课堂联合体,创新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生态,扩大纪念馆特色课程辐射面。

上海市行知外国语学校的陈翊枫老师表示:与陶行知纪念馆的合作是一次非常值得纪念的经历。通过推动数字化同侪课堂,得以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并将陶行知的精神发扬光大,这不仅对学生们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让我们教师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未来,希望我们能继续携手,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陶行知纪念馆在开展数字化课程建设中坚持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探寻思政课建设的现实路径,在数字化的助力下打破学科限制和区域限制,赋能教育全学段、全场景、全过程融合,不断推进教学范式变革,联动多方资源,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字化大课堂。


文章来源: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2024-1-21(转载时图片有删减)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4-02-15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